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券商業績狂飆:國泰海通半年賺近160億元,國聯民生、華西證券淨利增10倍以上

2025-07-16 19:40

出品|搜狐財經

今年上半年,券商交出了一份靚麗的成績單。

受益於權益市場景氣度提升,成交額、投行融資額同比增長強勁,券商經紀、自營、投行等多項業務回暖,已披露業績預告的28家券商淨利潤悉數上漲,國聯民生華西證券淨利潤增幅甚至超過十倍。

從行業格局看,「強者恆強」趨勢仍在深化,頭部碾壓優勢愈發顯著。上半年,國泰海通一家預告淨利潤152.83億元-159.57億元,超過尾部十家券商的利潤總和,中小券商的高增長光環下暗藏着低基數的無奈。

在資本市場表現上,近期A股市場券商板塊多次異動拉昇,港股券商股漲勢尤為凌厲。不少分析師看好券商板塊后市機會,在風險偏好提升+基本面改善+業務創新三重催化下,券商估值或將進一步修復。

28家券商業績預喜,2家淨利潤增1000%

券商半年業績「漲聲一片」。

數據顯示,截止7月15日,已披露業績預告的28家券商淨利潤全線上漲,其中26家為預增,2家扭虧為盈。頭部券商中,國泰海通以近160億的預估淨利潤傲視羣雄,中信建投申萬宏源等頭部機構穩居前列。

12家券商淨利潤預計翻倍,部分中小券商業績增幅更為矚目,國聯民生預告淨利潤增幅高達1183%,華西證券緊隨其后,預告增幅1353.9%,另有東北證券哈投股份等7家券商增幅突破200%。

具體來看,上半年國泰海通預計實現淨利潤152.83億元至159.57億元,同比增長205%至218%,在行業一騎絕塵。

國泰海稱,2025年上半年,公司把握市場契機,全面推動零售、機構和企業三大客户服務體系建設,穩步發展各項業務,取得較好經營業績。同時,公司積極推進換股吸收合併海通證券相關工作,促進全面整合融合,持續提升核心能力,加快向國際一流投資銀行邁進。

公告顯示,國泰海通歸母扣非淨利潤增長的主要原因為財富管理、機構與交易等業務收入同比顯著增長,歸母淨利潤增長主要原因為吸收合併產生的負商譽計入營業外收入。

國信證券中信建投申萬宏源中金公司穩居第一梯隊。其中,國信證券預計上半年實現淨利潤為47.8億元至55.3億元,同比增長52%至76%;中信建投預計實現淨利潤44.30億元至45.73億元,同比增長55%至60%。

國信證券中信建投在公告中表示,公司業績增長主要出於自營業務、經紀業務、投資銀行業務收入同比增加較多。申萬宏源中金公司則提到,投資銀行、股票業務、財富管理等業務板塊收入同比增加提升整體經營業績。

華西證券國聯民生淨利潤增幅超過1000%。國聯民生稱,公司證券投資、財富管理、投資銀行等業務條線實現顯著增長,同時由於上年同期比較基數較小,導致經營業績同比大幅提升。

錦龍股份天風證券實現扭虧為盈。其中,錦龍股份稱轉讓所持有的東莞證券30000萬股股份,投資收益大幅增加,推動公司淨利潤同比實現大幅增長。

多重利好刺激券商股大漲

整體而言,上半年財富管理、投資交易、投行貢獻券商業績核心增量。

今年以來,權益市場整體趨勢向上,上半年上證指數累計漲2.8%,恆生指數累計漲20%。資本市場活躍度顯著提升,A股日均成交額13891億元,同比增加62%,港股股日均成交額2401億港元,同比增加118%。

投行方面,上半年港股募資額持續增長, 6 月 A 股 IPO 項目受理顯著加速。

香港交易所數據,截至 6 月 30 日,IPO集資額超過 1050 億港元,居全球資本市場榜首。今年上半年港股市場有 42 只新股上市,相較去年同期增長 40%,募資總額為 2021 年以來新高,已超越去年全年的 876 億港元。

A 股方面,截止6月30日,A股IPO、再融資規模分別為374億元、7237億元,同比分別提升15%、507%。其中6月單月 IPO 受理量達 150 家,占上半年總量的 85%, 6 月 30 日當日,A股有 41 家 IPO 獲受理。

基本面改善刺激券商股大漲,近期A股市場券商板塊多次異動拉昇,在7月11日更是集體飄紅,券商指數當天漲2.47%,在概念板塊中漲幅排名第二,獲89.92億元的主力資金淨流入。

港股券商股漲勢尤為凌厲,獲得穩定幣相關牌照也是其大漲原因之一。例如,7月15日,招商證券港股一度漲超13%,消息面上,招銀國際正式獲得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批准,成為香港首家取得虛擬資產交易服務等相關牌照的中資銀行系券商。

6月25日,國泰君安國際單日大漲198%,今年以來漲幅累計已超過470%。此前國泰君安國際正式獲得香港證監會的關鍵批准,成功將其現有證券交易牌照升級為可提供虛擬資產交易服務,以及在提供虛擬資產交易服務的基礎上提供意見。

行情能走多久?

多重利好刺激下,券商股行情能否持續?后市會怎麼走?

長城證券認為,7 月后國內外大事將迎來密集交織期,宏大敍事或是決定市場可能進一步走強的關鍵因素,券商為代表的非銀金融有望持續突破。

展望后續,方正證券分析師許旖珊認為,券商盈利修復確定性與估值仍有錯位,板塊25 年淨利潤有望雙位數增長,看好風險偏好提升+基本面改善+業務創新三重催化下券商配置機會。

她表示,一方面伴隨地緣政治風險緩解、險資等中長期資金持續入市,市場交投活躍度保持高位,推動券商基本面進一步改善。

另一方面,券商業務創新持續推進,7 月證券業高質量發展 28 條出臺,引導券商發展國際化業務、銀行理財保險產品銷售業務等,疊加近期國泰君安國際取得虛擬資產 1 號牌升級、打開中資券商佈局虛擬資產業務通道,看好券商板塊估值進一步修復。

中航證券稱,目前監管明確鼓勵行業內整合,券商併購重組對提升行業整體競爭力、優化資源配置以及促進市場健康發展具有積極作用,同時行業整合有助於提高行業集中度,形成規模效應。

「券商板塊估值仍在低位,機構欠配顯著,關注業績預告、穩定幣主題以及基準回補等催化。」開源證券非銀金融分析師稱,建議關注三條主線:零售優勢突出券商、海外業務優勢突出的頭部券商和香港交易所金融科技主線標的。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