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16 15:13
原標題:變中求勝,UPS如何穿越百年周期? 來源:礪石商業評論
全世界貿易體系中,物流業是至關重要的基礎。這是一項關於最短路徑和最 低成本的運籌學系統工程,也是全球化進程中不可或缺的環節。
目前,UPS(聯合包裹服務公司)是全球領 先的綜合物流企業之一,總部位於美國亞特蘭大。截至2025年6月,其市值約857億美元(約6127億元人民幣),每天有超過2400萬件包裹通過其航空網絡跨越大陸,再由無數棕色的UPS貨車運送到二百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收件人手中。
不過,由於國際貨運市場寒冬持續蔓延,市場需求下降,UPS近年來也遭遇嚴重挑戰,業績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沒有起色。
2025年第 一季度,UPS營收微降至215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減少2億美元,不得不宣佈將在全球範圍內裁減約2萬個工作崗位,並關閉超過70個物流設施。
但熟悉UPS的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這家曾經多次穿越經濟周期的百年企業,此次挑戰也只是暫時的。
而這份信任,或許要從UPS百年的發展歷程來分析。
美國物流業的起源與UPS的崛起
美國物流業最早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紀下半葉,隨着鐵路的快速鋪設,逐漸形成幾家依託鐵路資源的壟斷公司。
到20世紀初,美國運通(AmericanExpress)、富國銀行(Wells Fargo)、亞當斯快遞(Adams Express)和美利堅快遞(UnitedStates Express)四家公司基本壟斷了美國的物流配送業務。
與此同時,美國民間也隨着經濟和城鎮化發展,對各類小額貨物快遞出現了不小的需求,但上述公司卻對此不屑一顧。
在這樣的背景下,1907年,19歲的吉姆·凱西(Jim Casey)和好友克勞德·賴安(Claude Ryan)揣着僅有的100美元,在西雅圖的一間地下室里創立了美國信使公司(American Messenger Company,UPS前身)。
彼時的美國,由於汽車尚未普及,電話通訊也未成熟,很多地區依然使用馬匹與四輪馬車來運輸貨品。
因此,凱西和他的信使團隊大多數業務都是步行,稍遠的行程則騎自行車,運送的多為便條、包裹、行李以及餐館食物等,更像一家「跑腿公司」。
這種依靠人力的配送服務十分看重公司信譽,而且門檻很低。因此,凱西通過僱傭信譽良好的信使,憑藉每件僅65美分的低廉價格,以及創新性的7*24h全天候服務,才逐漸在西雅圖站住腳跟。
爲了吸引顧客,凱西還提出了沿用至今的口號「最 好的服務,最 低的價格」。
但好景不長,創業不久的信使公司便遇到了第 一個威脅:汽車和電話的出現。
便捷的通訊和交通工具使人們對信使服務的需求減少,使得凱西的公司面臨生死考驗。抉擇之下,凱西決定將公司重心從信使業務轉到向城中零售商店提供包裹遞送服務。
1913年對信使公司而言是個特殊年份,凱西不僅將競爭對手Evert McCabe收購,將公司更名為「Merchants Parcel Delivery」(商業包裹遞送公司),還購買了剛面世的福特T型車進行配送業務。
隨后幾年間,新公司發展越來越快,不僅將西雅圖的三個百貨商店發展爲固定客户,還成功將業務重心從信件轉向零售包裹遞送。
到1919年,凱西收購奧克蘭的遞送公司並首次跨出西雅圖時,為避免與當地公司重名,便將公司更名為UPS(United Parcel Service, Inc.聯合包裹運送服務公司),這個名稱暗含了「聯合運營、包裹為核、服務至上」三重延續至今的定位。
20世紀20年代,美國經濟進入了短暫的繁榮期,商業活動越發頻繁,對快遞服務的需求也越來越多,時效性要求也更高。
因此,UPS收購了洛杉磯的一家公司,創新性地推出了包括每日自動取件、額外遞送嘗試、貨到付款時接受發貨人支票等極 具現代零售配送特點的「普通承運人」服務。UPS還提出,只要包裹符合一定的重量和尺寸標準,公司都予以承接並負責遞送。
不僅如此,UPS還在運營流程上進行了一次重要革新,其配送中心借鑑福特汽車的生產線,引入了第 一條包裹處理的傳送帶系統,大大提升了配送效率,增強了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力。
1929年,UPS又在舊金山建起快遞中心,還率先在洛杉磯實現快遞手工分揀,並在當年完成了驚人的全美1100萬件包裹交付。
正是這種持續性的標準化、規模化的服務模式提升,為UPS日后的大規模擴張奠定了堅實基礎。
此時,追求時效的UPS又盯上了剛剛興起的航空業,希望通過與航空公司合作,進一步拓展市場份額。
然而,由於當時航空運輸成本高昂,且市場對航空快遞服務的接受程度較低,再加上同年美國股市崩盤,經濟陷入大蕭條,這項航空服務業務很快便宣告夭折。
但這次嘗試也為UPS積累了寶貴的航空物流經驗,更為其日后在航空快遞領域的再次發力埋下了伏筆。
UPS的轉型與挑戰:從零售配送到公共承運人
1930年,UPS通過合併紐約市與新澤西州紐瓦克市(Newark)幾家大型百貨商店的遞送業務,將其業務擴展至芝加哥等中西部和東海岸主要城市。
可隨着二戰爆發,UPS又遭遇發展歷程中的第二次威脅:由於戰爭帶來的經濟大蕭條,加上汽車和高速公路普及,美國各大商店鼓勵顧客自提包裹,使得靠承接零售物流業務的UPS遭受重創,生意慘淡。
儘管UPS憑藉前期積累的良好口碑以及對成本的嚴格控制,總算勉強維持運營,但管理層很快意識到零售商店客户羣體的侷限性,再次轉型迫在眉睫。
幸運的是,太平洋戰爭爆發后,美國經濟轉向戰時體制,大量物資需要在國內調配運輸,諸多軍事行動也需要可靠的后勤配送體系。
美國軍 方經過挑選,最終選擇與UPS合作,委託其承擔從書信到軍用設備等部分物資的運輸任務,令其緩過一口氣。
二戰結束后,來自軍 方的訂單逐漸減少,UPS本想借助好不容易獲得的梅西百貨配送合同平穩發展,可此時的市場環境再次發生了轉變。
隨着私家車的普及和越來越多擁有足夠多停車位的新型購物中心的出現,消費者不再依賴快遞公司送貨上門,UPS仰仗的商業零售配送業務也逐漸走到了盡頭。
UPS迅速調整策略,將服務重點轉向把貨物從製造工廠直接運送到郊區商場,並用數十年時間將原本侷限於單個城市的配送網絡,轉變為跨城市、跨州的骨干網絡。
為進一步擴大規模,1954年,UPS在年報中提出十年遠景目標:除繼續服務零售商店外,要在十年內通過汽車或飛機在兩天內將小件包裹送到美國任何城市、鄉鎮和居民手中。
只是這樣的雄心壯志卻與現實格格不入:如果UPS想為所有美國普通居民提供包裹服務,就必須拿到「公共承運人」資質,也就是必須得到跨境運輸許可。
只是想拿到這個許可資質並不容易,因為當時只有美國郵政等「公共承運人」才能向全體公眾提供運輸服務並承擔保險人責任,而UPS這類「特約承運人」只能與特定當事人簽訂合同,運輸過程受限。
所有看似不合理的規定,實則都是爲了維護美國郵政等利益集團的壟斷地位。
1952年,迫於生存壓力的UPS不惜與美國郵政正式撕破臉皮,將其訴訟公堂,希望能為自己爭取到跨州快遞業務的資質。
一年后,經過UPS律師團隊的努力,芝加哥成爲了UPS在加利福尼亞州之外首座獲得授權的城市。
有些黑色幽默的是,這次跨州快遞資質的放開,對於UPS來説,既是開始也是結束。
即便到了20世紀七十年代中期,UPS開始走向國際,先后在加拿大和德國開設跨國物流配送業務,可在美國的跨州快遞業務卻毫無進展。
UPS的航空佈局與全球物流巨頭的崛起
UPS的法務團隊在為陸地業務展開激烈競爭的同時,作為全球首家開展空運包裹業務的快遞公司,UPS正在為重返更為廣闊的空運市場悄悄做着準備。
1953年,經過籌備的UPS推出了「Blue Label Air」航空遞送服務,開始為東海岸與西海岸的主要城市提供兩天內送達的快遞服務。
但此后二十多年間,UPS一直以芝加哥為中心,主要服務半徑150英里內五個州的地區,拿下「公共承運人」資質,始終未能如願。
進入20世紀70年代,歐美發達國家進入后工業化時代,市場競爭激烈,郵政改革呼聲高漲。
1970年,美國總統尼克松簽署《郵政重組法》,將郵政部改組為美國郵政服務公司(USPS),國會不再規定郵件資費,原本管控嚴格的郵政系統政策開始出現松動,可UPS依然未能從中獲得太多好處。
直到1980年,美國國會通過《汽車承運人法案》,基本放松了州際貨運管制,允許美國郵政之外的物流企業涉足跨州貨運業務。
直到此時,經過長達30年、超百次的法律申請,UPS終於拿下期盼許久的跨州貨運資格,成為首 個在美國48州擁有運輸權的物流公司。
看見夙願實現,已經年過九旬的創始人吉姆·凱西意味深長地對員工説:「你們知道,我們目前只服務於世界人口的5%!」
顯然,攻下美國市場,只是凱西為UPS制定的發展目標之一,卻並不是他的最終夢想。
1985年,UPS正式開啟美國與六個歐洲國家之間的國際空運服務,將擁有「公共承運人」授權的48個州,以及波多黎各、阿拉斯加、夏威夷等與歐洲六國緊密相連,全面開展國際空運包裹與文檔業務,在國際化佈局邁出了堅實一步。
這一年,創始人凱西已經去世兩年,而他從昔日地下室的小作坊開創的快遞公司,已發展成為橫跨歐美兩大洲,擁有十多萬員工,營收幾十億美元的超大型物流配送企業。
但真正讓UPS躋身全球物流巨頭的,是隨后的航空佈局。
1985年,UPS啟動歐美空運服務時,其機隊規模已達近百架,但真正的轉折點在1988年,被正式自建航空公司。
這一年,隨着美國政府積極推動產業升級與製造業全球化,跨國航空包裹量持續快速增長,UPS果斷組建起自己的貨運機隊,搶佔隔夜空運業務領域,進一步拓展其在國際物流市場的業務版圖。
隨后十年間,UPS先后購入五百多架飛機,成爲了全球最 大的航空貨運霸主之一。
不過,UPS的航空貨運公司不僅僅是利用飛機運載貨物那麼簡單。
從創立初期開始,UPS就一直緊跟科技潮流,僅一年時間內就整合了所有必要的技術與運輸系統,創下FAA(Federa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 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最快航空公司投入運營時間的紀錄。
甚至,UPS還設計了專門用於調度的監控系統(COMPASS),不僅可以從容規劃物流配送,還能提前6年規劃最 優航班時刻表。
發展到今天,UPS航空公司已躋身全美十大航空公司之列,在全美擁有382個可供起降的機場,以及美國之外346個國際機場。平均每天在全球220個國家和地區(涵蓋40個亞洲國家)運送近2000萬件包裹。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在航空物流科技上的持續關注,UPS更善於使用新科技持續推動產業升級。
智能物流時代的生態升級
20世紀80年代末,UPS已在全球大多數地區構建起國際業務網絡,每天承擔着為超百萬固定用户運送近1150萬件包裹與文檔的繁重任務。
可以説,如此龐大的業務量,倘若不加快新技術開發,UPS根本無法在確保效率與合理價格的基礎上,承載起這般巨大的業務量。
因此,UPS始終在進行技術革新,以求能最 大限度地發揮運輸效能,並減少運營成本。
值得稱讚的是,從誕生之日起,UPS就意識到科技的力量,始終對標的並非同行,而一直是谷歌、微軟、蘋果這樣的科技巨頭。
1988年,聽見競爭對手FedEx(聯邦快遞)研發出一套自動包裹跟蹤系統時,UPS迅速通過收購兩家技術公司,開發出一套更先進的系統。
藉助該系統,發運者不僅可以通過計算機數據追蹤每一臺運送車輛,還能遠程調控車輛設備,降低事故概率。
第二年,UPS更是豪擲8000萬美元在新澤西州,建立起連接全球計算機網絡的計算機和電子通訊中心,使得物流配送實現了全過程追蹤。
1991年,UPS又成功研發出連接計算機網絡的DIAD(手持信息終端),並配送給每個快遞員。這種移動終端系統搭配的是UPS開發的信息收集系統,快遞員不僅可以及時匯總和查詢客户委託信息,同時還能讓車輛駕駛員與總部保持聯繫,以便隨時調整貨運計劃。
此外,UPS還開發了專門的全球電子數據通信網絡。這套系統使用超過500,000英里的通信線路,以及一顆專用衞星來連接全球數千個UPS配送站,可以清晰地追蹤所有包裹的去向和狀態。
可以説,憑藉雄厚的資金和技術支持,UPS以超越同行的科技能力,既將競爭者遠遠甩在了身后,同時也帶動產業持續的科技升級。
所以那時纔有美國媒體驚呼:「如今的UPS已不再單純是一家配備技術的卡車運輸公司,而是搖身一變,成為一家擁有卡車的技術型公司。」
正是這種對技術信仰般地追求和應用,使得UPS始終在行業內保持着持續創新和引領的「江湖地位」。
然而,UPS並未就此滿足。
1992年,UPS管理層在提出供應鏈管理理念后,總結公司在運輸和包裹追蹤方面積累的專業優勢,就此規劃未來公司目標是做「全球商業的促成者」。
為此,UPS決定依靠自身強大的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再次轉型,成為一家驅動商業運轉的綜合服務型企業。
圍繞這個戰略目標,UPS開始進入資本市場,先后收購了大量與供應鏈業務相關的企業,逐漸整合了包括運輸、配送、合同物流、陸運、海運、空運、報關、保險和金融服務在內的綜合物流服務。
1995年,UPS正式成立UPS物流集團,實現了根據不同客户需求提供全球供應鏈管理解決方案和諮詢服務的戰略目標。
UPS的蜕變之路:從信使到全球供應鏈巨頭
1999年,在企業創立92年后,UPS終於在紐交所上市,成功募得54億美元。隨后,這些資金被UPS用於全球戰略性收購,並將觸角伸到之前從未觸及過的領域,進一步拓展了業務版圖。
比如通過收購飛馳公司,拓展了貨運代理業務;將MailBox、Kiala NV、i-Parcel納入麾下,切入到電商服務;收購美國第 一國際銀行后,又延伸出供應鏈金融板塊;通過收購Menlo Worldwide Forwarding等企業,又深入到供應鏈設計、倉儲管理等增值環節……
上市后不久,隨着業務多元化和不斷收購,UPS終於從昔日單一的貨物運輸商,轉型成為集物流、資金流、信息流於一體的供應鏈巨頭。
在此階段,UPS的業務也不再侷限於包裹運輸,而是為客户提供包括海關報關、金融結算、庫存管理在內的一體化服務。比如通過收購報關行和金融公司,實現了貨物清關與資金結算的無縫銜接,而這種「端到端」的供應鏈能力,也正是其與眾多競爭對手形成差異化優勢所在。
針對中小型客户,UPS還專門送上了「Cargo Finance」融資服務,讓其在發貨后就拿到貨款而不必等待買方在到貨后結清貨款,幫助其快速回籠資金。
此外,UPS還通過國際貿易融資服務,讓服務的製造商或工廠的資金調度更加靈活,訂單得到大幅增長,也穩固了彼此間的合作關係。
不過,多元化發展的UPS也並沒有忘記自己的基本盤。
憑藉在物流領域的雄厚實力,UPS始終是美國政府首 選的快遞和物流服務提供商,不僅擴大了品牌的影響力,也幫助企業更好地與美國相關部門形成合作關係。
近十年來,隨着智能物流時代的到來,UPS又先后投入40億美元啟動「智能物流網絡」升級計劃,將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深度融入運營體系,始終走在時代前沿。
比如通過自研的ORION路線優化系統,UPS不僅可以實時計算數百萬條配送路徑,還能通過優化降低約3%的行駛里程;此外,隨着自動化分揀中心、無人機配送等創新應用,企業日均處理包裹量也從十年前不足千萬票猛增到如今的2000萬票。
值得關注的是,儘管UPS如今的業務量遠低於中通、韻達、圓通等快遞企業,但其營收和利潤卻遠超上述中國快遞企業10倍以上,充分凸顯其高端物流的溢價能力。
時至今日,UPS早已從一家物流公司逐漸蜕變成集物流、資金流、信息流於一體的國際供應鏈巨頭,在全球擁有50多萬名員工,服務範圍覆蓋二百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年發送包裹和文件達60億件的超級巨無霸企業,在業內保持着無可撼動的地位。
這也讓很多人好奇,從昔日陋巷奔走的信使發展到如今的全球物流「棕色巨人」,UPS究竟是如何完成蜕變的?其中又藏着哪些不為人知的管理奧祕?
UPS的「變」與「不變」:百年物流巨頭的成功之道
事實上,回顧UPS百年發展歷程,其成功祕訣或許源於其對「變」與「不變」的審時度勢:
在其發展過程中,「不變」的是24小時服務理念、技術投入傳統和標準化運營(如標誌性的棕色制服文化);「變」,則是企業時刻想着如何為客户提供周到且高效的服務品質。
UPS成立之初,西雅圖作為美國西部的鐵路樞紐,社會環境複雜,加之物流配送行業門檻很低,貨主最擔心的就是託付貨物的安全性和時效性,極為看重合作方的信譽。
創始人吉姆·凱西對此有着清晰的認知,他曾表示,「儘管我們起源於地下室,成長於簡陋的街道,但我們從一開始就立志要與衆不同,不淪為普通的街道公司」。
因此在創業初期,他就寧願花更多的費用,堅持從家教良好、熟悉的人羣中招募信使,認為這樣的員工不僅能維護企業形象,也更容易取得客户信任。
源自創始人的遠大志向和信念,不僅成功構建了UPS早期的核心價值觀,也使得企業在發展過程中不斷展現出超越時代的專業性。
從最初的招募信使到嚴格培訓的快遞員,UPS始終要求對方統一着裝,並對包裹處理、溝通技巧和禮儀等進行系統培訓,並嚴禁吸菸等不良習慣。
同時,從管理上還要求無論是自行車還是專業車輛,配送人員必須每日消毒,輕拿輕放包裹,將細節和專業度以最完 美的形象呈現給客户。
將服務理念貫徹始終的同時,隨着時代推移和企業快速發展,管理層又開始積極思考,該如何為客户提供周到且高效的服務?
圍繞這個問題,UPS又開展了多樣化的快遞服務,並竭盡全力地超出客户預期。
在業務層面,如今從1-3個工作日送達的全球特快加急服務,以及2-5個工作日送達的全球快捷服務,再到推出涵蓋空運、海運、鐵路服務、清關代理、倉儲配送、合同物流以及各類資金和保險服務的一站式物流解決方案,其實都是UPS因勢而變,希望能滿足不同客户的速度與服務需求。
而沉澱上百年的專業實力、經驗與榮耀又反過來滋養了UPS,令其不斷將邊界延伸,獲得更多信任感和商業機會。
正如一位UPS管理者説:「當我們為顧客提供最 好的服務時,他們和我們共同成長,因為他們有了市場優勢,而我們也因此能服務全球任何市場。」
最關鍵的是,從誕生起,UPS對科技始終是懷着積極擁抱的態度。
UPS是靠優質服務與低廉成本贏得客户,因此將其業務視為「關乎每一美分的生意」,鼓勵精打細算。
畢竟,每天運輸約2100萬件包裹,如果通過技術能在每個包裹中節省一美分、讓司機少拐錯一個彎,最終的效益將會有天壤之別。
另一方面,隨着科技進步,UPS龐大的業務量也需要新技術來支撐,不斷提升客户體驗。
基於上述原因,UPS近十年來,在新技術領域的投入已突破110億美元大關,並且這一數字還在以每年10億美元的速率穩步攀升,基本都用在企業信息數據收集、硬件設備提升以及無線通信技術搭建等關鍵項目。
可以説,從信使服務到零售配送,從國內運輸到國際物流,再到科技加持的供應鏈生態構建,通過不斷重構業務形態,UPS始終在時代浪潮中以「不變」堅守着「最 好的服務」理念,又以「求變」思維不斷破局重構業務形態,才得以穿越戰爭、經濟危機和技術革命的周期,成為全球唯 一完整經歷百年商業周期的物流企業。
雖然如今的時代依然充斥着諸多不確定性,但可以預見的是,只要UPS依然堅持這份「初心」,未來的傳奇之路依然還會繼續。
恰如一位UPS前首席執行官所言:「包裹既已開啟,便不會再輕易合上」。
參考文獻
1、"UPS: The King of Global Courier Services" - OFweek Smart City Net
2、"How UPS Became the King of Courier Services" - Tencent News
3、UPS 2024-2025 Annual Report, Yahoo Finance市值數據
4、UPS Global Shipping and Logistics Solutions | Ship and Track
5、《變中求勝:UPS百年成功之道》,(美)邁克·布魯斯特(Mike Brewster)、(美)弗雷德里克·達爾澤爾(Frederick Dalzell)著,錢睿,吳婷婷翻譯,機械工業出版社
6、美國快遞業轉型升級之路帶給我們哪些啟示,微信公號「上海轉型發佈」
7、快遞界的王 者,UPS是如何煉成的?微信公號「新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