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83%首診已是腸癌中晚期!無論男女,到了年齡就要做這項檢查→

2025-07-16 17:01

(來源:凱普生物

轉自:凱普生物

「好好的人,之前一點感覺都沒有,怎麼突然就結直腸癌晚期了呢?」

其實,沒有「突然」的癌症,都是慢慢演變的結果。有這麼一份數據:

2020年,一項全國多中心中晚期結直腸癌患者診療現狀調查[1]

▶ 83%首次確診時已處於中晚期,且44%的患者出現肝、肺等部位的轉移;

▶ 85.8%首次就診原因是有便血、嚴重腹瀉或腹痛等症狀

▶ 97%的患者從未做過腸鏡篩查;

▶ 85%的患者不瞭解結直腸癌早期篩查知識。

而與以上數據形成對比的,是我國結直腸癌的高發性:

2022年中國結直腸癌新發病例數高達51.71萬,是我國第二高發的癌症。

結直腸癌常被稱為「懶癌」,其從息肉到腺瘤,再到腺癌,這個演變過程需要5-15年的漫長時間。因為大腸表皮沒有細膩的神經組織,小病小痛它都會默默忍受,因此大多數結直腸癌患者早期沒有症狀,或者症狀不典型,這就導致很多腸癌患者有症狀后一檢查,才發現已經進展到了中晚期。

所以,腸道默默忍受表現出來的無症狀≠沒事,有可能腸癌正在默默憋大招!

64%的患者不瞭解腸癌高危因素[1]

結直腸癌家族史:約10%的患者明確與遺傳因素相關

炎症性腸病:炎症性腸病患者的結直腸癌發病風險是一般人羣的1.7倍,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的結直腸癌發病風險是普通人羣的2.4倍;

紅肉和加工肉類攝入:每天紅肉攝入量每增加 100g,加工肉每增加50g,發病風險增加16%;

糖尿病人羣:結直腸癌發病風險較一般人羣增加了44%;

肥胖:腰圍每增加10cm ,結 直 腸 癌發 病 風 險 增 加 16%

吸菸、大量飲酒:吸菸量每增加10支/天,結直腸癌發病風險升高7.8%;日飲酒量每增加10g,結直腸癌發病風險增加7%。[2]

推薦日常有以上高危因素的人羣,從40歲起就要定期做結直腸癌檢查

結直腸癌早期風險評估

無創無痛,在家就能做

雖説總得檢查,但提到腸鏡,細長的管子從肛門進入腸道……侵入性操作和前期的腸道準備,好不容易鼓起的勇氣,就泄了……現在,還有一種新型「不遭罪」的腸癌檢測黑科技——糞便基因甲基化檢測,通過採集糞便樣本就可以在家篩查結直腸癌,而且能提早4年發現癌症[4]。

凱普推出的結直腸癌早期風險評估項目,同步進行糞便基因甲基化檢測+糞便隱血檢測,雙重保障,結果更精準可靠,有效提升早期病變檢出能力。

糞便隱血檢測(免疫)化學原理,高敏度檢測糞便中痕量的人源血紅蛋白,用於提示消化道隱匿性出血。

糞便DNA基因甲基化檢測:只需一勺糞便,檢測與腸癌發生相關的SDC2和TFPI2雙靶標基因的異常甲基化狀態。同步檢測左右結腸,靈敏度全面提升至95.3%,避免但單基因檢測造成漏診;發現更早,對進展期腺瘤的檢測靈敏度提高至 63.4%[4]。助力超早期發現腸道異常,將腸癌阻斷在早期階段,真正實現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糞便基因甲基化檢測結果陰性的個體,在符合相關篩查指南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延長結腸鏡複查的間隔時間。這有效降低了過度檢查的可能性,節約患者醫療成本,並優化醫療資源配置。

 趁早很重要測測更安心

瞭解腸癌早期信號,定期篩查,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我們完全有能力改變那「就診已是晚期」的悲傷故事。抓住那被忽視的5-10年窗口期,生命就能煥發新的希望。畢竟,一次及時的篩查可能帶來的安心或干預機會,遠勝過未來無窮的悔恨。

參考文獻:

1.喬友林, 張韶凱,徐慧芳,等. 全國多中心中晚期結直腸癌患者診療現狀及醫生認知現況調查研究患者調查中期分析報告.

2.中國抗癌協會家族遺傳性腫瘤專業委員會. 中國家族遺傳性腫瘤臨牀診療專家共識(2021年版)(4)—家族遺傳性結直腸癌[J]. 中國腫瘤臨牀, 2022, 49(1): 1-5. doi: 10.12354/j.issn.1000-8179.2022.20211802

3.Non-invasive early detection of cancer four years before conventional diagnosis using a blood test[J].Nature communications,2020,11:3475.

4.  Zhang L, Dong L, Lu C, et al. Methylation of SDC2/TFPl2 and its diagnostic value in colorectal tumorous lesions[J].Frontiers in Molecular Biosciences, 2021, 8: 706754.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