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16 13:29
登錄新浪財經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評等級
21世紀經濟報道 記者 葉麥穗 實習生 孫筠雅 廣州報道
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以下簡稱「公司法」)作用正在顯現。記者觀察到,新公司法實施剛滿一周年,董責險投保數量和覆蓋率雙雙出現增長。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今年已有近300家上市公司披露了購買董責險的計劃,預計后續還將有更多公司選擇購買,到年底覆蓋率也將提升至3成以上。不過相對於其他成熟市場來説,A股上市公司董責險的覆蓋率依然不高,未來發展空間巨大。
投保數量持續增加
董責險全稱為董事、監事及高管責任保險,是以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對公司及第三人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為保險標的的一種職業責任保險,也是全球上市公司治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董責險並非一項新險種,自2002年進入中國,至今已23年。 但由於之前國內上市公司投保意識一直不高,董責險仍屬小眾險種。 不過近幾年隨着風險事件的發生,企業高管的連帶責任加劇,董責險的投保數量急劇增加。
7月12日,大金重工公告稱,公司於2025年7月11日召開2025 年第二次臨時股東大會,審議通過了《關於購買公司董事、高級管理人員及相關人員責任保險和招股説明書責任保險的議案》。
7月5日,恩捷股份公告,宣佈公司於2025年7月4日召開第五屆董事會第四十五次會議和第五屆監事會第三十七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購買董監高責任險的議案》。保險限額不超過人民幣 8000 萬元/年(具體以保險合同約定爲準);保險費不超過人民幣40萬元(具體以保險合同約定爲準);保險期限為1 年(可續保或重新投保)。
同一日,豫光金鉛也發佈類似公告稱:給公司及全體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以及相關責任人員(具體以與保險公司簽訂的保險合同爲準)投保董責險,賠償限額不超過人民幣1億元(具體以與保險公司簽訂的保險合同爲準)。保險費用不超過50萬元(具體以與保險公司簽訂的保險合同爲準),保險期限12個月/期,后續每年可續保或重新投保。
記者據上市公司公告和同花順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年內已有近283家上市公司披露購買董責險的計劃,且這一數字仍在持續增長。從長期趨勢看,董責險的市場滲透率正加速提升,據平安產險的最新數據,我國A股上市公司董責險投保率已從2019年底的不足8%,提升至2025年5月底的28.4%。
董責險數量和覆蓋率的雙增長,和法律的配合不無關係。2024年7月1日,修訂后的公司法首次以立法形式明確董責險制度,鼓勵公司投保董事責任保險,並要求投保公司在為董事投保或續保后向股東會報告相關信息。這一條款的出臺直接為董責險的普及提供了法律基礎。
北京排排網保險代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楊帆告訴記者,企業今年購買董責險增多,主要與監管趨嚴、治理要求提高及ESG關注度提升深度關聯。一方面,國內外監管對信息披露、合規經營等要求日益嚴格,董事和高管面臨的法律風險和訴訟壓力隨之增加。另一方面,企業治理結構優化和ESG理念普及,使得董事履職責任範圍擴大,潛在風險點增多。此外,數字化轉型雖提升效率,但也關聯出網絡安全、數據泄露等新風險,可能延伸至高管責任。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企業更傾向於通過購買董責險來轉嫁風險,保障董事和高管履職安心。
覆蓋率仍有提升空間
從長期趨勢看,在政策環境和越來越多賠付案例的共同作用之下,董責險的投保數量將持續增加。然而相對於數量龐大的上市公司基數,目前董責險的投保公司數量佔比仍有較大發展空間,市場滲透率提升空間充足。
造成此局面的原因在於部分企業控制預算、欠缺風險意識、抱有僥倖心理等,仍未意識到購買董責險背后的深厚積極意義。據安聯全球企業與特殊風險公司(AGCS)介紹,董事高管責任險脱胎於美國法律,在美國的發展也最充分,投保率最高。受法律和訴訟環境影響,北美上市企業投保率居首;其次中國香港市場,上市企業投保率接近100%;境外上市公司、金融機構的投保率較高,民營企業投保率較低;純境內上市公司投保率較低,在15%左右,尚不足20%。
光大證券分析師王一峰的研報表示,目前A股上市公司董責險的覆蓋率依然不高,未來發展空間巨大。若A股董責險能在2030年達到85%的覆蓋率水平,則2021年至2030年董責險保費共計可收入76.2億元。
從市場反饋看,董責險的投保行為已呈現出明顯的「頭部效應」,治理水平較高、信息披露規範的企業更傾向於通過董責險完善風控體系,國有資本在風險管理上也表現出了足夠的前瞻性和系統性。
根據平安產險的統計數據,截至2025年5月底,信披評級為A級(最優類)的上市公司投保董責險的比例為42.8%,央企上市公司更是高達60.6%,均遠高於市場28.4%的平均水平。
然而,董責險並非「一保了之」。儘管其能覆蓋因疏忽或過失導致的民事賠償責任,但對於故意違法行為(如財務造假)則無法提供保障。
楊帆表示,目前董責險的賠償情況與保單條款、承保範圍及索賠事件性質密切相關。通常,因董事、高管在任職期間,因疏忽、過失或不當行為,導致公司遭受損失,進而引發股東訴訟,在符合保單約定的情況下,保險公司會承擔賠償責任。但故意違法、欺詐等明確排除在外的行為,以及超出保單限額的部分,通常不予賠付。因此,理解保單條款,明確哪些風險被覆蓋,哪些被排除,對於企業購買和使用董責險至關重要。
責任編輯:李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