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16 12:45
隨着特朗普重返白宮后推出的各項政策逐步落地,美國經濟正顯現出明顯的「特朗普效應」。
混亂的關税政策開始反映在超市貨架的價格標籤上,移民收緊措施則通過聯邦調查數據顯現出對就業增長的壓制。雖然目前尚不足以顛覆整體經濟——華爾街日報調查顯示經濟學家對衰退的擔憂較三個月前有所緩解,但那個政策對硬數據影響甚微的階段似乎正在終結。
周二公佈的6月通脹年率2.7%基本符合預期,但家俱服裝等關鍵進口商品價格異動,被經濟學家視為關税傳導的開始。
瑞銀數據顯示,剔除汽車的核心商品價格創三年來最大月度漲幅。該行分析師預測,若無經濟衰退或關税回調,2027年前整體通脹率難回落至4月的2.3%水平。
「周二的CPI報告證明關税開始發威,」通脹洞察機構創始人奧馬爾·沙里夫(Omair Sharif)在客户報告中寫道。儘管股市仍處高位,但美國國債遭拋售推動30年期收益率自5月來首次突破5%。
勞動力市場同樣暗流湧動。雖然非法勞動力數據可靠性存疑,但依賴這類工人的行業就業增長明顯放緩。3月以來外國出生勞動力大幅縮減,新移民參與勞工部月度調查的意願持續走低。
不過整體而言,美國民眾消費力依然強勁,僱主仍在增加崗位,周二多家大型銀行交出超預期季報。
關鍵問題是:這種韌性還能維持多久?
耶魯預算實驗室統計顯示,當前美國平均有效關税率已達20.6%,創1910年以來新高。由於進口商提前囤貨、海運周期及特朗普善變的談判風格,關税全面影響可能滯后數月顯現。但模型預測最終可能導致家庭年收入相當於損失2800美元。
鋼鐵鋁材等重要工業原料價格已率先飆升,8月1日50%銅關税生效后,數據中心、住宅及半導體建設成本必將水漲船高。馬薩諸塞大學經濟學教授伊莎貝拉·韋伯(Isabella Weber)指出,穩定的關税環境可能促使更多企業順勢提價而不懼市場份額流失,「這種動態一旦形成將自我強化」。
不過服務通脹的放緩——尤其是住房成本下降,機票酒店價格疲軟——可能讓美聯儲認定需求疲軟會抵消關税的傳導效應,從而為繼續降息鋪路。白宮官員堅稱進口商不會將關税轉嫁給消費者,特朗普更在社交媒體宣稱通脹「非常温和」,再次敦促美聯儲大幅降息。
税收基金會高級經濟學家艾倫·科爾(Alan Cole)表示,共和黨近期通過的減税開支法案可能從某些方面支撐經濟,比如允許企業抵扣新投資成本。
「即便存在低效政策,經濟仍有能力保持整體表現。但主要銀行和信用卡機構數據表明,低收入羣體消費疲態延續多年,只是富豪階層憑藉股市盛宴支撐着整體消費規模。」摩根大通財務總監傑里米·巴納姆(Jeremy Barnum)在財報電話會上坦言:「我們仍難從客户身上看到衰退跡象,消費市場基本面似乎無恙。」
這場由關税、移民政策與貨幣政策交織而成的經濟實驗,正將全球最大經濟體推向未知水域。特朗普經濟學的真正考驗或許纔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