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16 12:11
編者按:聚焦公司高管觀點與展望,深挖業績背后的信息,助力投資者把握先機。
業績回顧
• **財務業績**: - AngioDynamics (ANGO) 在2025財年第四季度實現總營收為8020萬美元,同比增長12.7%。其中,MedTech業務營收為3580萬美元,同比增長22%,佔總營收的45%;Med Device業務營收為4440萬美元,同比增長6.2%。 - 2025財年全年總營收為2.927億美元,同比增長8.1%。其中,MedTech業務全年營收為1.267億美元,同比增長19.5%。 - 第四季度毛利率為52.7%,其中MedTech毛利率為59%,Med Device毛利率為47.6%。全年毛利率為53.9%,其中MedTech毛利率為62%,Med Device毛利率為47.7%。 - 調整后EBITDA(非GAAP)在第四季度為340萬美元,相比2024年同期的150萬美元大幅增長。全年調整后EBITDA為760萬美元,而2024財年為虧損320萬美元。 - 第四季度調整后淨虧損為110萬美元(每股虧損0.03美元),相比2024年同期的調整后淨虧損230萬美元(每股虧損0.06美元)有所改善。全年調整后淨虧損為1020萬美元(每股虧損0.25美元),相比2024財年的1820萬美元(每股虧損0.45美元)顯著減少。 - 第四季度自由現金流為1620萬美元,全年運營現金流為1880萬美元。公司截至2025年5月31日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5590萬美元,高於2025年2月28日的4480萬美元。
• **財務指標變化**: - 營收同比增長:第四季度總營收同比增長12.7%,全年總營收同比增長8.1%。 - 毛利率變化:第四季度毛利率為52.7%,受關税影響減少204個基點;全年毛利率為53.9%,同比略有下降,但剔除關税影響后為54.5%。 - 調整后EBITDA:第四季度同比增長126.7%,全年從虧損轉為正值,顯示盈利能力改善。 - 調整后淨虧損:第四季度同比減少52.2%,全年同比減少43.9%。 - 自由現金流:第四季度自由現金流為1620萬美元,顯示現金流狀況顯著改善。 - 運營費用:第四季度運營費用為4800萬美元,佔營收的60%,同比下降(2024年同期為5290萬美元,佔營收的74%)。
業績指引與展望
• AngioDynamics預計2026財年全年收入將在3.05億至3.10億美元之間,同比增長4%-6%。
• MedTech板塊收入預計將在2026財年增長12%-15%,而醫療設備(med device)板塊收入預計將保持平穩。
• 毛利率預計將在53.5%-55.5%之間,包含預計的400萬至600萬美元的關税影響;若不計關税影響,毛利率預計為55%-56%。
• 調整后EBITDA預計為300萬至800萬美元,包含關税影響;若不計關税影響,調整后EBITDA預計為750萬至1050萬美元。
• 調整后每股虧損預計為(0.35)-(0.25)美元;若不計關税影響,調整后每股虧損預計為(0.30)-(0.25)美元。
• 預計2026財年將實現全年正向自由現金流(cash flow positive),包括支付所有相關關税費用。
• 預計2026財年第一季度將使用約2000萬美元現金,隨后季度將恢復現金流生成。
• 研發支出目標約為銷售額的10%,以支持MedTech板塊的長期增長。
• 預計製造轉移計劃將在2026財年下半年帶來成本優化效益,到2027財年實現每年約1500萬美元的節省。
• 公司計劃繼續增加機械血栓切除(mechanical thrombectomy)產品線的銷售代表,以支持市場需求增長。
分業務和產品線業績表現
• MedTech業務:包括Auryon、機械血栓切除(AngioVac和AlphaVac)以及NanoKnife等產品線。Auryon是最大的MedTech產品線,2025財年實現了16個季度的兩位數增長,全年收入增長約20%。機械血栓切除業務增長最快,2025財年第四季度同比增長44.7%,其中AngioVac收入增長39.5%,AlphaVac收入增長60.8%。NanoKnife在2025財年獲得了多個關鍵的臨牀和監管里程碑,儘管資本銷售下降,但一次性耗材銷售增長5.5%。
• 醫療設備(Med Device)業務:包括多個細分產品線,2025財年第四季度收入同比增長6.2%。該業務提供穩定的現金流支持公司整體運營。儘管增長較為平緩,但其市場領先地位和高效的銷售團隊確保了持續的市場表現。
• 產品線細分與市場擴展:Auryon平臺在外周動脈疾病(PAD)市場表現突出,並在2024年獲得CE認證后成功進入歐洲市場,第四季度在歐洲實現了超過100萬美元的收入。機械血栓切除產品線通過聯合商業化策略實現了協同效應,計劃在2026財年增加銷售代表以支持市場需求。NanoKnife在前列腺癌和胰腺癌等領域的適應症擴展和CPT代碼的獲得,為未來的市場增長奠定了基礎。
市場/行業競爭格局
• **機械血栓切除市場競爭加劇**:AngioDynamics的機械血栓切除產品組合(包括AngioVac和AlphaVac)是其增長最快的領域,Q4 FY2025同比增長44.7%。儘管市場競爭激烈,公司通過創新產品差異化、強大的臨牀數據支持以及協同的商業化努力,成功實現市場份額的提升。然而,市場領導者的產品仍具有一定的市場優勢,尤其是在血液回輸功能方面,AngioDynamics正在努力通過FDA審批推出具有血液回輸功能的AlphaVac版本以增強競爭力。
• **Auryon平臺在外周動脈疾病市場的競爭**:Auryon平臺自2020年推出以來累計銷售額已超過1.85億美元,成為該領域的第三大產品。其安全性和多功能性使其在競爭激烈的外周動脈疾病市場中佔據一席之地。儘管如此,Auryon在國際市場的滲透仍處於早期階段,歐洲市場的CE認證帶來了初步收入,但與美國市場相比,國際市場的貢獻仍有限。
• **NanoKnife在腫瘤消融領域的競爭**:NanoKnife在前列腺癌治療中的應用正在逐步擴大,2026年生效的CPT一級代碼將顯著改善其報銷路徑並推動採用。然而,其資本銷售同比下降24.9%,顯示出設備銷售的挑戰。儘管一次性耗材銷售增長5.5%,但與其他競爭對手相比,NanoKnife仍需進一步提升市場滲透和醫生接受度。
• **傳統醫療設備市場的穩定競爭**:AngioDynamics的傳統醫療設備業務(如導管和其他設備)在Q4 FY2025同比增長6.2%,表現穩定。然而,該領域的增長潛力有限,公司將其定位為穩定的現金流來源,以支持MedTech業務的擴展。
• **臨牀數據和監管批准的競爭優勢**:AngioDynamics通過關鍵臨牀試驗(如APeX和Preserve研究)和監管批准(如CE認證和CPT代碼),建立了競爭壁壘。這些成果不僅增強了其產品的市場吸引力,還為其在競爭激烈的醫療技術市場中提供了長期增長的基礎。
• **行業整體競爭壓力**:醫療技術行業整體競爭激烈,市場領導者在多個細分領域佔據主導地位。AngioDynamics通過專注於高增長、高利潤的MedTech市場,逐步從傳統醫療設備業務轉型,但仍需面對來自更大規模競爭對手的挑戰,尤其是在市場教育和醫生培訓方面。
公司面臨的風險和挑戰
• **關税成本壓力**:公司在2025財年第四季度因關税支出1.6百萬美元,預計2026財年全年關税影響將在400萬至600萬美元之間,這對毛利率和盈利能力構成了顯著壓力。
• **NanoKnife收入下滑**:NanoKnife設備的資本銷售在2025財年第四季度同比下降24.9%,全年下降26%,儘管一次性耗材銷售有所增長,但整體收入仍受到資本銷售下降的拖累。
• **市場競爭加劇**:在機械血栓切除領域,儘管AngioVac和AlphaVac產品表現強勁,但市場競爭激烈,尤其是AlphaVac在缺乏血液回輸功能的情況下,可能面臨市場接受度的挑戰。
• **關税政策的不確定性**:關税政策的不確定性和可能的變化對公司未來的成本預測和財務規劃帶來挑戰。
• **研發和市場推廣成本壓力**:公司在推動新產品研發和市場推廣(如NanoKnife和Auryon平臺)方面投入較大,預計研發支出將佔銷售額的約10%,這可能對短期盈利能力造成壓力。
• **國際市場擴展的挑戰**:儘管Auryon在歐洲市場取得了初步進展,但國際市場的擴展仍面臨監管、市場接受度和競爭等多方面的挑戰。
• **資本設備銷售的不穩定性**:NanoKnife等產品的資本設備銷售具有周期性波動,這可能導致收入的不確定性,尤其是在資本支出減少的市場環境中。
• **製造轉型成本**:公司正在進行製造轉型以優化成本,儘管預計到2027財年將實現每年1500萬美元的節省,但短期內可能面臨額外的轉型成本和執行風險。
• **醫療保險報銷的不確定性**:儘管NanoKnife在2026年1月獲得了CPT代碼,但醫療保險報銷的全面實施可能需要時間,且私人保險公司的覆蓋政策可能存在差異。
• **宏觀經濟環境影響**:全球經濟不確定性、供應鏈問題和通脹壓力可能對公司的成本結構和市場需求產生不利影響。
公司高管評論
• **Jim Clemmer**:對公司2025財年的表現表示高度肯定,強調公司在收入增長、毛利率改善、正向自由現金流以及調整后EBITDA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認為這些成果驗證了公司長期戰略轉型的成功。他對Auryon平臺的持續增長表示樂觀,稱其為「行業最佳的外周動脈切除平臺」,並指出其在醫院渠道的滲透率顯著提升。此外,他對NanoKnife在前列腺癌治療中的應用前景表示樂觀,認為新的CPT代碼和市場意識的提高將推動未來的增長。他的口吻總體積極,展現出對公司未來發展的信心。
• **Steve Trowbridge**:詳細解讀了公司財務表現,強調儘管受到關税影響,公司仍實現了毛利率和調整后EBITDA的改善。他對機械血栓切除產品(AngioVac和AlphaVac)的強勁增長表示滿意,並指出這些產品是公司MedTech部門增長最快的部分。他還提到,公司已經開始看到製造轉移計劃帶來的成本優化效益,並預計將在2026財年下半年進一步體現。他的口吻總體積極,展現出對公司財務穩健性和增長潛力的信心。
• **Jim Clemmer**:在回答分析師提問時,明確表示公司目前專注於現有產品組合的執行和市場開發,不計劃在短期內進行重大收購或剝離。他對AlphaVac和AngioVac的市場潛力充滿信心,並強調公司在市場滲透和醫生教育方面的努力。他的口吻積極,展現出對公司現有戰略的堅定信念。
• **Steve Trowbridge**:在談到NanoKnife時,指出新的CPT代碼將於2026年1月生效,預計這將推動該產品的採用和收入增長,但強調增長可能是逐步的而非立即的。他的口吻謹慎樂觀,展現出對市場動態和公司執行力的清晰認識。
• **Jim Clemmer**:總結時表示,公司已經完成了從傳統醫療設備公司向高增長、高利潤率的醫療技術公司的轉型,並對未來的持續盈利增長充滿信心。他的口吻積極,展現出對公司長期價值創造能力的強烈信念。
分析師提問&高管回答
• ### AngioDynamics (ANGO) 業績會實錄分析師問答摘要
• **分析師提問**:關於AlphaVac的血液回輸功能產品,能否提供更多細節?這是否需要510(k)認證?是否需要臨牀試驗?此外,AlphaVac的收入是否因缺少血液回輸功能而達到增長上限? **管理層回答**:AlphaVac在設計時已考慮到血液損失問題,其血液回輸功能旨在減少血液損失。Apex研究顯示,AlphaVac的血液損失遠低於市場領導者。雖然市場對血液回輸功能有需求,但我們相信AlphaVac的現有功能已足夠強大。關於血液回輸功能的產品,目前正在與FDA討論監管路徑,尚未達成協議,但我們對最終獲批充滿信心。此外,AlphaVac並未達到增長上限,我們看到更多醫生和醫院採用該產品,並計劃增加銷售團隊以支持其持續增長。
• **分析師提問**:NanoKnife在2026年1月獲得報銷后,是否會帶來顯著的增長拐點? **管理層回答**:NanoKnife的增長取決於三個因素:適應症批准、報銷路徑和泌尿科醫生的採用率。目前,我們在泌尿科醫生中的採用率持續提升,報銷的生效將進一步推動增長。然而,這不會是立刻的「拐點」,而是逐步加速的過程。我們預計2026年下半年會看到更明顯的增長趨勢。
• **分析師提問**:能否提供關於2026財年MedTech業務中主要產品(如機械血栓切除、Auryon和NanoKnife)增長的更多細節?此外,Auryon在美國以外市場的貢獻如何? **管理層回答**:Auryon在2025財年增長了約20%,預計2026財年將保持在十幾個百分點的增長範圍。NanoKnife的耗材銷售將繼續增長,但資本設備銷售可能略有下降。機械血栓切除業務(包括AngioVac和AlphaVac)預計將是增長最快的部分。至於Auryon的國際市場,儘管美國仍是主要市場,但我們對國際市場的增長勢頭感到滿意,尤其是在歐洲。
• **分析師提問**:關於2026財年的毛利率,是否包含了關税的影響?此外,製造外包計劃將在2026財年帶來多少收益? **管理層回答**:2026財年的毛利率指導包含了關税的影響,但我們也在採取措施減輕關税的影響。製造外包計劃已在2025財年開始帶來收益,預計2026財年下半年將看到更多成效,並在2027財年完全實現每年1500萬美元的節約目標。
• **分析師提問**:公司是否計劃在2026財年收購新的高增長潛力的MedTech產品?是否計劃剝離更多的醫療設備業務? **管理層回答**:我們對現有產品組合非常滿意,目前沒有計劃新增平臺或進行大規模收購。我們的重點是執行現有戰略,推動現有產品的市場滲透和增長。至於剝離業務,目前沒有計劃進一步剝離醫療設備業務。 總結來看,分析師對AngioDynamics的MedTech業務增長潛力、NanoKnife的報銷進展以及AlphaVac的市場表現表現出濃厚興趣,管理層則強調了現有產品組合的執行力和長期增長潛力,同時對關税影響和製造外包計劃的進展保持透明。
此內容由AI大模型工具「華盛天璣」生成,並由華盛內容團隊編輯審覈。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