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英偉達解禁H20引爆AI算力狂潮,恆生科技指數ETF大漲近3%!

2025-07-16 11:03

港股拉昇,恆生指數、恆生國企指數漲幅擴大至逾1%,恆生科技指數漲1.82%。安踏體育漲超4%,百度、阿里巴巴、攜程集團、阿里健康均漲超3%。

相關ETF方面,恆生科技指數ETF(159742)早盤高開,盤中持續震盪,上漲近2.5%,成交額破1.5億元,換手率近7%,交投活躍。成分股中多數上漲,同程旅行漲超5%;阿里健康、攜程集團-S、快手-W、騰訊音樂-SW漲超3%;百度集團-SW、京東健康、阿里巴巴-W、金山軟件等個股跟漲,漲幅均超2%。

港股互聯網ETF(159568)高開,盤中持續震盪,上漲超2%,成交額破億元,換手率近30%。成分股中超半數上漲,獅騰控股漲超6%;同程旅行漲超5%;第四範式漲超4%;阿里健康、閲文集團、大麥娛樂、京東健康、醫脈通漲超3%。

消息面上,2025年7月14日,據英偉達公告,英偉達將恢復對中國的H20銷售,並宣佈推出一款完全符合中國要求的新GPU。7月份,CEO 黃仁勛在華盛頓和北京地區持續推廣 AI,黃仁勛指出,英偉達正在申請再次銷售英偉達H20,美國政府已向英偉達保證將發放許可證,英偉達希望儘快開始交付。同時,黃仁勛宣佈推出一款全新、完全合規的英偉達RTX PRO GPU,該GPU將非常適合智能工廠和物流的數字孿生人工智能領域。

分析來看,此前壓制互聯網大廠算力開支的因素得到解決,本次H20恢復對華銷售后將加速互聯網大廠資本開支,帶動國內AI產業鏈進一步發展。同時港股科技龍頭后續針對AI大模型的敍事得以繼續,並且通過AI繼續優化企業成本,預計三四季度聚焦港股科技龍頭的恆生科技指數淨利潤有望重回高增速。

H20芯片是英偉達為滿足美國此前出口管制政策而專門針對中國市場推出的AI加速器,是 H100的簡化版。根據美國現行和之前的出口規定,H20也是英偉達可以向中國出口的最先進的 AI芯片。H20 的算力僅為H100的六分之一,但憑藉其高帶寬和內存優勢,在實際應用中仍具有一定競爭力。

目前,H20芯片是中國市場上的重要AI加速器。儘管性能不及H100,但其在集羣模式下通過增加芯片數量可以實現接近H100的算力。此次H20的解禁可滿足部分國產大模型訓練和推理的需求,有利於國內AI模型的硬件和軟件能力進一步提升。

為什麼H20恢復對華銷售是一定的?英偉達上半年由於被政府禁令,100多億美金的H20庫存無法對中國銷售,且該系列僅供中國,所以如果英偉達下半年不完成該庫存銷售,將對英偉達淨利潤造成嚴重損失。

所以本次H20僅開放庫存,目前方案是售完無補。H20庫存量較大,有望極大緩解國內大廠缺卡現狀,保證今年供應,並給B30系列推出和國內GPU良率提升以充足的時間。8月12日美中關税休戰即將到期,后續仍存不確定性。

前期由於H20被禁,我國許多依賴英偉達芯片的新建或在建的數據中心項目面臨延期或縮減規模,包括阿里雲「雲腦」項目、貴陽數據中心集羣等。根據電子產品世界報道,2024 年 Q4 至 2025 年 Q1,中國廠商採購了超 60 萬張 H20 訂單(包括騰訊、阿里、字節等),但在禁令生效前約有40%尚未交付。

自4月H20被禁后,市場悲觀預期進一步演繹,從擔憂卡到貨影響招標,延伸至影響今年AIDC上架和交付,進而影響營收和業績,導致AIDC板塊前期未能上漲。 往后看,字節跳動、騰訊等互聯網巨頭已對B30釋放測試意向,同時H20解除禁售,此前芯片供給限制有望解除。后續招標上,根據字節跳動採購部,其華東和華北區域自建數據中心模塊化機房單元將於7月30日啟動招標,隨着H20禁售解除,AIDC招標有望全面加速。

大廠資本開支有望實質性反轉,所以近期港股相關的大廠與大廠雲大漲。大廠7月預計拿到新卡樣卡測試。新卡性價比優於國產卡,大廠測試結果和加單情況是關鍵。若7月測試結果好且后續下單,將支撐AIDC板塊。

中美緩和后,H20芯片恢復對華銷售,短期內科技板塊勝率將提高。港股科技方面,從資金面分析,市場外資佔比較高,本次將迎來外資回補估值性價比、盈利確定性較高的港股互聯網板塊。從業績面分析,預計互聯網龍頭公司下半年資本開支將得以延續,AI敍事重回主線行情,在后續國內外大模型更新,互聯網大廠算力訂單繼續落地催化下,恆生科技有望不斷走強。

恆生科技指數ETF(159742)跟蹤指數覆蓋互聯網軟件、移動互聯網、互聯網服務、家庭娛樂等細分領域。前十大權重股包括比亞迪股份、阿里巴巴-W、美團-W、騰訊控股、小米集團-W等,合計權重70%,頭部集中度高,指數深度受益AI應用端發展。

該指數近一年漲幅47.76%(截至2025年7月1日),顯著跑贏恆生指數(同期漲幅35.88%),核心驅動為AI大模型商業化加速與互聯網龍頭利潤釋放。疊加成分股平均研發投入佔比達12%,騰訊、阿里等頭部企業年研發支出超百億,深度佈局AI Agent、Sora視頻生成等前沿領域。

龍頭主導:指數超千億港元市值企業佔比超80%(騰訊、阿里、美團、比亞迪、小米等),500-1000億港元中堅力量佔比超10%(地平線機器人、阿里健康、比亞迪電子),形成"巨頭引領+中部創新"格局。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