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港股科技強勢反攻!恆生科技ETF基金(513260)大漲近3%,高純的港股通科技30ETF(520980)漲近3%兩日狂攬淨流入5.6億元!

2025-07-16 10:13

今日(7.16)港股三大指數高開,港股科技爆發!高純度的港股通科技30ETF(520980)大漲超2%衝擊五連陽,近2日大舉淨流入5.6億元同類唯一15BP最低檔管理費恆生科技ETF基金(513260)漲幅更是接近3%,恆生科技指數成份股百度集團大漲超4%,消息面,百度集團AI業務增長顯著,公司預測第二季度營收326.93至345.21億元;昨日恆生科技ETF基金(513260)再獲資金青睞,近60日累計「吸金」近4.3億元!

海外方面,昨夜熱門中概股多數上漲,納斯達克中國金龍指數收漲2.77%。百度、阿里巴巴漲超8%,嗶哩嗶哩漲超7%,京東漲超4%,網易漲超2%。

image

image

港股科技熱門股今日多數飄紅:百度漲超3%,阿里巴巴、快手、美團漲超2%,京東集團、騰訊控股漲超1%。

【中信:當下正是增配港股的時機】

中信證券認為,港股重現估值窪地——恆生科技指數市盈率僅19.8倍(近五年分位數8%),在險資配置壓力加劇、南向資金加速流入背景下,當前正是增配港股良機。同時A股低位製造板塊如鋼鐵、光伏等受益於「反內卷」政策敍事與增量流動性,修復行情有望延續。

內地機構偏好品種6月以來積累的漲幅可觀,而恆生科技相對偏弱。截至7月11日,恆生指數、恆生科技的TTM市盈率分別為10.7x、19.8x,分別位於近五年的71.3%、8.0%分位數水平。相比之下,全A目前TTM市盈率為20.2x,位於近五年的79.5%分位數水平,高於港股寬基指數。此外,6月以來A股估值水平顯著上升,全A的近五年滾動PE歷史分位數抬升了14.6pcts,而恆生指數估值分位數上升了8.6pcts,恆生科技估值分位數下降了0.4pcts

制約恆生科技的原因可能主要是小米定價充分,而幾個互聯網公司陷入即時零售補貼大戰影響了利潤預期,同時AI溢價隨着中美在AI應用端差距又有所拉大而基本消失。不過,市場已經基本定價了這些悲觀預期,互聯網大票的估值也回到合理位置。中信證券預計,三家互聯網公司的即時零售競爭高峰或出現在三季度或「雙十一」前后,此輪補貼競爭雖對單季利潤造成擾動,但僅為暫時性衝擊,並不會改變遠期行業格局。

中信證券表示,在A股一些有基本面支撐和想象空間的行業短期快速演繹后,前期滯漲的港股便再一次凸顯出估值窪地的特徵。考慮到以險資為代表的長期資金當前存在較大配置壓力,即便香港地區HIBOR利率有所回升,港幣兑美元還在弱方保證附近,港股也不會缺乏增量資金。因此,當前反而是增配港股的時機。

(來源:中信證券20250713《當下是增配港股的時機》)

【AI逐步豐富,預計下半年將進入加速放量的關鍵驗證期

浙商證券指出,2025上半年AI應用發展較快。根據7月2日QuestMobile發佈的報告,隨着DeepSeek的開源,以及互聯網大廠、AI創業公司的持續發力,2025上半年,中國AI產業從技術追趕者躍升爲「全球競爭者」,產業格局也同步重構,大廠陣營(如阿里、騰訊)與新興力量(如DeepSeek、Moonshot AI)形成第一梯隊。全行業5月份月人均使用次數達到34.7次,有效Token消耗量高達34.2萬億。

AI應用賽道在經歷前期模型技術驅動后,預計下半年將進入由需求驅動加速放量的關鍵驗證期,尤其以港股快手、美圖,待上市智譜和MiniMax為代表的應用型企業有望快速放大用户和收入規模。參考海外AI龍頭公司當前的估值水平,雖然整體處於相對高位,但市盈率(P/E)中位數明顯低於互聯網泡沫時期,顯示出市場對長期盈利兑現仍持謹慎態度。結合鴻溝理論,目前多數AI應用尚未完全跨越主流市場門檻,未來一旦驗證需求與商業化路徑,將迎來估值切換與滲透率共振帶來的二次成長機會。下半年或有政策催化,應重點關注高研發投入、生態協同能力強、具備先發場景驗證優勢的應用龍頭。

(來源:浙商證券20250716《傳媒:行業業績前瞻,遊戲揚帆,AI啟航》)

港股市場因其獨特的上市制度與國際化的資金池,聚集了一批較A股更為稀缺的互聯網龍頭企業,這也是南向資金重點佈局的新經濟領域。2025年上半年,南向資金合計「掃貨」超7300億港元,僅半年流入規模便已達歷史年度淨買額的次高紀錄。

截至7月15日,近7日以來,恆生科技ETF基金(513260)、港股通科技30ETF(520980)標的指數成分股美團、中芯國際、快手獲南向資金青睞,淨買入金額分別達57.52億、10.84億、8.41億港元。

image

截至2025/7/15

看好AI產業鏈顛覆性投資機遇,認準全市場費率最低檔恆生科技ETF基金(513260),恆生科技作為港股代表性核心旗艦指數,軟硬件兼備,綜合覆蓋科技各子板塊(芯片電子、製造型硬科技等),更全面覆蓋中國科技產業鏈,管理費僅為0.15%,較其他同類ETF顯著更低,也是全市場唯一的管理費僅15BP的恆生科技ETF基金!恆生科技ETF基金(513260)還設有場外聯接基金(A類:013127;C類:013128)方便7*24申贖。

一鍵佈局港股科技,認準更「純」科技屬性的港股通科技30ETF(520980)!標的指數聚焦TMT行業,不含醫藥、家電、汽車,AI屬性更純!前十大成分股合計權重高達75%,龍頭含量更高!港股通科技30ETF(520980)還支持T+0交易、不佔用QDII額度,是投資港股科技賽道更為高效便捷的選擇,一鍵輕松勾勒精華版的「科技版圖」

風險提示: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特此提示投資者關注二級市場交易價格溢價風險,若盲目投資溢價率過高產品,可能遭受重大損失。換手率高意味着市場對此標的的投資分歧大,潛在投資風險較高。投資人應當閲讀《基金合同》《招募説明書》《產品資料概要》等法律文件,瞭解基金的風險收益特徵,特別是特有風險,並根據自身投資目的、投資經驗、資產狀況等判斷是否和自身風險承受能力相適應。基金管理人承諾以誠實信用、謹慎盡責的原則管理和運用基金資產,但不保證基金一定盈利或本金不受損失。上述基金均屬於中等風險等級(R3)產品,適合經客户風險等級測評后結果為平衡型(C3)及以上的投資者。標的指數並不能完全代表整個股票市場。標的指數成份股的平均回報率與整個股票市場的平均回報率可能存在偏離。請投資者關注指數化投資的風險以及集中投資於單一指數成分股的持有風險,請關注部分指數成分股權重較大、集中度較高的風險,請關注指數化投資的風險、ETF運作風險、投資特定品種的特有風險等;以上產品投資於境外證券市場,基金淨值會因為所投資證券市場波動等因素產生波動。本基金投資範圍包括港股,會面臨因投資環境、投資標的、市場制度以及交易規則等差異帶來的特有風險。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