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報價要嚴守成本紅線!」 多家光伏龍頭「越賣越虧」,反內捲成下半年盈利拐點?

2025-07-15 18:55

出品 | 搜狐財經

作者 | 王澤紅

光伏搶裝潮下,企業表面的銷量繁榮,並未催動盈利的轉向,反內卷的急迫性愈發凸顯。

7月15日,A股滬深主板企業中報預告的最后截止期。從已披露的光伏企業看,2025年上半年,基本還在延續虧損,包括通威股份TCL中環晶澳科技隆基綠能愛旭股份等。

其它頭部企業,如晶科能源天合光能阿特斯等,因在科創板上市,採取的是自願公告原則,並未發佈中期業績預告,上半年利潤表現暫未可知。

但從已披露的企業管窺,光伏寒冬上半年還在延續;下半年能否成為轉折點,反內卷的落地是關鍵所在。

7月初,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強調依法治理低價無序競爭,推動落后產能退出;緊接着,工信部召開光伏行業座談會,要求企業自律並加速產能整合。

參加座談會的有14家企業,包括通威集團劉漢元、隆基綠能鍾寶申、天合光能高紀凡、晶科能源李仙德、協鑫集團朱共山、陽光電源曹仁賢等,基本都是光伏行業領軍人物。

反內卷行動已被提升至最高規格,但難點有哪些、具體怎麼干、如何去除過剩產能,成為業內當下熱議和憂慮所在,帶着這些疑問,搜狐財經與多家頭部企業進行了對話。

銷量繁榮假象,增量不增收

透過中期業績預告,觀察頭部企業上半年的經營,普遍呈「賠本賺吆喝」局面。

上半年,TCL中環淨利潤預虧40億-45億元,晶澳科技預虧25億-30億元,通威股份預虧45億-52億元,虧損均呈擴大態勢。

三家企業的解釋基本一致,因行業競爭加劇,產業鏈各環節產能供需失衡,產品價格持續下跌,導致經營業績虧損。

也有企業出現好轉跡象,隆基綠能預虧24億-28億元,相比去年同期將減虧24.43億-28.43億元,主要是因產品單位成本、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及資產減值損失快速下降。

同爲BC陣營的愛旭股份也是如此,上半年預損2.80億-1.70億,減虧理由與隆基綠能如出一轍。從其二季度表現來看,已實現單季扭虧、實現0.2億-1.3億元淨利潤。

反觀兩家企業的銷售,隆基綠能實現組件銷量增長,愛旭股份ABC組件產銷兩旺、海外銷售佔比提升明顯。但銷量增長的繁榮,依舊未能將它們從虧損的泥潭中拉出,受行業主要產品價格跌破成本線影響,經營仍為虧損、增量不增收。

其余三家虧損擴大的企業,也面臨同樣的困境。更重要的是,市場需求上半年經過一輪「透支」,正引發新一輪的擔憂。

「136號文」提出以6月1日為節點,劃分存量和增量項目,因此趕在5月31日前搶裝,尤其是分佈式光伏,一定程度上較大消耗了下半年的市場需求。

TCL中環在業績預告中稱,上半年國內分佈式市場迎來短期搶裝潮,市場需求呈現階段性旺盛;但到5-6月,產業鏈需求已經逐步降温。

根據Wind,2025年1-5月國內新增光伏裝機198GW,而2024年全年國內新增光伏裝機277GW。野村東方國際證券研報指出,從需求端來看,搶裝過后國內光伏裝機需求或將大幅下滑。

但其也指出,目前光伏處於強政策預期、產業鏈價格上行階段,雖然下半年的需求或將呈現下行風險,但政策催化下市場短時忽略了需求的波動,這種狀態或將維持2-3周,若后續沒有具體政策出臺,對於需求的擔憂將不利於光伏板塊。

在此情形下,反內捲成為關鍵所在。

落地反內卷,企業等待「摸石頭」

陽光電源光儲集團分佈式業務總裁張浩告訴搜狐財經,光伏行業深陷價格戰泥潭,企業為壓低成本,往往壓縮 「看不見的投入」,致使技術迭代停滯,難以憑藉差異化競爭突圍。「低價的 ‘糖衣炮彈’讓用户過度關注價格,這種認知偏差進一步助長低價競爭,加劇行業內卷。」

據他透露,户用逆變器市場亂象更為突出,劣質元器件濫用、防雷裝置減配、EMC不符國標等問題頻發,既擾亂市場秩序,更埋下重大安全隱患。

而想要破解這些反內卷難題,他認為需從三方面入手:

一是強化監管,完善標準體系與檢測認證機制,從源頭阻斷低質產品流入;

二是推動市場規範化、標準化,根治標準不一、檢測失範引發的惡性競爭,淨化市場環境;

三是企業也需轉變思路,以技術創新突破發展高度,靠安全底線思維確保行穩致遠。

「當前光伏行業內卷的主因,是全產業鏈的嚴重供需失衡。」晶科能源方面告訴搜狐財經,這家光伏龍頭也提出三點建議:

第一,重塑行業秩序首先要嚴控新增產能,控制存量產出,引導價格迴歸理性;

第二,要通過前沿技術創新推動提質升級,為落后產能有序退出創造條件;

第三,建議探索規範出口的一系列措施以促進海外市場的有序競爭,同時推動電力市場政策平滑落地以穩定和擴大內需,並加快光儲融合發展以保障高水平消納。

但聚焦於企業層面,該如何具體執行反內卷,目前尚難看到落地行動。「都在看后續上游怎麼操作,好摸着石頭過河。」 一位頭部企業內部人士告訴搜狐財經。

據張浩所講,陽光電源在與平臺商和集成商報價中,目前的策略是嚴守不低於成本的紅線,建立違規懲戒機制。此外,還有拒絕虛假應標、參數虛標(減配)等不誠信行為。

「在行業標準上,我們也在推進户用逆變器的驗收、安全等標準體系建設,參與國家標準及國際標準制定修訂。」

效果初顯,但持續性待驗證

從目前來看,反內卷效應已有所體現,因多晶硅企業長期虧損后,為符合「不低於成本銷售」要求,將價格一次性提至綜合成本線之上,硅料價格大幅上漲。

此外,硅片、電池片價格止跌企穩,組件價格整體還在僵持中。野村東方國際證券指出,硅片廠家本月亦持續執行減產計劃,疊加硅料的成交價格已出現上行,價格止穩甚至反彈的預期正在醖釀。

華安證券研報認為,目前整體市場處於博弈階段,政策預期增強,但終端需求恢復偏弱,價格持續上行動能仍待驗證。

這場反內卷行動,能否成為光伏行業的轉折點,正牽動着各方的神經。

張浩指出,短期的行業陣痛,本質上是市場在進行「自我淨化」。洗牌之后,行業會朝着更健康、更高效、更具競爭力的方向邁進。隨着低價混戰的終結,企業將被迫重新聚焦「價值競爭」——比拼產品性能、技術創新與服務質量,這將推動市場形成正向循環。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