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減重市場規模攀升 藥物研發競爭加劇

2025-07-16 02:10

(來源:經濟參考報)

隨着健康意識的提升,「減重」越來越為全民所關注,並逐漸發展成一個龐大的市場,規模逐年上升。為此,國內外多家藥企紛紛加大布局,加快減重藥物研發,搶佔更多的市場份額。

新減肥藥上市加劇競爭

6月27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信達生物申報的1類創新葯瑪仕度肽注射液上市,用於成人肥胖或超重患者的長期體重控制。7月3日,瑪仕度肽在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開出全國首張處方。

據瞭解,瑪仕度肽是全球首個獲批的胰高血糖素(GCG)/胰高血糖素樣肽-1(GLP-1)雙受體激動劑,擁有獨特的雙激動作用機制,即在激動GLP-1受體抑制食慾減少熱量攝入的基礎上,同時激活GCG受體,促進脂肪燃燒,降低內臟脂肪含量,從而使得瑪仕度肽的減重效果更加顯著。

瑪仕度肽減重適應症3期臨牀試驗(GLORY-1)結果顯示,第48周時,瑪仕度肽6mg組體重較基線平均降幅達14.8%,腰圍減少11cm,基線肝臟脂肪含量≥10%的受試者肝臟脂肪含量降幅達80.2%,同時血壓、血脂、血尿酸等多項代謝指標顯著改善。

瑪仕度肽GLORY-1研究牽頭人、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教授紀立農表示:「在臨牀試驗中,我們觀察到,瑪仕度肽特別適合體重增加、存在代謝紊亂及肝臟脂肪異常的患者。」

信達生物臨牀開發副總裁錢鐳表示,中國肥胖人羣相對於西方人更容易出現的併發症是脂肪肝,在超重人羣中這一比例大約超60%,肥胖人羣大約超80%。而GCG主要在肝臟上表達,因此能較好地解決患者的肝臟脂肪問題。得益於此作用機制,瑪仕度肽很適合中國的減重患者。

瑪仕度肽的上市,意味着其將與諾和諾德公司的減重版司美格魯肽注射液(Wegovy)和禮來公司的替爾泊肽注射液這兩款明星產品直接展開競爭。目前,瑪仕度肽有2mg/支、4mg/支、6mg/支三種規格(均為2支裝),定價分別為630元/盒、1071元/盒、1460元/盒。從定價來看,其費用比Wegovy高一些,但低於替爾泊肽。

業內人士認為,瑪仕度肽的上市不僅為有減重需求的人羣提供了新的選擇,也將進一步加速行業內的研發競爭,推動更多藥企加大在減重藥物領域的投入,探索更多創新的治療方案。

減重市場規模持續攀升

國家衞生健康委發佈的《體重管理指導原則(2024年版)》顯示,中國成年人超重肥胖率超過50%,若不加以遏制,2030年我國成人超重肥胖率預計將達到70.5%。

專家表示,肥胖不僅影響個人的外在形象,更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等多種慢性疾病的發生密切相關,給個人健康和社會醫療體系帶來沉重負擔。

在此背景下,人們對體重管理的需求愈發迫切,國內減肥市場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包括減肥器械、減肥食品、減肥藥、健身服務、健康管理服務等在內,多個細分領域都迎來了發展黃金期。

目前,低熱量、低糖、低脂的「三低」食品以及代餐、輕食等產品受到消費者的熱烈追捧。有數據顯示,2017年至2023年間,中國代餐市場規模從58.2億元飆升至1750億元,預計到2027年將突破3500億元。線上電商平臺的數據也顯示,近年來減肥食品的銷售額持續增長,年增長率達到兩位數。

健身服務市場同樣火熱:一些線下健身房不斷升級服務,引入智能設備、健康管理平臺等,為會員提供更科學、個性化的健身方案;線上健身課程也如雨后春筍般涌現,滿足了人們隨時隨地健身的需求。以某知名線上健身平臺為例,其用户數量在過去幾年內增長了數倍,付費會員數量也逐年攀升。

隨着GLP-1類藥物等的興起,減肥藥市場更是呈現出爆發式增長。作為其中的明星產品,諾和諾德的司美格魯肽2024年全球銷售額達292.96億美元,其中減重版的Wegovy銷售額達到582.06億丹麥克朗(約84億美元),同比增長86%。在中國市場,Wegovy2024年11月正式商業化上市。2025年第一季度,Wegovy銷售額為6.86億丹麥克朗(約1億美元)。

市場研究機構Report Linker發佈的《全球體重管理行業報告》提出,2021年至2027年間,中國體重管理市場預計年均增長10.6%,2027年將達到926億美元。隨着國家「體重管理年」三年行動的推進,行業規模有望繼續攀升。

中外藥企加快產品研發

面對減重市場的巨大潛力,中外藥企紛紛加快佈局,期望在新的藍海中搶佔一席之地。

憑藉瑪仕度肽的成功上市,信達生物在國內減重藥市場中佔據了先發優勢。記者瞭解到,信達生物正持續推進瑪仕度肽的商業化進程,擴大市場份額。海通國際預測,瑪仕度肽2025年至2026年的銷售額有望分別達到6億元和18億元,成為信達生物非腫瘤業務增長的核心驅動力

作為GLP-1類藥物的領軍企業,諾和諾德已在中國市場取得了顯著成績,其旗下的司美格魯肽不僅在降糖領域表現出色,在減重市場也收穫頗豐。為進一步拓展減重賽道,今年3月,諾和諾德以最高20億美元的代價,獲得了聯邦制藥在研UBT251(GLP-1/GIP/GCG三靶點激動劑)的海外權益。

國內眾多藥企也紛紛投身減重藥物的研發浪潮。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已有20多家企業佈局司美格魯肽生物類似藥,其中齊魯製藥已於2024年9月申報上市,成為第三家提交申請的國內企業。此外,也有企業在探索新的靶點和作用機制,如杭州先為達生物的埃諾格魯肽、華東醫藥的利拉魯肽等;恆瑞醫藥更是佈局GLP-1/GIP/GCG三靶點激動劑,試圖在下一代減重藥物市場佔據先機。

除了藥企,一些涉足健康產業的上市公司也在積極拓展與減重相關的業務。部分零售藥店開始引入更多優質的代餐、膳食補充劑、食藥同源類產品,打造科學減重產品組合;健身企業通過上市融資,加速門店擴張和服務升級,推出更多個性化的健身課程和服務套餐;一些企業通過與醫療機構、科研機構合作,開展體重管理相關的大數據研究和人工智能應用,為用户提供更精準的健康管理方案。

業內人士指出,面對市場的快速發展,企業不僅要在產品研發和創新上發力,還需要注重品牌建設、市場推廣以及用户服務。只有提供安全、有效、個性化的產品和服務,滿足消費者日益多樣化的需求,才能在競爭激烈的減重市場中脫穎而出。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