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15 22:14
智通財經APP獲悉,在針對特朗普政府關税舉措的政府刺激政策幫助之下,橋水基金旗下在岸中國基金今年上半年投資回報增長 14% 之后,有着「對衝基金霸主」稱號的全球最大規模對衝基金橋水基金(Bridgewater Associates)對中國股票市場的前景預期變得更加樂觀。
據瞭解,橋水在岸中國子公司在第二季度致投資者的一份信中表示,截至6月30日,其對中國股票市場的觀點相較於「全天候策略」(All Weather)戰略配置為「適度增加」,核心理由是政策支持、AI投資熱潮席捲中國市場以及中國股市估值仍然相對較低。橋水官方則拒絕置評。
信中稱,在貿易戰擔憂導致全球股市大幅下挫后,中國政府於4月果斷出手穩定經濟以及中國資本市場。這推動了中國股票和債券資產的大舉反彈之勢,而在地緣政治不確定性背景下黃金價格也不斷走強。
即使經歷一波大漲之后,中國股市(包含A股與港股市場)的估值仍低於美股等發達國家市場,從風險回報角度看令中國股票「具有投資吸引力」,橋水在致投資者的這份信中指出。
「展望中國股市的未來,我們預計支持性的政策立場將持續,為整體風險資產價格提供重要託底。」橋水在信中寫道。「因此,我們正在持續增加對一籃子風險資產的配置。」
根據過去兩個季度的投資者信件,與3月底的「略微上調」相比,橋水對短期限債券的觀點為「適度上調」。其對大宗商品的立場則從三個月前的「中性」調整為「略微降低」。
聚焦於多資產分散的橋水「全天候增強版」(All Weather Plus)策略近年表現優於多數本土的投資同行,幫助橋水去年在岸中國資產規模增長約40%,至逾550億元人民幣(摺合約77 億美元)。該策略的在岸基金第二季度投資收益大約5.8%,將上半年回報大舉擴至 13.6%。
知情人士透露,基於團隊觀點進行動態調整的主動管理投資策略在第二季度貢獻大約2.3%收益,繼第一季度貢獻3%之后再添增量。
深圳排排網的私募統計數據顯示,本土採用多資產策略的對衝基金上半年平均收益為 7.3%。該網站跟蹤的51只規模超過100億元人民幣的對衝基金平均回報11%。同期,滬深300指數表現持平,而在史無前例的中國AI投資熱潮推動下,阿里巴巴與騰訊等高權重科技巨頭股價持續上行,推動以中資股為主的香港股市恆生指數上漲超過20%,阿里巴巴與騰訊佔據高額權重的恆生科技指數今年迄今上漲18%(今年漲幅最高一度超30%),均大幅優於標普 500指數以及滬深300指數。
擔心錯過「下一個硅谷」! 主權巨資或將潮湧至中國,推動中國股市邁向繁榮牛市
根據美國資管巨頭景順(Invesco Ltd.)最新發布的《全球主權資產管理研究》,全球主權資產管理機構對於中國資產的配置興趣大舉回升,絕大多數基金預計將加大投入,藉助中國科技驅動的資產漲勢來抓住歷史級的技術變革機遇,並且傾向以削減美國長期國債持有規模來提供資金支持。
「全球管理着27萬億美元資產的主權財富投資者正越來越看好中國科技行業,因為他們不想錯過下一波創新浪潮。」這是景順資產管理公司年度所調查得出的結論。
據瞭解,在景順對於83家主權財富基金和58家中央銀行進行的2025年第一季度調查中,59%的受訪者表示,在未來5年里,他們將中國視為高優先級或中等優先級配置目標,遠遠高於去年的44%。
「這里存在一種‘害怕錯過’(即FOMO)的看漲投資情緒,中國科技繁榮發展趨勢就像下一個硅谷。」景順官方機構部主管羅德·林格羅(Rod Ringrow)表示。「主權資產普遍認為,中國科技企業未來將頗具有全球競爭力,他們想確保自己現在就參與其中。」
整體而言,景順調查顯示,自從DeepSeek橫空出世,以及阿里巴巴推出兼具低成本與高性能屬性的開源AI大模型震撼硅谷與華爾街之后,管理者大約27萬億美元資產的主權財富基金正越來越看好中國科技行業。
這種由DeepSeek橫空出世帶來的「AI應用浪潮」所驅動的樂觀看漲情緒已蔓延至人形機器人、生物科技、先進製造業、電動汽車等其他偏向科技類型的行業。
景順調查顯示,大約78%的受訪全球主權資產管理機構預計,中國的科技與創新驅動行業將躋身全球頂級競爭力行列。
跑輸港股的滬深300指數有望邁入上行軌跡
DeepSeek 所引領的史無前例的中國人工智能投資熱潮可謂持續提振中國科技股,中國大型科技企業(比如阿里巴巴與騰訊)擁有開發覆蓋14億人口的顛覆性應用級科技產品的實力,並且企業端與個人消費端對於新AI技術的接受度不斷提高。
對於中國股市——即港股與A股市場而言,DeepSeek重磅推出的具備劃時代意義的「超低成本AI大模型」帶動大模型開始深度滲透至中國各行各業,以及阿里巴巴強勁業績與阿里所展現出頗具雄心壯志的「人工智能超級藍圖」,已經成為全球投資者重新評估中國資產的前所未見「牛市催化劑」,而這些投資者本來已經對美國科技股愈發高企的估值感到擔憂。
高盛研報顯示,即使經歷大幅上漲之后,中國「民營十巨頭」平均估值約13.9x的12個月預期市盈率,較MSCI中國指數僅有22%的估值溢價,遠低於歷史均值,大幅低於「美股七巨頭」接近50%的估值溢價水平。
在華爾街大行高盛看來,今年上半年表現遠不及恆生指數以及標普500指數的滬深300指數有望大幅上漲。
高盛近日重申對於中國股市的看漲立場,預計到年底,滬深300指數將上漲10%以上,至4600點。截至周二收盤,滬深300指數收於4019點位。
作為非嚴格意義上的對標,涵蓋幾乎有所中國核心資產的滬深300指數,被一些機構對標於堪稱美國核心資產的標普500指數,滬深300指數從規模來看與標普500指數、歐洲斯托克600指數以及日經225指數共同構成所謂的「全球核心資產」,並且滬深300指數的規模和影響力僅次於標普500指數。
儘管投資者仍持謹慎態度、且上半年表現平平,但高盛預計,在中國股市在2025年下半年將迎來更強勁的表現,支撐因素包括:AI驅動的中國股市看漲熱潮、政策寬松預期、企業盈利改善,以及宏觀經濟指標趨於穩定。此外,高盛對中國A股及海外上市的中資股均維持「增持」評級,核心理由在於估值具有吸引力,且隨着市場情緒改善,資金有望重新流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