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洛克希德公司重啟太平洋深海採礦計劃

2025-07-15 19:50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紐約證券交易所代碼:LMT)正在重新進入深海採礦,並與潛在合作伙伴討論激活其在太平洋利潤豐厚的克拉里昂-克利珀頓區(CCZ)擁有的兩個勘探區。

這家美國領先的國防承包商於20世紀80年代初首次獲得許可證,然后通過出售其英國-英國退出該行業總部位於英國的子公司海底資源公司(Seabed Resources)將於2023年轉讓給挪威的洛克海洋礦產公司(Loke Marine Minerals)。然而,四月份洛克破產后,資產拍賣將許可證歸還給洛克希德公司控制。

洛克希德公司首席運營官弗蘭克·聖約翰(Frank St. John)為英國《金融時報》表示:「我們正處於與多家公司進行早期對話,討論讓他們獲得我們的許可證並允許他們處理這些材料。」

CCZ位於夏威夷和墨西哥之間,含有富含鎳、鈷、銅和錳金屬的多金屬結核,這些金屬對電動汽車、可再生能源技術和國防系統至關重要。洛克希德公司的礦藏幾十年來一直沒有受到影響,直到最近,地緣政治和工業優先事項的轉變重新煥發了動力。

然而,更廣泛的監管環境仍然複雜。儘管金屬公司(納斯達克股票代碼:NMC)等公司已申請勘探權,但法律基礎仍不確定。

聯合國支持的國際海底管理局(ISA)總部位於牙買加,負責監管國際水域的採礦業,目前正在召開第30屆會議第二部分,將持續至7月25日。該組織尚未最終確定監管框架。

然而,美國從未批准過《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而國際海底管理局的權威來自該公約。相反,美國通過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實施其許可制度。今年4月,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了一項行政命令,宣佈海底礦產為「戰略資產」,加強了美國獨立發放採礦許可證和開發關鍵供應鏈的權利。

其他國家也在探索海底採礦。例如,瑞典的斯堪的納維亞海洋礦產公司計劃從波羅的海開採錳結核。然而,與波羅的海等更淺、更封閉的水域相比,大規模太平洋行動將面臨更大的環境、技術和地緣政治挑戰。

儘管批評者認為深海採礦比陸地替代方案成本更高、風險更大,但洛克希德公司看到了長期潛力。

聖約翰説:「礦業公司已經做好了功課,並確定那里有價值。」他總結道:「我們相信美國有機會以對環境負責的方式制定商業回收結核的金標準。」

價格走勢:周二最后一次檢查時,LMT股價盤前上漲0.09%,至474美元。

閲讀下一步:

照片來自Shutterstock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