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15 16:53
金吾財訊 | 7月15日,港股外賣與即時零售賽道三大龍頭——阿里巴巴(09988)、美團(03690)、京東集團(09618)集體上揚,截至收盤,阿里漲6.97%,美團漲4.38%,京東跟漲2.12%。這細微的波動,恰是近期「外賣大戰」激烈程度的註腳——從補貼大戰到訂單狂飆,從消費者「薅羊毛」到商家喊「扛不住」,一場圍繞即時零售的生態重構正在上演。
大戰導火索,始於巨頭們對「即時零售」蛋糕的爭奪。 阿里據報拋出「超級星期六」計劃:未來100天的每個周六,消費者可領188元外賣紅包,覆蓋奶茶、咖啡、快消速食等高頻品類,部分商品甚至能「0元購」。這一動作直接對標美團的「周末經濟」——7月11日起,美團外賣微博預熱「周六,快樂繼續」,同步強化餐飲訂單優勢;京東則推出「16.18元秒殺小龍蝦」活動,每日限量10萬份,試圖以「品質感」切入市場。
數據最能説明競爭的激烈程度:7月5日,美團即時零售單日訂單首次突破1.2億單,其中超1億單為餐飲需求;7月12日,這一數字再創新高至1.5億單——沒有鋪天蓋地的補貼廣告,峰值卻「靜水深流」般自然到來。阿里也不甘示弱,淘寶閃購憑藉「雙11級」資源傾斜,7月5日訂單飆至8000萬單(非餐佔比75%),7月14日更突破8000萬(不含「0元購」),日活用户較前一周增長15%。京東外賣則啟動「雙百計劃」,宣佈投入超百億元扶持品類標杆品牌,補貼從「撒胡椒麪」轉向精準投放,重點發力正餐等「品質感」賽道。
網友戲稱這是「鈔能力鬥法」:市場日單量從1億被「轟」到2.5億,奶茶、咖啡、漢堡幾乎「0元購」,00后更自嘲「薅到了最大時代紅利」——這屆年輕人,一邊吐槽「平臺瘋了」,一邊熟練打開三個App比價下單。
但繁榮之下,矛盾正在顯現。 7月10日,遵義市紅花崗區餐飲行業商會發布《關於呼籲外賣平臺停止「內卷式」補貼和不正當競爭的倡議書》,直指美團、淘寶閃購(餓了麼)的「0元購」「滿18減18」等極端補貼行為,已導致當地餐飲業陷入「不參與則無流量,參與則破價虧損」的惡性循環。大量依賴堂食的小店被擠壓,經營壓力陡增;市場秩序混亂、行業生態失衡,更讓「真實需求」被短期流量掩蓋。
矛盾的核心,在於「補貼驅動的增長」與「可持續的商業邏輯」的衝突。正如浙江大學管理學院教授王小毅所言:「即時零售的價值在於整合本地資源,激活消費潛力,但單純靠低價吸引的用户,難以形成長期黏性。平臺若沉迷‘補貼換市場’,最終可能陷入‘用户越薅越精,商家越做越虧’的死循環。」
這場「外賣大戰」的終局,或許不在「誰燒錢更多」,而在誰能把準時送達變成一種習以為常的便利。當補貼退潮,當用户不再為「0元購」瘋狂,真正留下的,將是那些用高效配送、優質供給、良性生態構建起「即時零售護城河」的平臺。
機構觀點:短期承壓與長期博弈並存
國信證券指出,阿里巴巴短期加大即時零售佈局對利潤端造成壓力,但長期來看有利於電商用户粘性和購買頻次提升,重塑淘寶用户心智。報告小幅調整公司FY2026-FY2028收入預測至10623/11490/12174億元,調整幅度為+1.0%/+2.2%/+0.8%,主要考慮閃購業務單量快速增長帶來的收入增加;經調淨利預測則因投入加大下調至1388/1718/1954億元,幅度為-16.8%/-5.7%/-2.9%。儘管利潤端承壓,國信證券仍維持阿里「優於大市」評級,認為其長期戰略價值有望逐步釋放。
京東方面,機構普遍關注其外賣業務的高強度投入對盈利的短期壓制。建銀國際估算京東今年第二季外賣業務投入約100億元人民幣,第三季或達130億元高峰,受此影響,其2025-2027年盈利預測大幅下調44%、21%及15%,港股目標價從191.1港元降至166.2港元,美股目標價由49美元下修至42.6美元,但仍維持「跑贏大市」評級。摩根士丹利進一步指出,京東第二季外賣巨大投入導致非公認會計准則淨利潤同比下滑63%,且核心電商業務未與外賣投資形成協同效應(收入增速、利潤率均無實質改善),故將2025-2027年盈利預測分別下調39%、32%及30%,目標價削至28美元(對應2025年預測非GAAP市盈率11倍),維持「與大市同步」評級。該行預計,京東第三季仍將維持高強度外賣投入,非GAAP淨利潤或進一步下滑至36億元(淨利率僅1.25%)。
美銀證券則聚焦美團面臨的競爭壓力。報告指出,自淘寶閃購推出500億元補貼計劃后,美團與淘寶日訂單量分別錄得1.2億及8000萬單紀錄,增長主要由高額補貼驅動。該行預期競爭至少持續至11月「雙十一」,單季投資或於第三季達至高峰。美銀預測美團今年核心本地商業(CLC)經營利潤達422億元,並預留120億元預算用於防禦市場份額;但對美團2025及2026年調整后淨利潤預測分別下調26%及7%,目標價由155港元降至136港元,重申「買入」評級,認為其高頻餐飲需求的基本盤仍具韌性。
結語
從機構分析可見,儘管短期業績承壓,但巨頭們對即時零售的爭奪已從「燒錢換份額」轉向「生態持久戰」。阿里依託電商流量盤活本地生活,京東以供應鏈優勢加碼品質賽道,美團則憑藉高頻餐飲需求鞏固基本盤。補貼終將退潮,誰能以效率與體驗構建護城河,方能在終局之戰中勝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