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2025上半年License out創新高!港股通創新葯ETF漲超2%

2025-07-15 13:11

(轉自:指能添富)

今日港股集體飄紅,$港股通創新葯ETF(159570) 漲超2%,盤中價創歷史新高,成交額已快速突破15億元!資金持續湧入,$港股通創新葯ETF(159570) 近60日狂攬超50億元,最新規模超91億元領跑同類!

消息面上,亞盛醫藥近日宣佈,公司與賣方及配售代理達成協議,擬按每股68.60港元的價格發行最多2200萬股新股,較7月14日收盤價折讓約8.17%。此次認購預計募集資金約15.1億港元,將進一步支持其在血液腫瘤等領域的創新葯研發。

$港股通創新葯ETF(159570) 標的指數成分股多數飄紅:石藥集團漲超7%,百濟神州漲超5%,信達生物、中國生物製藥漲超3%,三生製藥、康方生物漲超2%,藥明生物微漲。下跌方面,博安生物跌超5%,亞盛醫藥跌超3%。

【2025年上半年License out創歷史新高!】

中郵證券指出,中國在全球創新葯BD交易中的項目數佔比從2019年的3%躍升至2024年的13%,金額佔比從1%提升至28%。2025上半年中國創新葯License out總金額更是已接近660億美元,趕超2024全年BD交易總額,MNC對中國創新葯資產關注度有望延續。

從技術平臺分類看,ADC和雙抗是2025年上半年重要的交易品類。交易數量方面,單抗領域數量最多,共有16個單抗管線完成出海,ADC和小分子緊隨其后,分別完成11項和10項出海授權交易。儘管單抗領域交易數量最多,但「天價交易」金額的項目主要來自ADC、雙抗和小分子。中郵證券認為,短期內ADC、雙抗領域交易有望延續,2025下半年或有數項相關BD落地。中長期看,三抗、CAR-T、TCE、干細胞等平臺產品BD有望快速增多。

疾病譜方面,從2023年至2024年,腫瘤管線出海授權交易佔比從72%下降至了61%,而代謝內分泌、自身免疫兩大疾病領域的佔比快速上升,由2023年的12%提升至25%。未來,代謝內分泌、自身免疫有望反超腫瘤,成為License out新的的主力方向。

目前MNC在尋找合作時主要考量項目與自身戰略資源協同、與同類產品相比的差異化優勢、成本可控三個方面。因此,聚焦下一代基藥大品種、差異化新靶點的產品可能更加能夠吸引MNC的目光。考慮到成藥確定性,對於擁有豐富后期相關管線的創新葯企有望持續受益。

(來源:中郵證券20250714《2025年上半年License out創歷史新高,看好創新葯BD催化延續》)

【關注中國硬核創新葯力量,新質生產力代表,認準$港股通創新葯ETF(159570) 】

$港股通創新葯ETF(159570) 標的指數100%佈局創新葯產業鏈,前十大權重合計佔比近72%,龍頭屬性突出!

港股通創新葯ETF(159570)標的指數特點鮮明:

純度更高的創新葯(高達85%的創新葯權重佔比,全市場醫藥類指數中更高);

彈性更高的創新葯(2025上半年漲幅62.78%,港股醫藥類指數領先);

底層資產是港股,可以T+0交易!

關注中國硬核創新葯力量,新質生產力代表,認準$港股通創新葯ETF(159570) ,場外聯接(A類:021030;C類:021031)!

港股通創新葯相關:晶泰控股-P(HK2228)、藥明生物(HK2269)、康方生物(HK9926)、信達生物(HK1801)、金斯瑞生物科技(HK1548)、石藥集團(HK1093)、藥明康德(HK2359)、藥明合聯(HK2268)、百濟神州(HK6160)、三生製藥(HK1530)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