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保險+科技」助力農業災害預警

2025-07-15 09:05

轉自:中國銀行保險報網

□王一帆 本報記者 趙修彬

為積極應對即將到來的汛期,近日,牡丹江金融監管分局在陽光農險黑龍江牡丹江中心支公司組織召開2025年農業保險防災減災專項調研座談會,雙方就防災減災、提前預警及保險理賠工作進行深入交流。

陽光農險牡丹江中心支公司總經理李剛表示:「陽光農險牡丹江中心支公司強化風險減量管理,以‘保險+科技’模式,主動介入農作物標的的風險管理,降低事故發生概率和損失程度,充分發揮了保險在事前預防、事中風險防控、事后理賠服務的作用,助力地方農業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

據瞭解,為應對客户需求提升和新技術變革帶來的挑戰,陽光農險牡丹江中心支公司強化科技應用手段,搭建集公司三大業務平臺於一體,涵蓋領導駕駛艙展示功能的數字化指揮平臺。該平臺能夠分條線查閲承保理賠、3S、衞星遙感、手機APP等內部數據,同時兼容地方鐵塔監控、無人機應用等外部平臺,實現天、空、地全方位數據整合,將現代信息技術與農業保險緊密結合,可實時調取牡丹江轄區周邊作物種類識別、長勢監測、災害預警、事故現場等信息資源,切實提升承保業務質量、簡化查勘定損流程,增強理賠時效性和科學性,使業務流程一體化、高效化、便捷化。該公司還聯繫市農業農村局、牡丹江金融監管分局及中國鐵塔股份有限公司牡丹江分公司,充分發揮多方的組織優勢、技術優勢、資金優勢和管理優勢,搭建牡丹江市農業災情監測預警平臺。

據悉,該平臺在穆稜市、東寧市、寧安市、海林市、林口縣等主要風險地區佈設了25個監測點,監測範圍覆蓋牡丹江市爾站河、海浪河、牡丹江、烏斯渾河、穆稜河、綏芬河6條主干河流及近百條支流,實時監測預警面積可達50平方公里,運用大數據分析技術,構建農業風險評估模型,預測風險發生概率和損失程度,及時發佈災害預警信息,建立了多部門協同的災害預警體系,全面擴大牡丹江市河道監測範圍,切實提高全市農業對水位、自然災害的監控預警能力。

「該項目充分利用中國鐵塔的基站、通信、電力、運維等能力資源,依託陽光農險牡丹江中心支公司農險一體化指揮平臺,將數字技術與農業災情監測預警深度融合,發生災情報警后,可快速調取衞星遙感圖譜、鐵塔監控和無人機航拍視頻,高效完成查勘定損工作。」李剛説。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