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華鑫電子通信|行業周報】英偉達市值突破4萬億美元,蘋果首款摺疊 iPhone 手機屏幕即將進入生產階段

2025-07-15 09:01

(轉自:華鑫研究)

▌上周回顧

7月7日- 7月11日當周,申萬一級行業整體處於漲跌分化態勢。其中電子行業上漲1.22%,位列第20位。估值前三的行業為計算機、國防軍工、電子,電子行業市盈率為53.20。

電子行業細分板塊比較,7月7日-7月11日當周,電子行業細分板塊漲跌呈分化態勢。其中,分立器件板塊漲幅最大,達到2.74%。估值方面,模擬芯片設計、LED、數字芯片設計板塊估值水平位列前三,分立器件和半導體材料板塊估值排名本周第四、五位。

▌英偉達市值突破4萬億美元,蘋果首款摺疊 iPhone 手機屏幕即將進入生產階段

英偉達市值突破4萬億美元,AI從「雲端」到日常

當地時間7月10日,全球領先的人工智能芯片供應商英偉達的股價收於164.10美元,創下歷史新高,成為全球首家市值突破4萬億美元的上市公司。自2022年生成式AI爆發以來,大語言模型和多模態AI對算力的需求呈指數級增長。英偉達憑藉其GPU芯片在並行計算上的天然優勢,幾乎壟斷了全球高端AI芯片市場。數據顯示,全球排名前500的超級計算機中,約76%採用的是英偉達的GPU;而OpenAI、微軟、谷歌等科技巨頭進行大模型訓練時,幾乎全部依賴於英偉達的高端芯片。英偉達市值創紀錄的時刻,清晰地映射出一個由真實應用驅動、由海量推理需求支撐、由強大基礎設施和能源保障的AI生態新階段。建議關注英偉達鏈:中際旭創新易盛天孚通信太辰光致尚科技炬光科技勝宏科技生益科技華勤技術等。

▌蘋果首款摺疊 iPhone 手機屏幕即將進入生產階段

據韓媒 ETNews 7 月 10 日報道,三星正在準備為蘋果摺疊 iPhone 手機生產屏幕面板,目前該屏幕面板的廠房、流水線已接近完工。該媒體對此表示,業內普遍預測蘋果將於 2026 年生產約 600 到 800 萬台摺疊 iPhone。雖然該生產線的產能看起來超出了蘋果的初期需求,但考慮到蘋果計劃每年都推出新摺疊屏手機,這種過剩的產能實際上是在為未來機型做產能預留。據科技媒體 Digitime 此前報道,蘋果摺疊 iPhone 手機已於上月進入 P1原型開發階段,后續會有 P2 和 P3 階段,每個原型階段通常持續大約兩個月,該機的早期出貨量預計為 700 萬部。建議關注蘋果摺疊屏產業鏈:藍思科技宜安科技鉑力特華曙高科華工科技等。

半導體制裁加碼,晶圓廠擴產不及預期,研發進展不及預期,地緣政治不穩定,推薦公司業績不及預期等風險。

股票組合及其變化

1.1

本周重點推薦及推薦組

(1)英偉達市值突破4萬億美元,蘋果首款摺疊 iPhone 手機屏幕即將進入生產階段

英偉達市值突破4萬億美元,AI從「雲端」到日常

當地時間7月10日,全球領先的人工智能芯片供應商英偉達的股價收於164.10美元,創下歷史新高,成為全球首家市值突破4萬億美元的上市公司。自2022年生成式AI爆發以來,大語言模型和多模態AI對算力的需求呈指數級增長。英偉達憑藉其GPU芯片在並行計算上的天然優勢,幾乎壟斷了全球高端AI芯片市場。數據顯示,全球排名前500的超級計算機中,約76%採用的是英偉達的GPU;而OpenAI、微軟、谷歌等科技巨頭進行大模型訓練時,幾乎全部依賴於英偉達的高端芯片。英偉達市值創紀錄的時刻,清晰地映射出一個由真實應用驅動、由海量推理需求支撐、由強大基礎設施和能源保障的AI生態新階段。建議關注英偉達鏈:中際旭創、新易盛、天孚通信、太辰光、致尚科技、炬光科技、勝宏科技、生益科技、華勤技術等。

(2)蘋果首款摺疊 iPhone 手機屏幕即將進入生產階段

據韓媒 ETNews 7 月 10 日報道,三星正在準備為蘋果摺疊 iPhone 手機生產屏幕面板,目前該屏幕面板的廠房、流水線已接近完工。該媒體對此表示,業內普遍預測蘋果將於 2026 年生產約 600 到 800 萬台摺疊 iPhone。雖然該生產線的產能看起來超出了蘋果的初期需求,但考慮到蘋果計劃每年都推出新摺疊屏手機,這種過剩的產能實際上是在為未來機型做產能預留。據科技媒體 Digitime 此前報道,蘋果摺疊 iPhone 手機已於上月進入 P1原型開發階段,后續會有 P2 和 P3 階段,每個原型階段通常持續大約兩個月,該機的早期出貨量預計為 700 萬部。建議關注蘋果摺疊屏產業鏈:藍思科技、宜安科技、鉑力特、華曙高科、華工科技等。

1.2

海外龍頭動態一覽

7月7日-7月11日當周,海外龍頭呈上漲態勢。其中,超威半導體領漲,漲幅為6.17%。

更宏觀角度,我們可以用費城半導體指數來觀察海外半導體行業整體情況。該指數涵蓋了 17 家 IC 設計商、6 家半導體設備商、1 家半導體制造商和 6 家 IDM 商,且大部分以美國廠商為主,能較好代表海外半導體產業情況。

從數據來看,7月7日-7月11日當周,費城半導體指數呈現上漲的態勢,近兩周整體處於震盪上行的態勢。更長時間維度上來看,2023 年5-6 月,復甦跡象明顯,處於震盪上行行情;7 月以來處於下行行情;10月底開始持續上漲。2024年上半年整體處於上升態勢,7月出現大幅回調,8月處於震盪下行行情,9月出現探底回升,四季度總體處於震盪的態勢。2025年一季度呈現先漲后跌的走勢,4月后逐漸回升。

周度行情分析及展望

2.1

周漲幅排行

跨行業比較,7月7日- 7月11日當周,申萬一級行業整體處於漲跌分化態勢。其中電子行業上漲1.22%,位列第20位。估值前三的行業為計算機、國防軍工、電子,電子行業市盈率為53.20。

電子行業細分板塊比較,7月7日-7月11日當周,電子行業細分板塊漲跌呈分化態勢。其中,分立器件板塊漲幅最大,達到2.74%。估值方面,模擬芯片設計、LED、數字芯片設計板塊估值水平位列前三,分立器件和半導體材料板塊估值排名本周第四、五位。

7月7日-7月11日當周,重點關注公司周漲幅前十:磁性材料、數字IC、通信線纜及配套、通信網絡設備及器件、光學元件、其他電子Ⅲ、EDA、電子化學品、激光設備、消費電子零部件及組裝各佔一席。寧波韻升(磁性材料)、樂鑫科技(數字IC)、天孚通信(通信線纜及配套)包攬前三,周漲幅分別為16.08%、12.54%、11.85%。

2.2

行業重點公司估值水平和盈利預測

行業高頻數據

3.1

臺灣電子行業指數跟蹤

行業指標上,我們依次選取臺灣半導體行業指數、臺灣計算機及外圍設備行業指數、臺灣電子零組件行業指數、臺灣光電行業指數,來觀察行業整體景氣。日期上,我們分別截取各指數近兩周的日度數據、近兩年的周度數據,來考察不同時間維度的變化。

近兩周:環比看,6月30日-7月11日兩周,臺灣半導體行業指數、臺灣電子零組件行業指數以及臺灣計算機及外圍設備行業指數均呈現震盪上行態勢。臺灣光電行業指數呈現小幅震盪下行態勢。

近兩年:更長時間維度看,臺灣電子行業各細分板塊指數2023年上半年整體呈現震盪上行趨勢,但進入下半年來複蘇有所放緩;2024年整體呈現先上漲后下跌再企穩並震盪的態勢。其中臺灣半導體行業指數2023 年下半年呈現先降后升態勢,2024年上半年總體呈現加速上行態勢,下半年呈現震盪格局,2025年一季度呈下降態勢。臺灣計算機及外圍設備行業指數2024年呈現上半年震盪上行,下半年呈現震盪走平的態勢,2025年一季度呈緩慢上行后,震盪下行態勢。臺灣電子零組件行業指數、臺灣光電行業指數2024年總體呈現上半年震盪上行,下半年先下跌后企穩並震盪的態勢,2025年一季度呈現先漲后跌的態勢,在第二季度開始震盪上行。

我們可以通過中國臺灣IC產值同比增速,將電子各板塊合在一起觀察:

中國臺灣IC各板塊產值同比增速自2021年以來持續下降,從2023年Q2開始陸續有所反彈,各板塊產值降幅均有所收窄。IC板塊整體表現不佳,主要因為消費電子需求差,導致IC設計下滑,加之2021年缺貨、漲價導致的2022年庫存水位上升。但隨着AI、5G、汽車智能化等應用領域的推動,2024年需求開始逐步回升。

3.2

電子行業主要產品指數跟蹤

儘管上游頭部供應商陸續宣佈減產,但由於消費電子市場需求疲軟,存儲芯片價格整體呈現波動下降趨勢。NAND方面:Wafer:512GbTLC現貨平均價從2023年7月底開始回升,隨后從2024年3月底進入小幅回升,2025年6月30日價格為2.68美元。DRAM方面:DRAM:DDR4(8Gb(512Mx16),3200Mbps)現貨平均價從2024年3月以來價格略有下滑,6月之后呈現小幅回升態勢,9月之后又重回下跌態勢,12月以來略有回升后變化趨於平緩,2025年3月以來呈現大幅上漲的態勢。2025年7月11日價格為6.02美元。

全球半導體銷售額自2024年4月份觸底以來逐步攀升。2025年4月,全球半導體當月銷售額為569.6億美元,同比增長22.70%,環比增長1.90%,其中中國銷售額為 162億美元,環比增長5.13%,佔比達 28.44%。自2024年2月以來,全球半導體銷售額同比連續保持正增長,半導體行業景氣度提升顯著。

面板價格保持穩定態勢。面板價格自2021年7月以來,價格持續下降,目前價格整體保持穩定,其中液晶電視面板:32寸:OpenCell:HD價格近期略有回升,2025年6月23日為38美元/片,液晶顯示器面板:21.5寸:LED:FHD價格自2022年8月23日以來,價格逐步由44.3美元/片下降至43美元/片,2024年3月22日價格略有上升,為44美元/片。

2025年5月國內手機出貨量同比下降21.2%。全球範圍內,2024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增長5.04%,分季度來看,四個季度手機出貨量均維持上升。2024年全球手機出貨量逐漸回暖,主要由於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全球進入新一輪換機周期;另一方面是摺疊機、AI手機等新產品不斷發布。

無線耳機方面,國內海關出口數據顯示,2023 年以來呈現復甦趨勢,2024年全年無線耳機月度出口量同比增幅大部分時間為正,累計出口量同比穩定增長。無線耳機技術已經充分成熟,相對於手機消費,無線耳機普及還有空間,隨着無線耳機傳感器的增多,產品體驗感會更加出色,疊加價值量相對手機較小,換機周期會顯著快於手機。因此,隨着國內的放開和經濟復甦,我們繼續看好無線耳機這類可穿戴設備的成長。

中國智能手錶進入 2024 年之后出現反彈,第一季度智能手錶累計產量同比增長 24.7%,打破近兩年的持 續下滑趨勢,第二季度智能手錶累計產量同比增長 10.90%,第三季度智能手錶累計產量同比增長9.8%,第四季度智能手錶累計產量同比增長5.4%,增幅有所縮窄。2025年,第一季度智能手錶累計產量同比下降30.10%。我們認為隨着生成式 AI 與終端硬件的結合,智能手錶未來有望集成更多 AI 功能,從而為市場增長開闢新途徑。

個人電腦方面,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PC出貨量同比下滑2.88%。2025年5月,國內品牌臺機出貨量達到82.58萬台,同比增長195.64%。回顧歷史,2020-2021年疫情帶來居家辦公需求快速上升,推動PC重回增長軌道,但疫情帶來的短期復甦結束后PC重回弱勢趨勢,在2022Q2開始進入下行區間,2023Q3開始出貨量同比降幅逐步收窄,全年品牌臺機/品牌一體機/服務器出貨量同比微增2.62%。AI大模型落地給PC產業鏈帶來新的創新驅動力,另外PC換機潮的到來,2025年PC市場有望恢復增長。

隨着汽車智能化和電動化帶來更好的用户體驗以及國家大力推廣新能源車,新能源車銷量依舊保持強勁增長勢頭,2024年1-4季度分別取得31.82%、32.06%、33.37%、41.29%的同比增速。2024年全年,新能源汽車銷售量達到1286.59萬輛,同比增長35.50%。2025年5月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130.70萬輛,同比增長36.87%。新能源車產業鏈已經發展成熟,汽車電動化和智能化帶來的電子零部件和汽車半導體的需求將持續保持高成長態勢。

近期新股

4.1

屹唐股份(688729.SH):專注於集成電路製造設備領域的全球知名供應商

公司主營業務為集成電路製造過程中所需晶圓加工設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公司主要產品為干法去膠設備、快速熱處理設備、干法刻蝕設備,並提供備品備件及相關服務,為客户提供集成電路製造環節的設備及配套工藝解決方案。

公司依靠自主研發的核心技術,致力於為集成電路製造環節提供更先進處理能力和更高生產效率的集成電路設備。截至2025年2月11日,公司擁有發明專利 445 項、實用新型專利1項,科研成果在全球主要半導體生產地區申請專利保護。公司主要設備相關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報告期內,干法去膠設備、快速熱處理設備已應用在多家國際知名集成電路製造商生產線上並實現大規模裝機,干法刻蝕設備已應用在多家國際知名集成電路製造商生產線上並正在持續進行 市場開拓。公司在集成電路製造設備行業發展經營多年,是具備全球知名度和認可度的 重要供應商,主要產品具有國際競爭力。公司的產品已被多家全球領先的存儲芯片製造廠商、邏輯電路製造廠商等集成電路製造廠商所採用,服務的客户全面覆 蓋了全球前十大芯片製造商和國內行業領先芯片製造商。截至 2024 年末,公司 產品全球累計裝機數量已超過 4,800 台並在相應細分領域處於全球領先地位。根據 Gartner 統計數據,2023 年公司干法去膠設備及快速熱處理設備的市場佔有率 均位居全球第二。

2025年公司營收115992.58萬元,2025年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1756.57萬元,扣非淨利潤13992.57萬元。公司2022-2025分別實現營業收入476262.74萬元、393142.7萬元、463297.78萬元、115992.58萬元,2023-2025年YOY依次為-17.45%、17.84%、14.63%;2022-2025分別實現歸母淨利潤38252.22萬元、30941.93萬元、54080.21萬元、21756.57萬元,2023-2025年YOY依次為-19.11%、74.78%、113.09%。

4.2

矽電股份(301629.SZ):專注於半導體探針測試領域的國產替代領軍企業

公司主營業務為半導體專用設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公司主要產品包括探針台設備和其他半導體專用設備,產品已廣泛應用於集成電路、光電芯片、分立器件、第三代化合物半導體等半導體產品製造領域。

公司在擁有在探針測試領域長期的技術積累和在半導體行業豐富的客户沉澱。公司已全面掌握了高精度快響應大行程精密步進技術、定位精度協同控制、探針卡自動對針技術、晶圓自動上下片技術、基於智能算法的機器視覺、電磁兼容性設計技術等探針測試核心技術,技術水平在境內處領先地位。目前,公司已建成廣東省高精密半導體探針台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公司主要產品涵蓋探針台和其他半導體專用設備兩大類別。探針台主要應用在集成電路、分立器件、光電器件領域,包括晶圓探針臺和晶粒探針台。公司是境內產品覆蓋最廣的晶圓探針台設備廠商,步進精度可達到±1.3μm。公司晶粒探針台應用了無損清針、濾光片自動切換等自主研發技術,具有速度快,稼動率高,自動化程度高的性能特點,已達到國際同類設備水平。其他半導體專用設備是公司在半導體應用場景上的拓展。分選機主要是對前道工序檢測及AOI的結果進行分類,對小尺寸Mini/MicroLED產品具有更好的適應性。曝光機使用曝光燈進行接觸式曝光、套刻,滿足最大6英寸半導體晶圓的多次套刻。AOI檢測設備通過對精密運動控制系統的定製化設計,搭配先進的全相顯微光學系統,可實現μm級精度定位,適用於最大8英寸半導體分立器件切割前及切割后的晶圓缺陷檢測。為客户提供了半導體測試環節的配套解決方案。

2024年公司營收5.08億元,2024年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0.92億元,扣非淨利潤0.87億元。公司2021-2024分別實現營業收入3.99億元、4.42億元、5.46億元和5.08億元,2021-2024年YOY依次為112.29%、10.73%、23.61%、-7.06%;2021-2024分別實現歸母淨利潤0.97億元、1.16億元、0.89億元和0.92億元,2021-2024年YOY依次為189.11%、18.96%、-22.87%、2.97%。

行業動態跟蹤

5.1

半導體

國產DRAM巨頭長鑫存儲啟動IPO:估值1400億,衝刺資本市場

長鑫存儲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IPO進程取得實質性突破。根據中國證監會官網披露信息,2025年7月7日,公司的上市輔導備案申請正式獲得安徽證監局受理。備案文件顯示,輔導機構為中金公司中信建投,審計及法律機構分別為德勤和錦天城。這一進展標誌着公司上市工作進入實質性階段,后續將按照監管要求開展為期數月的上市輔導工作。

長鑫存儲當前的股權結構呈現國資主導、產業協同的特徵。第一大股東合肥清輝集電(持股21.67%)具有國資背景,國家大基金二期作為戰略投資者直接持股,形成國資主導格局。產業資本方面,兆易創新(持股1.88%)不僅進行財務投資,其實際控制人朱一明更是長鑫存儲創始人,形成深度產業協同。互聯網巨頭阿里巴巴、騰訊等通過子公司參股,完善產業鏈生態。2024年3月完成的108億元戰略融資,創下當年半導體領域最大單筆融資紀錄,躋身中國獨角獸企業前十,投后估值達1400億元,為IPO定價提供重要參考。

長鑫存儲IPO恰逢國產替代關鍵窗口期。長鑫存儲的技術團隊由CEO曹堪宇博士領導,擁有20余年行業經驗,累計授權專利29項。公司產品已覆蓋DDR4、LPDDR4及新一代DDR5、LPDDR5,廣泛應用於移動終端、電腦、服務器、虛擬現實和物聯網等領域等領域。根據市場機構Counterpoint最新預測,2025年長鑫存儲DRAM出貨量將同比增長50%,市場份額有望從第一季度的6%提升至第四季度的8%,其中DDR5市場份額預計從第一季度不足1%增至年底的7%,在LPDDR5市場的份額將從0.5%激增至9%。其客户涵蓋小米、傳音等頭部廠商,併入選「2024福布斯中國創新力企業50強」。從產業維度看,這不僅是單個企業的資本化進程,更是中國在"存儲芯片"這一戰略領域實現自主可控的重要里程碑,其上市表現也將成為觀察中國半導體行業發展的重要風向標。

(資料來源:國芯網)

HBM技術競爭白熱化:存儲巨頭加速佈局下一代高帶寬內存

隨着AI算力需求激增,HBM(高帶寬存儲器)技術正成為半導體行業的核心戰場。三星、SK海力士、美光三大存儲巨頭紛紛加碼HBM研發,圍繞定製化設計、混合鍵合技術、3D集成架構展開激烈競爭,以搶佔未來AI數據中心的市場主導權。  

SK海力士在定製化HBM領域佔據先發優勢,已與英偉達、微軟、博通等科技巨頭達成供應協議,計劃在2026年推出基於HBM4E的定製化產品。其核心策略是將基礎裸片(base die)功能集成至邏輯芯片。三星則通過與AMD合作切入市場,並正與博通等客户洽談HBM4定製方案。相比之下,美光的步伐稍顯滯后,但其高管透露,公司正與特定客户合作開發定製化HBM4E,以適配客户的下一代AI平臺。  

隨着HBM堆疊層數增加,傳統熱壓鍵合(TCB)技術面臨瓶頸,混合鍵合(Hybrid Bonding)成為下一代HBM的關鍵工藝。三星計劃在2026年HBM4中採用該技術,SK海力士則瞄準HBM4E階段。這一技術變革也引發半導體設備市場的洗牌,美國的應用材料公司已收購相關企業以增強混合鍵合設備供應能力,而韓國設備商SEMES、新川電機等也在加速研發,以爭奪市場份額。  

HBM技術演進的另一個顯著特徵是3D集成技術的持續突破。從HBM4開始,技術路線逐步從傳統的微凸點鍵合過渡到無凸點Cu-Cu直接鍵合技術,為后續的高密度3D堆疊奠定了基礎。值得關注的是,隨着HBM性能的不斷提升,散熱問題成為制約技術發展的關鍵瓶頸。HBM4採用直冷式液冷(D2C)技術,相比傳統風冷具有更高的散熱效率。最為先進的HBM7和HBM8採用嵌入式冷卻技術,通過流體TSV(F-TSV)和微通道結構,實現了芯片級的精準冷卻,實現了前所未有的散熱效率。

HBM技術正在加速演進,迭代節奏愈發迅猛。在這場高度複雜的技術競賽中,唯有具備系統級視野、並能深度整合多維工藝與生態資源的玩家,纔有機會脫穎而出。在后AI時代,HBM的競爭剛剛開始,而且只會愈演愈烈,行業競爭格局或將迎來新一輪洗牌。

(資料來源:半導體行業觀察)

臺積電駁斥日本芯片廠投資推迟消息,重申美國投資不影響其他計劃

臺積電近日對外界關於其在日本芯片製造設施投資可能推迟的消息進行了強烈反駁,強調其在美國的投資計劃不會影響在日本和德國的建設進度。根據《華爾街日報》的報道,臺積電正在加快其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的Fab 21工廠建設,以應對可能的關税風險,但公司發言人明確表示,這一舉措不會影響其在其他國家的投資計劃。

臺積電的發言人指出,公司的全球製造擴張戰略是基於客户需求、商業機會、運營效率、政府支持和成本經濟等多方面的考量。儘管有消息稱臺積電可能會放緩在日本熊本的Fab 23二期和德國德累斯頓的Fab 24一期的支出,但臺積電重申,所有項目的進展是獨立的,且不會因美國的投資而受到影響。

在亞利桑那州,臺積電已確認將Fab 21二期的量產啟動時間提前至2027年,工廠建設已達到封頂里程碑,正在進行設備安裝。臺積電首席執行官魏哲家表示,第二個工廠的建設已完成,並將使用3納米工藝技術,以滿足日益增長的人工智能需求。

在日本,臺積電的Fab 23一期預計將於2024年12月底開始大規模生產,儘管Fab 23二期的建設因當地基礎設施不足而推迟。魏哲家表示,第二個專業工廠的建設將取決於基礎設施的準備情況。日本政府對此表示關注,但並未收到臺積電以交通問題為由的直接溝通。

同樣,臺積電在德國的Fab 24項目也在按計劃推進,預計將於2027年底投產。魏哲家重申,臺積電不會因在美國的投資而放慢在日本或德國的建設進度。臺積電的發言人再次強調,公司的投資計劃是基於客户需求,且美國的擴張不會影響其他國家的計劃。

(資料來源:全球半導體觀察)

5.2

消費電子

IDC: 蘋果今年 Q2 全球售出 620 萬台 Mac,增速 21.4% 遠超其他主要 PC 廠商

7 月 9 日消息,IDC 最新數據顯示,蘋果在 2025 年第二季度的全球 PC 出貨量增長幅度在前五大廠商中位居第一。據外媒 MacRumors 11日報道,蘋果該季度共出貨 620 萬台 Mac,較去年同期的 510 萬台增長 21.4%,遠超其他主要 PC 廠商。其全球市場份額也從去年同期的 8.0% 提升至 9.1%,不過總出貨量仍排在聯想、惠普和戴爾之后,位列第四。

從數據中獲悉,全球 PC 市場逐步從疫情引發的波動和供應鏈問題中恢復,季度出貨總量達到 6840 萬台,同比增長 6.5%。聯想繼續領跑,出貨 1700 萬台,同比增長 15.2%;惠普位居第二,出貨 1410 萬台;戴爾出貨 980 萬台,是五大廠商中唯一出現下滑的品牌,同比減少 3.0%。

IDC 指出,蘋果的增長主要來自美國以外市場,在這些地區其出貨量同比增長 9%。相比之下,美國市場在本季度基本無增長。IDC 分析,這種停滯可能與渠道庫存增加及對未來關税上調的預期有關。因此,蘋果及零售渠道商可能在本季度提前向美國市場發貨,以規避潛在成本上漲。

蘋果本季度 21.4% 的增長延續了今年第一季度的良好勢頭 —— 當時 Mac 的出貨量已同比增長 14.1%。相比之下,其他主流廠商的增長則明顯放緩。

(資料來源:正方知品)

蘋果計劃在2026年初推出新款MacBook Pro、iPhone 17e和iPad

據媒體透露,蘋果計劃在2025年春季至2026年初推出一系列新品,涵蓋iPad、iPhone、Mac及配件等多條產品線。其中,入門款iPad(代號J581/J582)和iPad Air(代號J707/J708等)將率先更新,預計於2026年3月至4月上市。入門款iPad將沿用現有設計但升級芯片性能,而iPad Air則從M3芯片躍升至M4,進一步鞏固其中端市場優勢。此外,蘋果還將推出一款外接Mac顯示器(代號J427),這是自2022年Apple Studio Display后的首款新品。這些發佈旨在延續iPhone秋季發佈后的銷售動能,應對近年因需求放緩和產品更新放緩導致的業績疲軟。

蘋果將推出平價機型iPhone 17e(代號V159),作為2025年599美元機型的后續版本,搭載與旗艦iPhone 17系列同款的A19芯片,標誌着低端iPhone進入「每年升級」的新周期。Mac產品線方面,原定2025年發佈的M5芯片MacBook Pro(代號J714/J716)可能推迟至2026年初,成為當前設計的最終版本,后續機型將採用OLED屏幕和全新外殼設計。同時,MacBook Air(代號J813/J815)也將在2026年上半年更新。值得注意的是,蘋果還計劃推出一款智能家庭中樞設備(代號J490),因依賴新版Siri功能而延期至2026年上市。

蘋果通過密集的新品發佈,試圖重振增長勢頭。2026年初將迎來重磅更新,包括更輕薄的iPhone 17系列、重新設計的Pro機型、新款Apple Watch以及升級版Vision Pro頭顯。iPad Pro(代號J817/J818等)則預計於2025年10月搭載M5芯片迴歸。這一系列動作反映了蘋果對細分市場的精準把控:iPad Air憑藉13英寸版本和親民價格吸引教育與企業用户;iPhone 17e填補中低端空白;MacBook Pro的OLED轉型則瞄準高端創作者。從芯片升級到外觀革新,蘋果正通過技術迭代與差異化定位,應對市場競爭並刺激消費需求。

(資料來源:愛集微)

機構:Q1全球智能手錶出貨量同比下降2%,中國市場大增37%

近日,市調機構 Counterpoint Research在報告中指出,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錶出貨量同比下降2%,為連續第五個季度同比下降。曾經蓬勃發展的印度智能手錶市場持續減速,加上蘋果智能手錶銷量萎縮,是全球市場下滑的主要原因。相比之下,中國表現強勁,出貨量同比增長37%,創歷史新高。這使中國的全球市場份額達到2020年第四季度以來的最高水平。

從廠商表現來看,儘管蘋果連續六個季度同比下滑,但得益於其不斷增長的iOS用户羣,蘋果仍保持了全球市場領先地位。緊隨蘋果之后的是華為和小米,出貨量均實現了令人矚目的增長。它們的復甦得益於強勁的國內市場表現、更廣泛的產品組合吸引力以及針對中高端市場的競爭性定價策略。相比之下,三星上一代機型在所有主要市場的銷量均出現下滑,導致其本季度出貨量同比下降18%。

展望未來,該機構預計,到2025年,市場將温和復甦,增長率預計在3%左右。隨着製造商越來越多地將人工智能功能和下一代健康傳感器集成到其設備中,這一反彈將由產品功能的不斷改進所驅動。與此同時,監管部門的審批進展也為部分智能手錶成為經過認證的醫療級工具鋪平了道路,使其使用場景擴展到生活方式和健身追蹤之外。

(資料來源:愛集微)

5.3

汽車電子

尚界首車預告今秋上場:有智駕,有藍燈

7月11日,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董事長余承東發文稱,「尚界上場!今秋敬請期待!智駕好,有藍燈!」預告尚界首款SUV即將亮相。

2024年11月,上汽集團高層與華為創始人任正非達成合作共識,雙方以「技術+製造」協同模式加速項目落地。今年4月16日,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董事長、引望智能副董事長余承東在鴻蒙智行新品發佈會上宣佈,與上汽集團合作的全新品牌「尚界」正式加入鴻蒙智行矩陣。這是繼問界、智界、享界、尊界之后,華為在智能汽車領域佈局的第五個品牌。

上汽總裁賈健旭此前透露,「尚界」車型的首期研發費用達到了60億元,已組建5000多人的「尚界」專屬團隊,併爲了「尚界」車型的量產打造了專屬超級工廠。

4月29日,上海臨港公眾號消息稱,臨港新片區管委會、臨港集團、上汽集團舉行「尚界」項目簽約儀式,標誌着「尚界」整車生產和電池配套項目正式落户臨港新片區。該項目首期投資約60億元,將組建超5000人的專業團隊,項目於5月開工建設,計劃2025年秋季實現首款車型下線。

另據此前市場消息,「尚界」首款車型配置激光雷達+4D毫米波,定位15萬至25萬元主流市場,基於上汽榮威內部代號「ES39」車型優化升級,預計2025年四季度上市。

(資料來源:愛集微)

理想汽車:理想i8將於7月29日正式發佈

7月9日,理想汽車發文宣佈,家庭六座純電SUV理想i8,將於7月29日正式發佈。

理想i8是其首款純電SUV車型,定位家庭六座純電SUV,將會全系標配5C三元鋰電池、雙電機智能四驅和激光雷達等。結合此前消息,理想i8的定價預計在35-40萬元,競爭對手包括問界M9純電動版、特斯拉Model X和蔚來ES8等。

5月29日晚,理想汽車發佈了2025年第一季度財報。數據顯示,公司當季實現收入259億元,同比增長1.1%,較去年第四季度的443億元環比下降41.4%;當季交付量達到92864輛,同比增長15.5%,環比下滑41.5%。

6月,理想汽車交付量36279輛,同比下降24%。第二季度的交付量達到11.1萬輛。

(資料來源:愛集微)

1-5月全球動力電池裝車量達401.3 GWh,寧德時代繼續領跑,蜂巢能源同比增長110.1%

根據SNE Research近日披露的最新報告,2025年1-5月全球電動汽車(EV)電池市場實現了顯著增長,總使用量達到401.3 GWh,同比增長38.5%。這一增長反映了全球對電動汽車需求的持續上升,以及電池技術的進步和成本的降低。

在電池製造商中,寧德時代(CATL)1-5月以152.7 GWh的電池使用量繼續領跑市場,同比增長40.6%,市場份額為38.1%,進一步鞏固了其在全球電池市場的領導地位。中國的比亞迪(BYD)在2025年1-5月實現了強勁的增長,電池使用量從44.5 GWh增長到70 GWh,同比增長57.1%,市場份額增長到17.4%,位居第二。

韓國電池製造商LG能源解決方案和SK on表現平穩。LG能源解決方案的電池使用量從34.9 GWh增長到39.9 GWh,同比增長14.3%,市場份額下降到10%。SK on的電池使用量從14.2 GWh增長到16.8 GWh,同比增長18.1%,市場份額為4.2%。

其他值得注意的製造商包括中創新航(CALB),其電池使用量從2024年1-5月的13.7 GWh增長到2025年1-5月的16.9 GWh,同比增長22.7%,市場份額增長到4.2%。國軒高科(Gotion)的電池使用量從7.7 GWh增長到13.8 GWh,同比增長78.9%,市場份額增長到3.4%。增長最快的是蜂巢能源,電池使用量從2024年1-5月的5GWh增長到2025年1-5月的10.5 GWh,同比增長110.1%,市場份額增長到2.6%。

SNE Research 的報告強調了全球電動汽車電池市場的快速增長和競爭格局的變化。CATL和BYD的顯著增長表明中國製造商在全球電池市場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加。同時,韓國製造商的穩健表現和新興製造商的崛起也為市場帶來了更多的活力和創新。隨着全球對電動汽車需求的不斷增長,預計電池市場將繼續擴大,競爭也將更加激烈。

(資料來源:愛集微)

行業重點公司公告

(1)半導體制裁加碼

(2)晶圓廠擴產不及預期

(3)研發進展不及預期

(4)地緣政治不穩定

(5)推薦公司業績不及預期

證券研究報告:《英偉達市值突破4萬億美元,蘋果首款摺疊 iPhone 手機屏幕即將進入生產階段——電子行業周報》

對外發布時間:2025年7月14日

發佈機構:華鑫證券

本報告分析師:

呂卓陽  SAC編號:S1050523060001 

電子通信組簡介

呂卓陽: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碩士,曾就職於方正證券,4年投研經驗。2023年加入華鑫證券研究所,專注於半導體材料、半導體顯示、碳化硅、汽車電子等領域研究。

何鵬程:悉尼大學金融碩士,中南大學軟件工程學士,曾任職德邦證券研究所通信組,2023年加入華鑫證券研究所。專注於消費電子、算力硬件等領域研究。

張璐:早稻田大學國際政治經濟學學士,香港大學經濟學碩士,2023年加入華鑫證券研究所,研究方向為功率半導體、先進封裝。

本報告署名分析師具有中國證券業協會授予的證券投資諮詢執業資格並註冊為證券分析師,以勤勉的職業態度,獨立、客觀地出具本報告。本報告清晰準確地反映了本人的研究觀點。本人不曾因,不因,也將不會因本報告中的具體推薦意見或觀點而直接或間接收到任何形式的補償。

法律聲明

本微信平臺所載內容僅供華鑫證券的客户參考使用。因本資料暫時無法設置訪問限制,若您並非華鑫證券的客户,為保證服務質量、控制投資風險,還請取消關注,請勿訂閲、接收或使用本訂閲號中的任何信息。我們對由此給您造成的不便表示誠摯歉意,非常感謝您的理解與配合!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