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紅利也往香江去

2025-07-14 15:04

2025年剛剛過半,險資已經舉牌上市公司19次,接近去年全年,透着一股「錢多得燙手,得趕緊找個踏實地方擱」的急迫。

而獲得險資青睞的這些公司,則大多集中於銀行、環保、交通運輸、公用事業等行業,清一色估值較低,手里還攥着厚厚的分紅「紅包」。與此同時,也順應了今年資金南下的浪潮,多次舉牌港股。

在過去幾年的利率下行周期中,保險產品因為高於市場品利率疊加「類剛兑」的屬性,受到了投資者追捧,但由於資產端傳統的固收類資產收益也面臨着縮水困境,這些資金很快成爲了保險公司「甜蜜的負擔」。

這些「聰明錢」的解題思路也很清晰:一種是買紅利,一種是買性價比更高的紅利。

紅利策略的多樣性

巴菲特就曾在致股東信當中説道,「盈利的公司有多種處理盈余的方法(互相之間並不排斥)。公司管理層首先需要檢視對現有業務再投資的可能性——提高效率,開拓市場,延伸或改造產品線,再或者拓寬使公司領先於競爭對手的護城河[1]。」

言外之意,就是現有業務沒什麼增長空間之后,企業會通過分紅的形式來分配收益,所以高股息的企業一般分佈於產業發展到中后期階段的行業。

在經濟高速增長時期,終端需求旺盛,企業往往更願意將盈利再投資,同時以散户為主的投資人羣體也偏好高賠率的成長股,所以側重防禦的高股息資產並不被市場重視。

然而,隨着宏觀環境的變化,市場的審美也隨着經濟增速的換擋,而轉向了一種更剋制、更在乎確定性的地方。通過分紅來實現股東回報的高股息資產,重回投資者們的視野中央。

與此同時,長端利率的持續下行也驅使以險資為代表長期資金從固收類資產轉向權益市場。盈利穩定且分紅政策透明的優質高股息股票,憑藉着遠高於國債收益率的股息率形成了息差優勢,既可以提供穩定的定期現金流,價格波動也普遍較其他權益類資產低,因此迅速獲得了險資的青睞。

值得一提的是,「高股息」指的是一家公司向其股東支付的現金分紅,相對於其股票價格而言處於較高水平。更多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會受市場平均股息水平和無風險利率的影響而有所波動,並不存在一個全球統一的絕對數值。

而在眾多的指數之中,最能表現A股高股息上市公司的整體表現的指數無疑是中證紅利指數。它通過在A股連續三年現金分紅的公司當中,篩選股息率最高的前100只股票,按照股息率加權的方式匯編而成。

目前指數整體的股息率在5.5%左右,比10年期國債1.67%的收益率高出了兩倍多,息差優勢肉眼可見,基本代表了A股分紅的最高水平。

從成分股的行業分佈情況來看,這些公司所屬的行業大多處於成熟階段,包括銀行、煤炭、交運、鋼鐵等等,終端需求和行業競爭格局都趨向穩定,他們的頭部地位也相對穩固,因此往往能夠保持比較強的盈利和現金韌性,同時因為現有市場份額已經接近飽和,基本不需要進行太多的再投資,因此也會將大部分盈利進行分紅。

以指數第一大權重股中遠海控為例,作為國內運力第一同時穩居世界第一梯隊的集運龍頭,在2020之后的兩次班輪運價上漲周期中,公司均斬獲了極為豐厚的利潤,同時分紅也非常慷慨,2022-2024年連續三年保持着50%左右的分紅比例,2021年至今累計分紅超過1500億元。

爲了穩定投資者預期,中遠海控還在今年3月發佈了《未來三年股東分紅回報規劃(2025年-2027年)》,明確承諾「在滿足公司正常生產經營的資金需求情況下,如無重大投資計劃或重大現金支出等事項發生,公司每年以現金方式分配的利潤不少於當年實現的可分配利潤的50%[2]。」

但中證紅利指數始終只是一個單因子策略,對成分股的篩選難免存在一定弊端,比如行業集中度偏高,煤炭、交運、鋼鐵等周期性行業的佔比較大,指數表現容易受到行業周期波動的影響。

除此以外,指數的成份股往往也容易出現一定的滯后性。以成分股中的某中藥公司為例,在紅利風格明顯佔優的市場環境中,今年以來股價反而下跌了超過20%,核心原因就在於其高分紅主要來源於疫情紅利,並不具備可持續性,2024年需求退潮后,公司業績斷崖式下滑。

所以,指數編制公司也嘗試着引入其他因子編制新指數,來為投資者提供差異化選擇。比如紅利低波指數疊加了低波動因子,行業分散度更高,防禦性更強,又如中證A500紅利增長指數引入了質量因子,可以篩選出分紅持續增長的企業,再如國證自由現金流指數引入自由現金流因子,來規避「高股息陷阱」等等。

而從市場「聰明錢」——險資的投資思路上看,港股央企紅利正在成為紅利投資的新主線。

紅利資產的盡頭

盤點2024年以來險資舉牌企業的共性,除了盈利穩定、股息率高以外,還有另外一個顯著特徵:這些企業大部分都是港股上市的央企。

從市場機制、税收成本、投資者結構等市場中觀環境來看,港股相對A股長期存在折價,就意味着一旦從股息率的角度出發,港股的資產往往在分母端具備更強的吸引力。

換句話説,同樣的底層資產,由於港股估值相對低,股息率就會更高。

雖然最近一年多因為南向資金源源不斷的流入,已經讓港股的整體估值逐漸向A股靠攏,AH股溢價指數也從去年的150左右收斂到了130上下,但港股的紅利資產依然具備比較強的吸引力。

截止7月初,港股央企紅利ETF(513910)所跟蹤的中證港股通央企紅利指數因為成分股全部是港股上市公司,股息率高達7.94%,即使扣除 20% 的分紅税,仍然顯著優於以中證紅利指數為代表的A股同類資產。

與此同時,這隻 ETF 的另一個特點則是對央國企集中配置。

歷史上,無論是A股還是港股,央國企股票都存在大量破淨的現象。一方面,央國企所處的行業通常關係國計民生,發揮着經濟穩定器的作用,在經濟高增長時期的審美里往往不夠「性感」,可能跑輸相對收益。另外一方面,過去部分國企的分紅動力也相對有限。

但最近兩年,這些現象都有了明顯改善。

不論是找一份工作,還是在找一個投資標的,人們對穩定性的追求,如今已經佔據了主導。大型央企的穩定性優勢也逐漸凸顯。

這些企業所處的行業,大部分進入門檻較高,在這個內卷時代里受到的競爭壓力相對較小,同時在經濟增長壓力較大的宏觀背景下,央國企作為國民經濟支柱也更容易獲得政策支持,因此成爲了長線資金繞不開的存在。

2025年一季度,國資央企的機構投資者比例同比增長了3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中特估」概念提出之后一系列政策的發佈,尤其是國資委將現金分紅納入市值管理指標,明顯提高了央國企的管理效率,基本面優質的央企標的迎來了系統性重估機會。

今年上半年,已經有57 家國資央企正式發佈市值管理制度,154 家國資央企已(擬)制定市值管理制度但暫未公佈以及 30 家國資央企發佈估值提升計劃,在市值增長、估值提升等方面都取得一定成效。

港股央企紅利ETF(513910)可以很好的捕捉這一趨勢,基金持倉股全部是從港股通範圍內選取的,由中央企業實際控制的分紅水平穩定且股息率較高的上市公司,能夠充分反映港股通範圍內股息率較高的央企上市公司證券的整體表現。

在今年上半年波雲詭譎的外部環境中,港股央企紅利ETF(513910)保持了極強的戰略定力,4月份以來保持穩健上漲趨勢,並不斷創出新高,今年以來漲幅已經接近13%。

尾聲

2019年之后,伯克希爾多次買入日本五大商社,並陸續將持股比例增加到了接近持股上限的10%,並且在今年的股東大會上,巴菲特更是強調希望持有至少五十年。而其看重的既是五大商社的高額分紅,同時也是其作為國家經濟命脈掌控者的市場地位。

從戰略定位、商業模式以及盈利結構等多個層面來看,國內的大型央企都與五大商社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雖然央企因為肩負維護國民經濟穩定的重任,而幾乎不會憑藉壟斷地位獲取超額利潤,但要保持營收規模與盈利穩定也難度不大。

而紅利風格背后的重要增量資金險資,與伯克希爾同屬於保險行業,對所投資產的要求趨同,所以險資在國內頻繁舉牌央企,既是無風險利率下行后的被動選擇,本身也是正常的市場行為。

對於既想配置紅利資產,同時分享央企改革成果的投資者而言,港股央企紅利ETF(513910)不失為一個優選項。

風險提示: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以上內容僅供參考,不預示未來表現,也不作為任何投資建議。其中的觀點和預測僅代表當時觀點,今后可能發生改變。未經同意請勿引用或轉載。

參考資料:

[1]經典分享《巴菲特致股東的信(2013)下》,雪球

[2]中遠海控公司公告

作者:張偉棟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