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動輒上萬元的羽絨服,要換主人了

2025-07-14 20:29

本文字數:1827|預計4分鍾讀完

高價神話,輝煌難續。

來源丨投資界

作者丨周佳麗

加拿大鵝,要被賣了。

據報道,加拿大鵝的控股股東貝恩資本,正考慮出售其持有的部分或全部股份,引起一些私潛在買家的興趣。

1957年誕生於多倫多一間不起眼的小倉庫里,加拿大鵝本是一個小眾牌子,近幾年搖身一變成為全球奢侈品。

這背后離不開一位重要推手——貝恩資本。

2013年收購后,2017年其推動加拿大鵝登陸資本市場,躍升爲全球「羽絨服一哥」。

一件動輒上萬元,加拿大鵝一度火到中國,卻漸漸賣不動了。

目睹公司業績增長乏力,股價跌跌不休,當年雪中送炭的人想脱手了。

1

大鵝逆襲

早年間,波蘭猶太小夥Sam Tick橫渡大西洋來到加拿大,在多倫多的一家布料加工廠做切割工人。

多年積攢,他終於在1957年開辦了自己的小工廠Metro Sportswear。

Sam Tick主做羊毛背心、雨衣和雪地摩托服類的產品,直到70年代其女婿David Reiss的加入,生意變大——以Snow Goose為品牌名,專心做禦寒羽絨服。

他們的主要客户是在加拿大北極圈的巡航人員、南極洲麥克默多科考站的科學家,以及安大略省的警察等公共部門工作人員。

2001年,David Reiss的兒子成為新任CEO,將公司更名為Canada Goose。

他堅持加拿大本土生產,產品轉型成為面向所有大眾的時尚消費品,同時開發女裝,走高端時尚路線。

彼時,影視植入成為加拿大鵝打響知名度的重要手段,如在電影《后天》和《國家寶藏》中亮相,相繼贊助柏林電影節、多倫多電影節等。

加拿大鵝打進了娛樂圈,2013年銷售額已突破1億美元。

又一轉折點出現——2013年,貝恩資本以2.5億美元買下加拿大鵝控股權。

貝恩接手后,加拿大鵝服裝款式從20種擴大到200種,陸續在加拿大、美國,以及歐洲和亞洲推出電商平臺,還開起線下旗艦店。

2017年,加拿大鵝成功登陸紐約和多倫多證券交易所,巔峰市值一度超7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60億元。

上市后,加拿大鵝加快擴張腳步,並將目光聚焦在中國市場。2018年12月的最后一天,加拿大鵝北京三里屯開出了在中國的第一家門店。

中國已成為品牌的最大市場,全球共有74家門店,中國設有30家。

加拿大鵝被奉為「羽絨服界愛馬仕」,最貴羽絨服近19000元一件,一度成為中產標配。可以説,沒有「大鵝」的冬天是不完整的。

2

高峰跌落

加拿大鵝似乎開始被中產拋棄。

疫情以來,全球奢侈品行業進入下行周期,疊加全球税率上調等因素影響,加拿大鵝業績增速持續下滑。

2022至2024財年,加拿大鵝的整體銷售額增幅從21.54%降至9.6%。到2025財年,這一數據直接下跌至1.1%。

與之對應的是不斷跌落的股價。

截至7月14日盤前,加拿大鵝最新市值約13.6億美元,相比巔峰期已蒸發超64億美元,合人民幣超460億元。

中國市場表現不甚樂觀。

2021年,加拿大鵝因虛假廣告宣傳被罰45萬元,緊接着又因雙標退貨政策陷入輿論漩渦,國內消費者對其好感度下降。

近兩年,波司登等國產羽絨服品牌在高端市場崛起,盟可睞(moncler)等外資高端羽絨服品牌也在加緊佈局,lululemon、始祖鳥和Salomon組成的中產「三件套」強勢突圍。

2025財年,加拿大鵝中國市場收入為4.27億加元,同比增長1%,按固定匯率計下滑1.7%。

業績承壓,加拿大鵝不斷篩選中國區高管層。

謝霖 謝霖

6月,加拿大鵝任命謝霖為中國區總裁,全面負責中國內地市場的直營業務。

這已經是自2022年以來,加拿大鵝第三次更換中國區總裁。

知情人稱,加拿大鵝控股方貝恩資本正與財務顧問合作,考慮出售其所持有的加拿大鵝部分或全部股份。

走過巔峰,鎖定回報,回籠資金,此刻或是貝恩相對合適的退出時點。

3

併購潮起

已有私募股權投資公司等潛在買家,表達了對加拿大鵝的初步興趣。

高通脹高利率的市場環境中,下游資產受益更多,尤其是奢侈品和必需品兩端的資產,抗風險性更強。

消費領域併購整合交易激增,私募股權投資機構尤其活躍。

例如,3G資本斥資94億美元,收購美國鞋業巨頭斯凱奇,締造了鞋業史上最大的一筆收購案

斯凱奇主打運動休閒且平價,在全球擁有5300家零售門店,一年狂賣90億美元。

中國也在批量誕生消費併購大案——德弘資本買下大潤發母公司高鑫零售;方源資本聯合Unison Capital收購日本高級珠寶品牌Tasaki;博裕資本收購高端百貨商場SKP。

最轟動的莫過於PE圍獵星巴克中國。

進入中國26年、坐擁超7700家門店,星巴克決定出售中國業務股權,引來高瓴、凱雷投資、信宸資本等機構。

據最新消息稱,瑞幸大股東大鉦資本也在參與競購,估值或達百億美元。

買下跨國公司的中國業務,已成為消費併購方發力的主要方向。沿着這樣的邏輯,加拿大鵝的買家可能會是來自中國的投資機構。

消費永不落幕,下一個大型併購也許就在不遠處。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