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兩大機場巨頭,暗戰!

2025-07-14 19:30

來源:民航之翼

2025年7月11日,在同一天,廣州白雲機場、深圳寶安機場這對廣東兄弟公佈了上半年業績預報。

成為民航業最先發布業績的兩家公司。

我們經常説,江蘇是散裝的,尤其是南京與蘇州之間的「積怨」頗深。

但蘇州沒有機場,恐怕無論如何也怪不到南京的身上。

對於蘇州來説,無論是否有機場期其旅客都不會流向南京。

相比較而言,廣東的這兩個兄弟,廣州、深圳之間的暗戰程度要遠超南京與蘇州。

深圳寶安機場和廣州白雲機場之間的「積怨」可謂深矣。

所謂一山不容二虎,由廣州白雲機場把控的廣東省機場集團,深圳寶安機場直到今天也沒加入。

在國內機場旅客吞吐量排名,白雲機場第二,深圳機場第四。

白雲機場最大的主基地航司是南航。

寶安機場最大的主基地航司是深航,屬國航系。

在航空樞紐定位中,白雲機場是三大全方位國際門户樞紐之一,寶安機場則是七大國際門户樞紐之一。

也就是説,雖然深圳在經濟上勝過廣州,但在航空方面總是被廣州壓過一頭。

7月11日,上半年剛過去一旬,廣州白雲機場和深圳機場兩大巨頭就急着公佈2025年上半年業績預告,其原因就是盈利能力大幅提升。

那麼,誰更勝一籌呢?

一、業績之爭:廣深各佔優勢

2025年上半年:

白雲機場預計歸母淨利潤6.79億元至8.3億元,同比增長55.06%到89.51%。

寶安機場預計歸母淨利潤為2.87億元-3.37億元,同比增長增長64.78%-93.47%。

這兩大機場的業績增長,不僅體現了航空市場的復甦態勢,也反映了其在經營管理上的卓越表現。

從淨利絕對值方面看,白雲機場明顯佔優,如果剔除北京沃捷文化傳媒補償二號航站樓及GTC廣告媒體空置期損失2.8億元,扣非淨利也要達到4.9億元-6.2億元。

寶安機場扣非淨利為2.36億元-2.86億元。

扣非淨利,寶安機場只有白雲機場的一半左右。

寶安機場則在增速方面佔有優勢。

白雲機場扣非淨利潤同比增長15.65%-51.14%。

寶安機場扣非淨利潤同比增長93.79%-134.85%。

二、客流之爭:國際成為關鍵

從生產量來看,白雲機場有明顯優勢,寶安機場也在發力。

2025年上半年,從旅客吞吐量來看:

廣州白雲機場達到4003.59萬人次,同比增長9.23%,首次突破4000萬人次大關,成為國內唯二半年旅客吞吐量超4000萬的機場。

寶安機場同樣表現出色,達到3257萬人次左右,同比增加10.9%。

寶安機場旅客吞吐量約佔白雲機場80%。

2025年上半年,從國際地區旅客吞吐量來看:

白雲機場819萬人次,同比大幅增長23%,反映出白雲機場全球連通性持續強化。

寶安機場突破300萬人次,達到305.5萬人次,同比增長30.7%,標誌着深圳機場國際航空業務全面恢復並實現跨越式發展。

説實話,在國際航線方面,白雲機場領先優勢還是非常大的。

既然是國際航空樞紐,未來兩家必然在國際航線開闢方面會加大力度。

三、擴建之爭:廣深全力衝刺

廣深兄弟之爭,更多的是在未來。

當下,廣州白雲和深圳寶安都為加快擴建而衝刺。

1.廣州白雲機場:三期工程

項目總投資544.2億元。

廣州白雲機場三期擴建工程是我國民航機場建設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改擴建工程,對於強化廣州國際航空樞紐、推動民航強國戰略目標實現、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新動力源具有重要意義。

主要建設:

西二跑道(第四跑道)、東三跑道(第五跑道),新建T3航站樓和T2航站樓東四、西四指廊,並在T3航站樓前建設綜合交通中心,引入地鐵、城際鐵路、高速鐵路等軌道交通線路。

建成后,白雲機場3航站樓+5跑道的面積將超過澳門的陸地面積。

白雲機場三期擴建工程於2020年9月正式開工,預計2025年底三期擴建工程將全部投入使用。

白雲機場也將成為全球最大的單體機場。

項目建成后,廣州白雲機場年旅客吞吐能力、貨郵吞吐能力將分別達到1.2億人次、380萬噸。

2.深圳寶安機場:第三跑道

總投資為 123.3 億元

深圳機場三跑道工程於2020年3月正式開工,計劃於2026年初投產使用。

深圳機場三跑道長3600米,寬45米,飛行區按照最高等級4F級建設,建成后可起降A380等各類大型客機。

擴建工程完成后,深圳寶安國際機場可滿足旅客吞吐量80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260萬噸的發展目標。

不過,廣州與深圳也必然形成競爭關係,加上近在咫尺的香港。

實際上,大灣區是我國航空樞紐競爭最為激烈的地區,沒有哪一個區域有如此集中的航空樞紐。

所以,廣深兄弟至少在航空樞紐方面的恐怕會越來越深!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