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14 17:48
歷時8年、涉及職工3600余人、債權債務50多億元……從停工停產到產量增長34.4%,從資不抵債到淨資產增長逾6倍、毛利增長31.7%,中國中信金融資產廣東分公司實施的秦發集團重組紓困項目,以金融服務精準賦能煤炭行業大型民營企業跨越周期,「走出去」以多元化能源供應助力國家能源保供穩價大業。
紓困賦能:從傳統資產包到主動定製化方案
煤炭作為重要的基礎性資源,佔我國能源生產和消費的一半以上,對經濟穩增長、社會保民生具有突出的作用。秦發集團成立於1996年,曾是全國最大的民營煤炭經營企業及民營動力煤供貨商之一,主營業務包括動力煤生產、選配、運輸、銷售、貿易等,於2009年在香港主板上市。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隨着全球經濟步入低增長階段,煤炭行業在2012年前后進入低谷期,受市場大環境等影響,秦發集團經營不斷下滑,2014-2016年連續三年出現虧損,多家金融機構及供貨商起訴,公司瀕臨破產邊緣。
自2017年起,中國中信金融資產廣東分公司對煤炭行業進行長期跟蹤研究,在深入瞭解秦發集團核心資產及運營現狀的基礎上,通過對煤炭市場變化的敏鋭洞察和對風險的精準把控,主動謀劃定製化收購不良資產包,動態調整資產組合,陸續歸集該企業相關金融不良債權超過50億元。
中國中信金融資產廣東分公司充分發揮金融救助性功能優勢,深度挖掘資產價值,迅速制定重組方案,助力企業徹底重塑資產價值鏈條,成功穩定經營局面,並啟動內部財務與成本管理升級。以金融精準賦能為轉折點,企業逐漸扭虧為盈,實現煤礦全面復產,煤炭產量穩步增長,重組期間原煤產量增長237.7萬噸、淨資產增長逾6倍、毛利增長31.7%,資產負債率大幅下降,資產結構優化升級,內控能力不斷提升,旗下兩座煤礦獲評國家「特級安全高效礦井」,正式列入省級先進產能目錄。
產融協同:助力企業「走出去」實現涅槃重生
能源的飯碗必須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明確提出,在主要立足國內的前提下,在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所涉及的各個方面加強國際合作,有效利用國際資源。
在中國中信金融資產廣東分公司的支持下,秦發集團經營管理迴歸正軌,並開始「走出去」在海外佈局事業新版圖,與海外公司合作建設印尼SDE礦。該項目礦區總面積185平方千米,設計產能2000萬噸/年,在三期工程開發完成后,將建成印尼最大規模的井工礦。然而在一期工程過程中,因受到技術人員流動影響需要增加專業隊伍和配套設備,秦發集團海外工程亟需持續投入。為幫助企業走出困局,中國中信金融資產廣東分公司研究制定調整方案,多方協助企業拓展融資渠道,有效推動實現了項目一期工程順利達產。
在金融紓困的支持下,2024年秦發集團印尼SDE煤礦項目又成功引入了近30億元戰略投資。隨着滿載着6.1萬噸印尼動力煤的進口船舶歷經9天的國際航行、跨越1960海里成功抵達中國,實現了印尼最大規模井工煤礦對我國出口全流程貫通,大大增加了華東區域的電煤保障能力,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作出貢獻。
從傳統資產包到主動定製化方案,從金融紓困到產融並舉, 在企業涅槃重生的軌跡中,中國中信金融資產廣東分公司通過「出資出智」相結合,幫助企業價值鏈重構,助力困境企業成功走出一條價值再造的新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