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反內卷對各行各業的影響和值得投資的行業

2025-07-14 17:12

(轉自:大暉投教社)

反內卷政策(如治理低價無序競爭、推動落后產能退出、引導產業升級)自2024年底以來成為國家戰略重點,其影響因行業特性而異,核心邏輯是打破「量本位」競爭,推動供需格局優化與高質量發展。以下是主要行業的影響分析:

1. 新能源(光伏、鋰電、新能源汽車):從「價格戰」轉向「技術戰」

  • 光伏:2024年行業產能嚴重過剩(組件產能超750GW,全球裝機僅500GW),價格戰導致全產業鏈利潤壓縮(硅料企業噸虧損超300元)。反內卷政策通過行業自律減產(如十大光伏玻璃廠集體減產30%)、技術標準淘汰落后產能(N型電池替代PERC)、工信部創新驅動(推動「價本位」競爭),加速落后產能出清。2025年以來,硅片、電池片價格已出現回升跡象(如1月N183型硅片報價1.18元/片,較1月初上漲3%),龍頭企業(如協鑫科技、隆基綠能)通過技術迭代(顆粒硅、BC電池)搶佔市場份額,行業利潤向頭部集中。

  • 鋰電:與光伏類似,鋰電行業也存在產能過剩問題(2024年全球動力電池產能超1TW,需求僅約600GWh)。反內卷政策推動企業從「續航內卷」轉向「智能駕駛、輕量化技術」競爭,同時規範市場價格(如抵制「最低價中標」),技術領先企業(如寧德時代)通過高鎳三元、固態電池等技術提升附加值,低端產能逐步退出。

  • 新能源汽車:2024年行業利潤率降至4.3%(較2018年縮水3個百分點),價格戰導致上游鋼鐵企業(汽車板毛利損失嚴重)、主機廠資金壓力增大。反內卷政策通過縮短支付賬期(17家車企承諾賬期60天)、抵制低價傾銷,緩解上游現金流壓力;同時引導技術升級(如智能座艙、自動駕駛),技術壁壘高的企業(如比亞迪、特斯拉)脱離價格戰泥潭,市場份額提升。

2. 傳統周期行業(鋼鐵、水泥、玻璃):產能利用率提升,區域分化加劇

  • 鋼鐵:2025年國內鋼材需求預計增長3%(至8.2億噸),但部分地區(如京津冀)仍存在供應過剩。反內卷政策通過行政去產能(唐山強制燒結限產30%)、產能置換(淘汰落后產能1000萬噸,新增置換指標500萬噸)、區域協同(沿海沿江產能佔比提升至50%以上),推動產能利用率回升(2025年預計達78%,較2023年提升2個百分點)。區域分化明顯:華東、華南地區(製造業發達)產能利用率超85%,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環保限產)為83.5%,汾渭平原(環保限產)降至76.2%。龍頭企業(如寶武鋼鐵、鞍鋼集團)通過技術改造(電爐鋼比例提升至45%)、高端產品(高強鋼、不鏽鋼)佔比提升(至30%),毛利率提高3-5個百分點。

  • 水泥:2025年水泥協會發布《關於進一步推動水泥行業「反內卷」「穩增長」高質量發展工作的意見》,重點解決地方保護扭曲供給結構(北方水泥產能利用率僅50%,跨省置換受阻)問題。政策通過備案產能與實際產能統一打破區域壁壘(「十五五」規劃擬設定產能利用率紅線50%),推動區域龍頭兼併整合(如海螺水泥華新水泥),噸毛利有望修復(2025年上半年噸毛利約50元,較2024年提升10元)。

  • 玻璃:光伏玻璃是反內卷的重點領域,2025年十大光伏玻璃廠集體減產30%(月產量從60GW降至45GW),推動價格回升至現金成本上方(2025年3月光伏玻璃價格環比上漲15%)。傳統浮法玻璃行業(建築用)受房地產增速放緩影響,產能利用率約75%,但高端玻璃(如超白玻璃、電子玻璃)需求增長(受益於新能源、半導體產業),龍頭企業(如旗濱集團)通過技術升級提升附加值。

3. 數字化轉型行業(製造業、服務業、金融業):政策驅動,技術賦能

  • 製造業:數字化轉型從「工具賦能」轉向「模式重構」,2025年市場規模突破18萬億元(年複合增長率16.8%)。政策層面,《「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要求2025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10%;技術層面,AI、數字孿生、5G等技術使企業決策響應速度提升60%,運營成本降低30%(如寧德時代智能工廠通過AI視覺識別系統,將電池熱管理能耗降低20%,單線年節省成本超500萬元)。製造業數字化轉型佔比達55%(規模9.9萬億元),汽車、電子設備行業進入5G深度應用階段。

  • 服務業:2025年服務業數字化轉型聚焦個性化服務(如大數據分析用户需求)、智能客服(遠程銀行服務成為標配)。例如,零售行業通過數字化供應鏈(如京東「智能倉儲+無人機配送」)提升效率,餐飲行業通過「線上下單+線下配送」模式擴大覆蓋範圍。政策支持(如《關於推進服務業數字化轉型的指導意見》)推動服務業向「高效、便捷、智能」轉型。

  • 金融業:銀行業數字化轉型投入持續增加(2025年預計達數千億元),重點包括智能信貸審批(AI模型自動評估風險)、反欺詐系統(大數據識別異常交易)、個性化財富管理(根據用户風險偏好推薦產品)。例如,招商銀行「摩羯智投」通過AI算法為用户提供定製化投資方案,管理規模超2000億元;工商銀行「元宇宙網點」通過虛擬現實技術提升客户體驗,客户滿意度提高20%。

4. 其他行業(醫療健康、網絡安全、教育培訓):需求驅動,長期增長

  • 醫療健康:人口老齡化推動醫療服務需求增長(2025年中國60歲以上人口占比達20%),反內卷政策推動行業從「同質化競爭」轉向「差異化服務」(如高端醫療器械、數字醫療)。投資重點包括創新葯(如抗癌藥、疫苗)、高端醫療器械(如手術機器人、高端影像設備)、數字醫療(如在線問診、健康管理系統)。但研發周期長(平均10年以上)、監管政策變化(如藥品集採)仍是主要風險。

  • 網絡安全:數字化深入發展帶來持續安全需求(2025年中國網絡安全市場規模達1500億元),政策監管趨嚴(如《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推動行業向「自主可控」轉型。投資重點包括具備自主可控技術的安全廠商(如奇安信深信服)、雲安全和數據安全(如阿里雲「雲盾」、騰訊雲「安全大腦」)。但技術更新快(如AI攻擊手段不斷升級)、產品生命周期短(平均3-5年)仍是挑戰。

  • 教育培訓:技能升級和終身學習成為常態(2025年中國職業教育市場規模達5000億元),反內卷政策推動行業從「應試教育」轉向「技能培訓」(如職業技能培訓、企業數字化人才培訓)。投資重點包括職業技能培訓平臺(如新東方烹飪學校、達內教育)、企業數字化人才培訓(如華為「認證培訓」、阿里雲「雲培訓」)。但政策監管變化(如「雙減」政策)、獲客成本高(平均客單價2000-5000元)仍是風險。

值得關注和投資的行業

基於反內卷政策導向、市場需求增長及技術趨勢,以下行業值得重點關注:

1. 新能源(光伏、鋰電、新能源汽車):技術迭代與全球化機遇

  • 邏輯:反內卷政策推動行業從「價格戰」轉向「技術戰」,龍頭企業通過技術迭代(如光伏的N型電池、鋰電的固態電池、新能源汽車的自動駕駛)提升附加值,同時全球化佈局(如光伏組件出口東南亞、鋰電出口歐洲)打開增長空間。

  • 投資方向

    • 光伏:技術領先企業(如協鑫科技、隆基綠能)、輔材環節(如光伏玻璃、逆變器);

    • 鋰電:高鎳三元、固態電池企業(如寧德時代、比亞迪)、鋰資源企業(如贛鋒鋰業天齊鋰業);

      新能源汽車:智能化、高端化企業(如特斯拉、蔚來、小鵬)、零部件企業(如三花智控拓普集團)。

2. 傳統周期行業(鋼鐵、水泥、玻璃):產能利用率提升與區域龍頭

  • 邏輯:反內卷政策推動落后產能退出,產能利用率提升(如鋼鐵2025年預計達78%),區域龍頭(如華東、華南地區的寶鋼、鞍鋼)通過技術升級(如電爐鋼、高端鋼材)搶佔市場份額,利潤有望修復。

  • 投資方向

    • 鋼鐵:高端鋼材企業(如寶武鋼鐵、鞍鋼集團)、電爐鋼企業(如沙鋼集團);

    • 水泥:區域龍頭(如海螺水泥、華新水泥)、綠色水泥企業(如華潤水泥);

      玻璃:光伏玻璃企業(如信義玻璃、福萊特玻璃)、高端玻璃企業(如旗濱集團)。

    3. 數字化轉型行業(製造業、服務業、金融業):政策驅動與技術賦能

    • 邏輯:政策支持(如《「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技術進步(如AI、5G、數字孿生)推動數字化轉型從「工具」向「模式」升級,製造業(如汽車、電子設備)、服務業(如零售、餐飲)、金融業(如銀行、證券)是核心受益領域。

    • 投資方向

      • 製造業:智能工廠解決方案提供商(如西門子、ABB)、工業互聯網平臺(如海爾卡奧斯、樹根互聯);

      • 服務業:數字化服務提供商(如京東「智能供應鏈」、美團「數字化餐飲」);

        金融業:金融科技企業(如螞蟻集團、騰訊金融)、銀行核心系統供應商(如宇信科技長亮科技)。

    4. 醫療健康:需求增長與創新驅動

    • 邏輯:人口老齡化(2025年中國60歲以上人口占比達20%)推動醫療服務需求增長,反內卷政策推動行業從「同質化」轉向「差異化」(如高端醫療器械、數字醫療),創新葯、高端醫療器械是核心賽道。

    • 投資方向

      • 創新葯:創新葯研發企業(如恆瑞醫藥百濟神州)、生物類似藥企業(如信達生物、君實生物);

      • 高端醫療器械:手術機器人企業(如微創機器人、天智航)、高端影像設備企業(如聯影醫療邁瑞醫療);

        數字醫療:在線問診平臺(如平安好醫生、微醫)、健康管理平臺(如美年健康、愛康國賓)。

      • 5. 網絡安全:數字化深化與政策監管

    • 邏輯:數字化深入發展(如雲計算、大數據、AI)帶來持續安全需求,政策監管趨嚴(如《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推動行業向「自主可控」轉型,具備自主可控技術的安全廠商是核心受益者。

    • 投資方向

      • 自主可控安全廠商(如奇安信、深信服)、雲安全企業(如阿里雲「雲盾」、騰訊雲「安全大腦」)、數據安全企業(如啟明星辰綠盟科技)。

    總結

    反內卷政策的核心是打破無序競爭,推動高質量發展,其對各行業的影響呈現「傳統行業產能優化、新興行業技術升級」的特徵。投資建議聚焦政策支持、技術領先、市場需求增長的領域,如新能源、傳統周期行業(產能利用率提升的龍頭)、數字化轉型行業(製造業、服務業、金融業)、醫療健康(創新葯、高端醫療器械)、網絡安全(自主可控技術)。

    需注意的是,反內卷政策的執行力度、市場需求復甦強度及企業分化(龍頭企業 vs 中小企業)將影響行情的持續性,投資者需結合自身風險偏好,選擇基本面穩健、估值合理的標的。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