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消費投資的風口還能吹多久?

2025-07-14 14:06

(轉自:來咖智庫)

作者 | 龔巖

2025年以來,國內消費投資疾風勁吹。

在這輪疾風中,布魯可、蜜雪冰城、古茗、滬上阿姨、霸王茶姬、綠茶集團、椰子水if、安井食品等潮玩、茶飲、食品餐飲品牌紛紛登陸港美股,而八馬茶業、東鵬飲料、卡遊、遇見小面、溜溜果園、三隻松鼠、52TOYS、伯希和、鳴鳴很忙、巴奴火鍋等更多消費類企業,也已在港股遞表等待聆訊上市。

批量集中上市的熱鬧場面,不僅讓「港交所的鑼不夠敲了」,也讓港股上半年的募資額登頂全球第一。而下半年,這種「科技與消費」雙輪驅動的勢頭也在延續。據來咖智庫統計,進入7月的10天內,就有20家企業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

IPO爭搶成功,讓企業以及背后的資本都收穫了多贏。在當前形勢下,這輪消費投資的風口還能吹多久?未來還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這或許更值得關注。

01

上半年新高后,港股7月延續火熱勢頭

今年上半年,不少企業和機構投資者爭相湧入港股,一改以往對港股上市的偏見。

港交所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已完成42宗傳統IPO項目,累計集資超過1050億港元,超過近三年的全年融資規模。

上半年港股IPO市場的活躍,一方面是受益於內地及香港監管機構持續推進資本市場相關領域改革,包括支持企業赴港上市,簡化流程、拓寬融資渠道等;另一方面也是受益於港股自身估值穩中向好和流動性的改善,有助於相關企業獲得相對更優的估值。

德勤中國華南區主管合夥人歐振興指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是全球資本配置中國資產的核心樞紐,而港股IPO市場通過連接境內外資源,為全球資本參與中國經濟轉型升級提供了高效透明的對接平臺,企業與資本實現「雙向奔赴」。

在今年上半年登陸港交所的公司中,來自消費行業、醫療保健、TMT行業的分別佔比40.9%、20.5%和9.1%。目前還有八馬茶業、東鵬飲料、卡遊、遇見小面、溜溜果園、三隻松鼠、鳴鳴很忙、伯希和、銅師傅、樂自天成、巴奴國際等眾多企業等待排隊上市,這其中有的是從A股轉戰港股,有的是二戰甚至三戰港股了。

此前,港交所CEO陳翊庭在陸家嘴論壇也曾透露,目前港股排隊IPO的企業超過160家,5月份單月就有40多家遞表,創下近年新高。而在這些后備軍中,消費領域公司佔據了相當比例,覆蓋餐飲連鎖、潮流玩具、服飾零售等諸多行業,這些以「吃、喝、玩、樂」賽道的企業們正在以港交所為支點謀求更廣闊的資本市場。

根據來咖智庫最新統計,從7月1日至13日,又有新的31家企業在港遞交了招股書,包括美格智能、斯坦德機器人、老鄉雞、用友網絡、海拍客等。從企業類型看,也延續着今年上半年港股IPO以消費企業和科技企業為主的特徵。

匯生國際資本總裁黃立衝認為,在港股上市將為頭部品牌帶來充裕資本,有助於加快門店擴張、供應鏈升級和品牌建設,從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進一步鞏固領先地位。在資本加持下,頭部企業有能力通過併購、降價促銷、數字化轉型等方式實現擴張,推動行業集中度提升。

據德勤中國資本市場服務部預測,2025年全年香港新股市場可從80只新股融資2000億港元。除了年內或會錄得25只A+H新股外,大部分上市項目將會來自科技、傳媒和電信以及消費業。

02

企業上市背后,投資機構高光與減持並行

這輪赴港上市的熱潮,除了政策鼓勵、市場融通趨好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當前時點各企業背后的機構有着退出需求,尤其對賭協議帶來了迫切的上市需求,VC/PE基金本身面臨資金回籠壓力,推動企業加速赴港上市以實現流動性變現,畢竟「機會錯過了可能就沒有了」。

經歷了前幾年消費類股權投資的高潮期、冷靜期后,今年的投資機構可説是一個豐收年。比如,5月初,早期投資人蜂巧資本清倉泡泡瑪特,高位減持套現逾22億港元獲利數百倍;老鋪黃金上市后,騰訊和黑蟻資本合計斬獲百億浮盈;而今年新上市的古茗、蜜雪冰城,其背后投資人高瓴資本、紅杉資本、美團龍珠更是賺得盆滿缽滿,其中蜜雪冰城上市首日大漲43%,總市值一舉突破千億港元,目前正在向兩千億邁進,而古茗自2月份上市至今市值漲幅超過200%。

除此之外,滬上阿姨、「中國版樂高」布魯可、高端月子中心聖貝拉等企業港股上市首日的股價,均收穫了超過60%以上的漲幅,也讓騰訊、雲鋒基金、源碼資本、高榕創投、君聯資本等一眾明星投資機構迎來高光時刻。

數據顯示,縱觀上半年在港上市的42家公司中,36家IPO出現基石投資人身影,甚至基石投資金額佔IPO募資總金額的43.7%。根據大致統計粗,一級市場熟悉的頭部機構都出現在基石陣容里。高瓴一連做起了蜜雪冰城、寧德時代恆瑞醫藥海天味業等基石投資人,紅杉中國也出現在蜜雪冰城、海天味業等公司的基石名單里,還有CPE源峰、博裕資本,都是今年港股基石的常客。

隨着港股市場的反彈活躍,從創投機構減持回籠現金的情況來看,2025年上半年呈現「量價齊升」的態勢。2025年上半年,投資機構減持金額達587億元,同比翻倍,減持事件數達1315筆,同比增加150%。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共有441家機構減持所持上市公司,而去年同期為221家,大大超過去年同期參與減持的投資機構數量。

03

未來趨勢看好,需警惕同質化的審美疲勞

從投資的角度看,消費行業歷來被認為是具備剛性、抗周期屬性的行業,因而在經濟波動時期反而更受資本歡迎,具有逆周期性。據媒體報道,今年以來就有消費基金透露,他們正在尋找兼併收購的機會,「很多消費類項目資產價格便宜,手中有大量現金儲備的買方,有能力在此時抄底。」

中歐基金在年初指出,「對於2025年的投資機會,我們看好消費和科技兩個方向,更傾向於大眾消費,如餐飲、旅遊及乳製品、服裝等商品消費;科技行業中則關注新能源汽車及鋰電池、AI應用和硬件、機器人等領域。這些行業不僅符合國家長遠發展的戰略方向,而且具備較強的成長潛力和技術壁壘。」

而對於港股來説,在全球權益市場中,其絕對估值還是處於相對低位水平、估值分位數處於歷史中上水平,中長期配置價值仍然較高。銀河證券在展望后市時提到,建議關注三大條線,一是科技板塊依然具備較高投資機會。二是在國內促消費政策刺激下,消費行業業績增速預期改善,當前估值水平相對較低的港股消費股有望上漲,重點關注醫藥行業和可選消費行業。三是在海內外不確定性因素的擾動下,高股息標的可以為投資者提供較為穩定的回報。

「下半年,一向為香港IPO旺季。」普華永道對香港IPO市場持積極樂觀態度,認為2025年下半年港股IPO可繼續保持升勢,預測2025全年將有90至100家企業於香港上市,籌資金額可望超過2000億港元。信息科技及電信服務、醫療和醫藥以及零售、消費品及服務相關的行業板塊將會是市場焦點。

目前來看,港股IPO市場行業格局將延續「科技+消費」雙輪驅動的態勢。尤其是消費方面,以「悦己消費」為主導的非傳統細分消費賽道為核心,這些行業的IPO有望享有更大的市值空間、更高的估值水平,以及更高的認購倍數。

但這些消費企業扎堆港股上市的同時,也要警惕同質化帶來的資本「審美疲勞」。比如今年的新茶飲賽道,古茗、茶百道、滬上阿姨的招股書中,都提到了「萬店計劃」、「供應鏈優化」、「數字化升級」等關鍵詞高度重合,甚至門店密度、單店模型等數據也呈現趨同態勢。而后來者如果還是延續這種「敍事模式」,可能會讓資本市場喪失新鮮感遭遇冷遇,增加首日破發的大概率。如何在同賽道中找到差異化的模式,也是首先考慮的問題。

對於已上市的企業來説,上市只是起點,並非高枕無憂,未來還有更大的考驗。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