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14 14:23
消費者忙着撿漏,但部分商家、騎手卻不想捲了。
外賣平臺的補貼力度,似乎仍未觸及底線。
剛過去的周末(7月12日-13日),三大平臺集體加碼外賣補貼。其中,美團大幅發放0元兑換券等優惠券,淘寶閃購繼續發放「超級星期六」188大券包,京東外賣則官宣加碼「品質外賣」活動,每晚推出10萬份價格16.18元的小龍蝦夜宵,強調1份起送。
隨着外賣界的「瘋狂星期六」再度來臨,消費者也掀起一場下單狂歡。
「本來我挺討厭領券算賬的,但這次,各種優惠券直接扔到我面前,誘惑實在是太大了。」 Cindy(化名)對時代財經説道。剛過去的周六,Cindy一天內點了4次外賣,下單的菜品包括奶茶、炸雞、蛋糕與燒烤,但用上了各類0元購與大額優惠券后,四單外賣僅花了不到50元。
社交媒體上,與Cindy有類似戰績的消費者還有很多。不少人領完各外賣平臺補貼券后,囤下了一冰箱特價奶茶。由於多數品牌優惠券僅限部分品類產品可用,還涌現了部分私下換券的消費者。
重磅補貼對外賣平臺銷量的助推效果顯著。7月13日凌晨,美團(03690.HK)發佈「戰報」,截至7月12日23時36分,美團即時零售板塊日訂單量超過1.5億,其中,拼好飯訂單突破3500萬,神搶手訂單突破5000萬。
當大量訂單湧入門店,一些連鎖餐飲品牌商家、店員與騎手,正被狂飆的流量裹挾苦戰。
門店銷售翻番,員工「連做夢都在做漢堡」
本輪補貼大戰,早在7月初便已開啟。
7月2日,淘寶閃購宣佈啟動12個月內直補500億元的計劃,並在7月5日發放了「滿19減19」「滿18減18」「滿25減22」等多張大額優惠券。面對淘寶閃購的動作,美團迅速跟上,在7月5日推出「0元購自取券」和「滿25元減15元」等大額滿減券。同行接連出手后,7月8日,京東外賣也啟動「雙百計劃」,投入超百億元扶持品牌銷量破百萬。
「外賣大戰」輪番上演,周末各平臺的再度加碼,讓戰局燃至頂點。
在本輪補貼大戰中,肯德基、華萊士、塔斯汀、茶百道、滬上阿姨等連鎖餐飲品牌推出了0元購、1.9元一個香辣雞腿堡、3.9元一杯生椰拿鐵等優惠券,品牌旗下門店也迎來爆單。補貼戰下,一線店員的工作量也激增。
據時代財經實地走訪,7月12日晚上9點半,距離門店結束營業時間只剩1小時,廣州番禺區的一家陳文鼎奶茶店仍人滿為患。此時,門店點單頁面顯示還有137杯飲品在製作,需等待超過1小時取餐。位於同一商圈的茶百道,點單頁面顯示在製作訂單超過200號,而取餐檯前在等候的顧客訂單已排到400號開外。
7月12日晚,廣州番禺區一商圈的陳文鼎奶茶,下單需等待超1個小時。時代財經攝。
在廣西一塔斯汀門店工作的小喬(化名)告訴時代財經,她所在的門店旺季日銷售額達到1萬元便屬於中上水平。在一系列補貼的加持下,7月12日,其所在的門店日銷售額已經突破2萬元。
「晚上9點多了,門店還有200多個漢堡的訂單沒做完,這個訂單量是上周末的三倍多。怕忙不完,門店只能關閉了所有接單入口。真的忙出工傷了,我手上燙傷和劃傷都不知道弄了多少處,下班后連做夢都在做漢堡。」小喬説道。
除了一線店員,超負荷工作的還有外賣騎手。據美團7月12日凌晨披露,平臺在7月接連迎來訂單峰值,騎手單量顯著增長,以7月的周末為例,騎手日單量增長33%,日收入增長111%。
在走訪過程中,有騎手便向時代財經坦言,「周六原本休息,但還是被叫出來上班了。理論上,多賺錢不虧,但最近實在太累了。我不想賺錢,想休息。」
被動捲進外賣戰,有商家稱「利潤增幅不大」
鋪天蓋地的外賣補貼背后,誰是贏家?
在消費情緒面臨挑戰的當下,對有一定市場規模、兼具資金實力的連鎖品牌而言,加入補貼戰或是提振門店訂單量的手段之一。
來自河北的魏誠(化名)經營着一家人均消費在20元以內的地域連鎖快餐品牌。目前,該品牌門店數量約170家。4月,京東外賣正式上線「百億補貼戰略」,打響外賣補貼戰第一槍后,魏誠的品牌便積極加入了各平臺的補貼活動。
據魏誠透露,5月與6月,品牌的總GMV環比增長幅度都達到了30%。「主打薄利多銷。畢竟我們的單價比較低、盈利空間小,假如門店單量能衝高,整體還是會好一些。」
另據奈雪的茶、茉莉奶白此前公佈的官方數據,7月5日—7月6日周末兩天,上述品牌的外賣訂單均突破100萬單,環比增幅分別在50%與70%。
連鎖餐飲品牌爆單背后,品牌加盟商和一些個體經營户卻有了壓力。補貼戰帶來的潑天流量,還伴隨着運營成本的走高。如果不參加活動,生意會被參與補貼的商家搶走大半,但參加了活動,這些商家們的經營與服務壓力也隨之增大。
時代財經從多位餐飲茶飲門店經營者處瞭解到,各大外賣平臺向消費者「補貼」的大額紅包,除了少數近期推出的超大額優惠券是由平臺出大頭以外,其它時候消費者享受的優惠券,商家承擔了大部分。同時,外賣的配送服務費也是由商家承擔。但假如不參加補貼活動,店鋪平臺上的曝光流量或會面臨下滑風險。
廣東個體餐飲商家Will(化名)向時代財經出示的訂單顯示,7月13日,其門店一張18元的外賣訂單,刨去8.7元的商家對顧客的活動補貼(包括3.7元的商家替顧客出的配送費與5元的外賣紅包)、5.15元的平臺向商家收取的配送服務費、以及0.90元的平臺佣金后,商家實際收入僅4.25元。因此,6月中以來,儘管Will的餐廳訂單量環比增加了20至30%,但是銷售額漲幅並未跟上。
Will門店的訂單實收頁面。受訪者供圖。
一位浙江的蜜雪冰城加盟商向時代財經直言,自7月5日美團開啟「0元購」以來,其門店高峰期外賣日訂單量達到400~500單,忙到半夜12點才閉店,但門店利潤並沒有明顯增長。「爲了應對陡增的外賣訂單,我要增加店員、要囤物料,門店客訴和退單明顯增加,還影響了門店在平臺的權重。但作為商家,我也只能把這當作是線上引流做推廣!」
7月5日,推出「0元購」活動首日,美團宣佈,截至當日22時54分,美團即時零售當日訂單突破1.2億單。在7月13日公佈的最新數據中,美團即時零售當日訂單則突破1.5億單,刷新上限。另據淘寶方面7月7日數據,自淘寶閃購正式啟動500億元補貼以來,淘寶閃購日訂單數超8000萬,淘寶閃購日活躍用户數已經達到2億。
各大平臺在此輪補貼戰中收穫如何?高盛7月3日發佈的研報顯示,此輪外賣價格戰中,三大平臺的根本目標並非外賣業務本身的盈利,而是通過高頻次的外賣服務獲取用户流量,交叉銷售至盈利能力更強的電商和旅行業務。高盛預計,將外賣虧損視為營銷支出的長期投資策略,將在2025年至2026年上半年給各平臺帶來近期陣痛,但可能在中期帶來營銷效率提升。
如今,「外賣大戰」仍未至尾聲,誰會是最終贏家也還未有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