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14 09:46
在全球醫藥研發的浩瀚版圖中,方達控股(1521.HK)正以獨特的優勢和戰略佈局,成為創新葯產業鏈中備受矚目的關鍵力量。作為一家全球化一體化的CRO企業,方達控股在北美、歐洲及中國均有產能佈局,可分享三地市場機會,併發揮協同效應。
北美地區作為方達的大本營,收入佔比超過70%。當前國內創新葯公司「管線出海」形勢正酣,投資者多聚焦於方達在國內的產能部署,卻忽略了其深耕美國市場二十余年的巨大競爭優勢,有望顯著受益此輪出海熱潮。
國內創新葯行業變局與CRO的機遇
今年以來,國內創新葯領域最高頻的詞匯莫過於「BD交易」。據相關機構統計,2025年上半年中國創新葯領域的BD出海交易超過50起,總交易金額達到508.8億美元,已接近2024年全年水平。
一方面,經歷了過去幾年的行業融資困境后,國內創新葯公司終於找到了新的融資模式,現有的研發管線不再是可怕的吞金獸,而是能夠提前「兑現」的寶藏,整體估值水平也再次提升。而且,中國的創新葯公司在諸多前沿技術方面也取得了不錯成績,如ADC、雙抗/多抗、核酸藥物等領域,已屬於國際領先。
另一方面,為什麼MNC大藥企如此慷慨的「買管線」?最主要還是所謂「專利懸崖」。有數據顯示,國際大藥企超過1,000億美元銷售額的產品將在2030年面臨專利到期問題,比如輝瑞未來3年就有高達250億美元相關產品專利到期。靠自身研發很難彌補空缺,且如果在前沿技術方面「缺席」更是致命的,對外收購無疑成了優先選項。
而中國市場,擁有最龐大的工程師紅利,也擁有最強烈的出海意願,與MNC大藥企可謂一拍即合。
根據國際諮詢機構Citelin近期發佈的《2025年醫藥研發年度回顧》,目前中國醫藥研發領域的在研新葯管線數量為7,032個,位居全球第二,僅次於美國的11,455個。此外,目前全球有活躍藥物研發管線的企業共6,823家,中國的企業數量為1,181家,佔比17%,僅次於美國的39%佔比。
這無疑佐證了中國創新葯在過去十余年已經取得了矚目成就。而且,中國及美國都已經是全球創新葯領域的超級大市場,尤其是美國,得益於數十倍於中國的藥品價格優勢,一直都是國內創新葯出海的首選地。
當前,國內創新葯公司已經順利實現了「管線出海+融資回血」的良性循環,除了本土的研發可以更輕松的推進,出海的規模也有望擴大。所以,短期國內CRO的競爭環境會逐步改善,但爲了把握更高的海外市場紅利,及國內創新葯出海浪潮再次興起的大機遇,對於CRO企業來説,出海成了必需要做的事情。
方達控股的全球化佈局優勢
首先,廣泛的業務網絡。方達控股已經搭建了一體化藥物發現與開發平臺,涵蓋藥物發現、藥物開發、製藥產品開發及實驗室測試等4個業務單元,其中藥物開發和實驗室測試業務佔比超七成。產能佈局方面則是北美、歐洲與中國三地運營,實現了全球相同質量標準,並共享前沿技術、項目經驗、質量體系及客户資源。
6月初,方達位於美國總部賓州的CRDMO新基地也正式投入運營,該基地共有9個GMP車間業務板塊,可以説,公司也已經擁有了全鏈條CRDMO服務能力。
其次,美國市場超二十年的深厚經驗。美國賓州是方達的總部所在,於2001年開設的首家實驗室,經過不斷開拓,目前美國境內已擁有10處產能設施,及加拿大2處,合共形成北美業務區。公司北美區的收入貢獻近年來均超過七成,毛利率水平大致在35%左右。
美國作為全球最大的醫藥市場,對方達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作為大本營,公司也對美國市場環境、法規政策以及客户需求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豐富的實踐經驗,能夠為客户提供符合美國標準的一站式服務,這是相較於其他CRO機構所具有的差異化優勢。
公司的控股股東泰格醫藥,是國內臨牀CRO龍頭,近幾年也在將自身擅長的臨牀業務進行全球化部署,跟方達的協同在進一步增強。伴隨一體化的服務能力不斷拓展,方達也有望更好承接國內創新葯出海的項目訂單。
第三,中美歐三地協同效應。方達通過在美國、中國和歐洲的佈局,實現了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優勢互補。美國專注於前沿方向的研發和服務,中國則利用工程師紅利等優勢專注於成本相關性高及屬地化較弱且成本敏感的海外部分客户項目,同時承擔着重要的生產製造和部分研發任務,而歐洲則在某些特定領域提供專業支持,形成高效的協同效應。
結語:
無論是管線BD出海,還是NewCo模式出海,亦或是直接全球多中心臨牀,國內創新葯的全球化是大勢所趨。歐美大藥企專利懸崖問題也帶來更多需求,美國本土市場依舊是最活躍的研發大市場。
而方達控股憑藉全球化佈局和一體化服務優勢,尤其是在美國市場的優勢,使其能夠為出海企業提供從研發到商業化的全方位支持,助力創新葯企業實現價值重估,同時自身也有望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實現更大的跨越和突破。
股價方面,今年港股創新葯漲幅持續領先,翻倍股比比皆是,與其緊密聯繫的CRO板塊卻相對落后。創新葯的估值修復行情過后,接下來基本面催化行情或可重點關注CRO的業績改善與估值修復預期,CRO板塊或有望重新進入上升周期。目前方達的股價仍處於低位,但受益於創新葯行業資金與訂單的回暖,業績+股價的彈性料也會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