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歐洲化工「大撤退」!

2025-07-14 06:58

(轉自:海運經紀)

歐洲是全球化工產業的重要代表,是全球第二大化工品生產區域,2023年全球化工品銷售額接近4萬億歐元,其中歐盟銷售額就接近5000億歐元,約佔到全球銷售額的13%左右。雖然佔比較大,但是在過去幾年中,歐盟佔全球的銷售份額在快速下降。2002年左右,歐盟化工品銷售額約佔到全球的27%左右。在過去幾年中,歐盟佔比以年4%左右的速度在降低。

歐洲化工「大撤退」

7月7日,陶氏宣佈,其董事會已批准關閉歐洲三處上游資產及相關其他資產,具體關閉如下:

●德國博倫乙烯裂解裝置,擁有51萬噸/年乙烯產能和25萬噸/年丙烯產能,預計於2027年第四季度停產。

●德國施科保的氯鹼和乙烯基 (CAV) 資產,擁有氯氣產能25萬噸/年,燒鹼產能27.5萬噸/年,還具備74萬噸/年二氯乙烷 (EDC) 和39萬噸/年氯乙烯單體 (VCM)等衍生產品,預計於2027年第四季度停產。

●英國巴里基礎硅氧烷工廠,該工廠隸屬於陶氏高性能材料和塗料部門,預計於2026年中期停產。

今年4月,陶氏曾宣佈對這三項資產進行審查,考慮是否可能停產或關閉。

此次關停,陶氏約有800個崗位將受到影響,此為今年1月宣佈的10億美元成本節約措施(全球裁員約1500人)的補充。

在此之前,陶氏關閉了阿根廷的聚醚多元醇工廠、中國臺灣的烷氧基化工廠,推迟了加拿大的Path2Zero項目的建設,並出售了軟包裝粘合劑業務以及其在碳纖維合資企業DowAksa中持有的50%股權等非核心資產。

除了陶氏,近期包括亨斯邁、塞拉尼斯、英力士、科思創、SABIC、利安德巴賽爾、阿科瑪、西湖化學、科慕、阿克蘇諾貝爾、殼牌、道達爾能源等巨頭相繼收縮或優化歐洲業務,涉及乙烯、聚氨酯、碳纖維、芳綸、醋酸乙烯單體(VAM)、環氧丙烷、苯酚、丙酮、液體環氧樹脂、塗料等多種化工產品。

塞拉尼斯

據相關媒體報道,近日塞拉尼斯由於歐洲醋酸乙烯市場狀況依然疲軟,因而決定關閉位於德國法蘭克福的醋酸乙烯單體(VAM)工廠,工廠重啟日期未知。

此次關停是其2024年關閉比利時梅赫倫工程材料基地后,對歐洲高成本市場的又一調整,今年5月計劃剝離其Micromax®產品組合。

去年11月,塞拉尼斯因業績不及預期而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到2024年底,通過暫時閒置各個地區的工廠(含德國VAM工廠)以降低製造成本,涉及醋酸、醋酸乙烯單體(VAM)、酯類和醋酸乙烯乳液(VAE)等產品,並計劃到2025年底前削減超7500萬美元的成本。

英力士

英力士6月17日宣佈計劃永久關停德國格拉德貝克的苯酚丙酮生產基地,直指歐洲高昂能源成本與二氧化碳税使其喪失競爭力。今年1月,其還關閉了英國僅存的一家合成乙醇工廠。

西湖化學

美國西湖化學(Westlake Corp. )6月17日宣佈決定停止荷蘭佩爾尼斯工廠運營,將關閉15萬噸/年雙酚A (BPA) 和10萬噸/年液體環氧樹脂裝置,並不再重啟於2024年7月停產的烯丙基氯和環氧氯丙烷裝置,計劃由美國產能供應歐洲客户,並稱歐洲業務 「惡化」 是主因

利安德巴賽爾

利安德巴賽爾(LYB)6月5日宣佈擬出售歐洲4家烯烴和聚烯烴資產及相關業務給AEQUITA,預計於2026年上半年完成。2024年LYB曾宣佈對部分歐洲資產進行戰略評估,評估重點包括位於法國、德國、英國、西班牙和意大利的O&P-EAI部門的五家工廠,約佔該部門產能的30%,而此次出售的就是其中四家工廠:分別位於法國貝爾、德國明希斯明斯特爾、英國卡靈頓和西班牙塔拉戈納。

今年3月,其還與科思創聯合宣佈,永久關閉了位於荷蘭Maasvlakte工廠的環氧丙烷/苯乙烯單體生產裝置(31.5萬噸/年環氧丙烷和64萬噸/年的苯乙烯單體)。

亨斯邁

亨斯邁5月28日宣佈關閉德國默爾斯(Moers)的馬來酸酐工廠。今年2月亨斯邁表示,由於持續的市場壓力,公司正計劃裁員並關閉聚氨酯業務的下游工廠,還包括評估歐洲馬來酸酐業務的戰略選擇。

據瞭解,亨斯邁已經關閉或出售了位於馬來西亞、泰國、印度尼西亞和意大利的PU系統工廠,另外還宣佈了關閉位於德國Deggendorf和英國Kings Lynn的工廠。

殼牌

殼牌3月25日宣佈,將重組全球化工業務,計劃為其在美國的化學品組合尋求戰略合作伙伴,在歐洲的化工部門可能面臨部分或全部關閉。殼牌在歐洲擁有乙烯產能171萬噸/年,並在德國萊茵蘭、荷蘭莫爾迪克和英國莫斯莫蘭運營大型化工綜合體。值得一提的是,殼牌已於今年4月完成了出售新加坡能源化工園(包括毛廣島和裕廊島的煉油和化工資產)。

業績方面,2024年殼牌淨利潤同比下降16%,其化工業務的處境已經連續三年出現了虧損,2024年年度虧損3.92億美元,較2023年有所收窄。

阿克蘇諾貝爾

全球塗料巨頭阿克蘇諾貝爾5月22日宣佈計劃關閉荷蘭瓦彭費爾德和比利時馬赫倫的生產基地,並將生產整合至該地區的其他工廠。

今年1月其宣佈了重組精簡法國業務,而去年5月已決定關閉位於歐洲和非洲的荷蘭格魯特-阿姆斯、愛爾蘭科克和贊比亞盧薩卡三個生產基地;去年9月宣佈了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的下一步措施,包括在2025年底前在全球範圍內2000人,旨在簡化運營、加快決策制定,並簡化公司的管理結構。

除此之外,科慕正在對歐洲先進性能材料 (APM) 業務的資產進行戰略審查(生產基地:比利時梅赫倫和法國維勒聖保羅);西格里碳素將關閉葡萄牙Lavradio的碳纖維生產基地,預計於2026年底全面完成;日本帝人計劃關閉荷蘭阿納姆的芳綸纖維生產基地,同時在未來幾年裁員15%;阿科瑪將重組法國Jarrie工廠,重組后的工廠將關閉氯、蘇打、氯甲烷和技術流體的生產活動,並撤裁154個工作崗位。

在裂解裝置方面

在裂解裝置方面,陶氏的此次關停是歐洲一系列裂解裝置關閉的最新舉措,據相關數據顯示,預計到2027年底將導致歐洲約460萬噸/年的乙烯產能、228萬噸/年的丙烯產能和43萬噸/年的丁二烯產能永久退出市場。

在過去18個月內歐洲已關閉或宣佈計劃關閉多家裂解裝置:

SABIC於今年6月決定永久關停英國蒂賽德威爾頓的烯烴6號裂解裝置(86.5萬噸/年乙烯,41.5萬噸/年丙烯),於2024年永久關閉荷蘭赫倫的烯烴3裂解裝置(擁有55萬噸/年乙烯和32.5萬噸/年丙烯);

道達爾能源將於2027年年底永久關閉比利時安特衞普的一座老舊裂解裝置(擁有55萬噸/年乙烯和23萬噸/年丙烯);

埃尼集團計劃於2025年關閉意大利普里奧洛和布林迪西的兩座裂解裝置;

埃克森美孚也於2024年關閉了位於法國格拉雄翁(Gravenchon)一座蒸汽裂解爐(42.5萬噸/年乙烯、29萬噸/年丙烯),涉及聚乙烯、聚丙烯等衍生品。

撤退背后的原因

這些調整的背后,是歐洲化工行業面臨的共性困境:能源成本高企(相關數據顯示2025年一季度歐洲天然氣價格為美國的3.3倍)、懲罰性碳税加重負擔全球產能結構性過剩需求疲軟疊加

據歐洲化學工業理事會(Cefic)發佈的《2025年一季度歐洲化學工業發展報告》數據顯示,2025年一季度歐盟化工產能利用率僅74%,低於2024年第四季度的74.4%,遠低於81.4%的長期均值。

今年1-2月,歐盟多國化學品產量下滑,荷蘭、法國分別下降6.1%、5.5%,西班牙下降了0.5%,德國和意大利的增長不到0.5%,波蘭增長了3.8%,而比利時增長了9.1%,超過了所有其他國家的增長率,預計2025年歐盟化學品產量增速不足0.5%,低於2024年的2.5%。

今年年初Syensqo首席執行官Ilham Kadri博士在接受國外相關媒體採訪時發出了嚴厲警告:歐洲化工行業正處於臨界點。不斷上升的能源成本、監管負擔以及日益加劇的全球競爭正在威脅該行業的生存。如果不採取緊急政策行動,歐洲的工業將面臨進一步衰退的風險。

而英力士董事長吉姆·拉特克里夫( Jim Ratcliffe)也曾警告,英國正「夢遊般地走向去工業化」——過去25年英國三分之二的製造業消失,而人口卻增加了1000多萬。

歐洲化工巨頭的收縮,本質是全球化下成本競爭與環境治理的博弈。能源成本與碳税是直接導火索,全球供需失衡與產業轉移則是深層原因。未來,歐洲化工競爭力取決於綠色技術創新與政策靈活性的平衡;對中國企業而言,這既是市場機遇,也需警惕貿易保護主義,加快綠色轉型以應對全球格局重構。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