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打飛的」出行離我們還有多遠

2025-07-14 05:50

2024年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的低空經濟,在2025年進入飛速發展時期,成為眾多省份的重點發展領域。「低空飛行」全面融入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一條推動經濟增長的全新賽道正在形成。低空城市交通、低空文旅消費、低空物流運輸、低空農林作業……越來越豐富的應用場景,繪製出低空產業的發展圖景。

無人機配送貨物、直升機跨城通勤、空鐵聯運無縫接駁……在深圳,低空經濟應用場景正走向現實。作為全國低空經濟創新發展的前沿陣地,深圳構建起從技術研發到商業運營的完整生態。從「能飛」到「暢飛」,發展城市空中交通還有哪些挑戰?這場關乎未來出行的變革,究竟離我們有多遠?

在豐翼寶安低空智慧物流運營中心,物流無人機僅需數分鍾就能將貨物送抵十幾公里外的物流站點;在深圳灣公園,手機下單后,外賣可通過無人機快速送達;在深圳北站,掃碼便能一鍵呼叫直升機,實現跨區跨城通勤……近年來,深圳大力推動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加快低空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探索低空場景應用創新,為城市空中交通走進現實鋪平了道路。

深圳市的探索折射出低空交通怎樣的創新進展?低空城市交通網絡建設面臨哪些難題?「打飛的」出行離我們有多遠?

政策破冰

通常來説,城市空中交通是指利用城市低空空域,通過新型航空器實現人員、貨物的快速流通,是未來智慧城市和綜合立體交通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未來低空經濟的關鍵引擎之一。

「當前,城市空中交通發展還處於起步階段,需要在技術創新、政策引導、空域配置、部門協同等多個方面進行系統性破局。」深圳市交通運輸局民航發展處副處長趙柯表示,依託多年來在無人機領域積累的深厚產業基礎,深圳正聚焦低空經濟產業發展,加快推進機制創新與低空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市場培育力度,不斷釋放市場需求,為未來城市空中交通發展築牢根基。

2023年,「低空經濟」首次被寫入深圳市政府工作報告。同年年底,深圳市交通運輸局等7部門聯合印發《深圳市支持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圍繞培育產業集羣、鼓勵技術創新、拓展應用場景、完善產業配套環境4個方面,助力深圳低空經濟產業鏈實現整體高質量發展。

2024年2月1日起實施的全國首部低空領域專項法規——《深圳經濟特區低空經濟產業促進條例》,創新提出產業發展和低空飛行的協同機制,對低空基礎設施、低空空域協同管理、低空飛行服務等方面作出規範,有利於推動產業發展形成合力。

為進一步規範產業發展,2024年以來,深圳組建全國首家城市級低空經濟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深圳的頭部企業、研究機構主導或參與制定了18項國際、國家、行業標準。同時,深圳提出舉全市之力集聚資源,以超常規力度支持產業培育。

為加大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力度,2024年以來,深圳大力支持高校、科研機構在低空領域開展前沿導向的探索性基礎研究,在市科技重大專項中專設「低空經濟與空天」專項。目前,三維多物理場耦合風洞設施先導裝置已完成一期建設,可為行業企業提供測試服務。

安全是發展城市空中交通的關鍵,社會各界高度關注。深圳公安部門成立無人機安全管控專班,開展低空安全管控陣地試點建設。2024年,深圳無人機集羣表演達231場,實現全年事故「零發生」。深圳相關部門聯合保險業先行先試,於2024年4月發佈全國首個《無人駕駛航空器第三者責任保險(深圳地區)示範性條款》及附加條款,進一步為城市空中交通商業化落地提供保障。

隨着政策破冰,深圳低空經濟迎來蓬勃發展期。目前,深圳已集聚1700余家低空經濟產業鏈企業,培育出美團無人機、道通智能、聯合飛機、中信海直、豐翼科技、東部通航等一批龍頭企業,峰飛、卓翼智能、沃蘭特等一批行業領軍企業也相繼落户深圳,形成了集研發、製造、應用、服務等於一體的完備產業鏈。

基建提速

未來,隨着低空飛行日益頻繁,治理難度不斷升級,對飛行安全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深圳加快推進規模化的低空基礎設施建設,旨在全方位支撐低空經濟創新應用場景落地。

2024年底,《深圳市低空基礎設施高質量建設方案(2024—2026年)》正式印發,統籌推動各類基礎設施建設任務落實;規劃部署4個低空試驗區、4個低空測試場,推動設立多個低空經濟產業園區和相關領域特色園區,為低空經濟項目落地提供堅實的生態與空間保障。

2024年3月,龍崗區低空智能融合測試基地建成投入運營。「基地一期佔地面積6.1萬平方米,空域面積約12.56平方公里、真高200米,是深圳條件最優的無人機測試場之一。」該基地運營負責人黃鐵軍介紹,基地一期配置13個可滿足中型無人機起飛要求的無人機起降場和1個可供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eVTOL)、直升機使用的起降坪,能滿足無人機整機功能性能測試、飛行驗證、緊急迫降演練等需求。

黃鐵軍表示,經過1年多運營,目前基地已進入常態化運營階段,場地需求旺盛,已接待高巨創新、美團無人機、好盈科技等84家低空企業和行業組織,開展無人機測試和中國民航局民用無人機執照培訓超1800場次,服務人數超1.1萬人次。

在寶安區燕羅街道,寶安區無人機系統應用測試基地內,天公航空技術(深圳)有限公司、九思智能航空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廣東拓浦無人機有限公司等企業正在開展無人機測試、培訓等工作。「公司目前測試的無人機搭載大功率調光調色照明用燈,可廣泛用於應急救援、大型集會、影視拍攝等場景,現正針對其穩定性、光照強度、噪聲等進行技術測試。」天公航空董事長王黎説。

「目前,基地一期已建成2個直徑20米旋翼類無人機起降場、1個直徑30米旋翼類無人機起降場、1個水上無人機測試點、1個室外充電站及約600平方米的綜合服務中心。」寶安區無人機系統應用測試基地負責人黃子龍表示,該基地解決了行業發展面臨的一些痛點。比如,針對羣眾普遍關心的噪聲問題,2024年6月,中國民航科學技術研究院航空器適航研究所項目組在此完成5款多旋翼無人機的噪聲測試,為噪聲標準制定提供了數據支持。

在硬件設施加快建設的同時,如何形成安全有效的治理能力保障?近年來,深圳率先啟動深圳市域智能融合低空系統建設,重點開展飛行合作目標信息實時推送、飛行衝突告警、飛行申報與「低空視界」展示系統的研發工作,未來能支持低空經濟安全、高效、規模化運行。

物流先行

深圳地處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市場經濟活躍,短途運輸、城市配送等領域需求旺盛。以此為牽引,低空物流成為深圳探索推進空中交通體系建設的重要先發場景之一,已逐步實現常態化運營。2024年深圳累計開通無人機物流航線250條(含跨城航線5條),實現無人機物流配送超77.6萬架次,同比增長27%。

今年2月,全國首個「空地協同」智慧物流運營中心——豐翼寶安低空智慧物流運營中心在寶安區正式啟用。記者在該中心看到,來自各地的快遞件經由無人機運抵后,被放置到相應櫃體中,隨后交由無人車運送至相應網點,實現了高效便捷的空地物流協作。

豐翼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政務總監陳孝輝介紹,該中心每日有10架次無人機開展常態化運輸,每架次能運送約40票快件。「無人機物流運輸場景適用性廣,特別是在各類急、難、險、貴場景中,可高效替代人力。」陳孝輝説,自2015年順豐開展無人機自研與物流運輸試點以來,已在全國累計開通航線666條,累計飛行119萬架次;累計運輸貨物752萬件,共3544噸;累計飛行里程627萬公里,可繞地球赤道156圈。

截至今年3月底,美團無人機已在深圳開通近50條航線,累計完成訂單超40萬單。深圳美團低空物流科技有限公司公共事務高級經理王震介紹,無人機能更好地提升城市即時配送服務效率和體驗。比如在交通擁堵時段或封閉區域內,無人機可高效完成配送服務,助力提升城市運轉效率。「未來,隨着無人機即時配送網絡不斷完善,將形成空地協同的服務體系,實現社會與經濟效益雙提升。」王震介紹。

「目前來看,無人機起降場選址標準、場地用能及空中網絡通信保障還需進一步完善。」王震表示,在用地與用能方面,希望能儘快完善相關管理規劃,以更精細化的管理手段推進建設;建立統一且系統化的行業發展規範守則,讓企業在遇到重大公共活動或特殊時期時,也能有序合規地開展常態化運營。

「低空飛行全航路需要完整通信、導航、監控設施,目前仍存在城市場景低空通信保障難、航路導航干擾防範難等系列問題。」深圳市天空汽車網絡有限公司董事長謝雪軍表示,公司推出自主研發的無人機智能管控平臺,具備定製化功能與全場景工作流程覆蓋,與三大運營商合作,開展低空無人機場景通信深度測試工作。

據瞭解,為持續提升低空飛行網絡通信保障能力,2024年深圳累計建成5G基站8萬個、升級5G-A基站超2.3萬個、新增通感基站67座,基本實現120米以下空域5G網絡連續覆蓋,逐步構建起全球首個市域級「5G+毫米波+衞星」空天地一體化的低空全覆蓋安全網絡,氣象監測網、數字網、賦能網等設施建設正加快推進。

拓展場景

在低空物流加速發展的同時,深圳城際飛行、聯程接駁、市內通勤等空中載人業務項目加快商業化探索。2024年,深圳實現直升機載人飛行2.8萬架次,同比增長21%。

2024年6月28日,深圳北站啟動中國首個空鐵聯運項目,採用「低空+軌道」的創新模式,將直升機快速直達、靈活機動的優勢與高鐵/地鐵客運量大、長距離運輸能力強的特點形成互補,打造全新的應用場景。

記者從現場看到,僅需通過「空中的士出行」小程序,即可一鍵呼叫直升機,體驗快速便捷的城市空中交通服務。「從深圳北站出發,乘客可前往深圳各區及周邊城市。」深圳市東部通用航空有限公司戰略部總經理蔡武羣介紹,公司目前已在深圳基本實現交通樞紐、核心商圈全覆蓋,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常態化起降點200余個。

在深圳市梧桐山風景區,低空遊覽山海美景已成常態。深圳羅湖區大梧桐生態融合區指揮部副指揮長宿靜介紹,今年3月,梧桐閣城市空中交通(UAM)綜合起降場投入使用,市民可從此乘坐直升機,感受低空景觀帶來的多重體驗。同期恰逢毛棉杜鵑花會,羅湖區創新推出大梧桐低空花遊活動,攜手航空公司集中推出20條賞花新航線與惠民花遊產品,3月19日至30日共飛行424架次,服務市民遊客1745人次。

「目前,羅湖正全力打造載人、載物、無人機公共服務起降點‘三張網’,已建成載人起降點16個,依託起降點開通30余條文旅觀光及空中交通載人航線;建成9個物流配送起降點,開通醫療樣本、黃金珠寶、水樣檢測等物流配送航線;加快構建無人機公共服務網絡,已實現政務無人機10個街道全覆蓋。」宿靜表示。

值得關注的是,在載人飛行方面,eVTOL作為未來城市空中飛行載具已成為業界廣泛共識。為推進eVTOL商運探索,2023年12月,全國首個無人駕駛載人航空器城市空中交通運營示範中心在寶安區啟用;今年1月,智能化城市空中交通展示(體驗)中心在羅湖區啟用。

「未來的城市空中交通發展形態,將會像公交、地鐵一般,乘客乘坐航空器即可實現從A點到B點的通勤。」兩中心運營方——深圳博領鵬城之翼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市場總監陳梅介紹,公司目前已在國內各城市佈局運營中心,陸續開展eVTOL測試飛行。今年4月,隨着國內首張eVTOL運營合格證頒發,城市空中交通走進現實成為可能。

「今年5月23日,在第十屆深圳國際無人機展覽會上,天空飛車推出其首款單座載人eVTOL飛行器‘大衞號’。」謝雪軍介紹,該飛行器既可自動化駕駛,也可便捷地手動操作;採用自主研發的三冗余雙通道飛行控制系統,確保飛行穩定性與安全性;採用單座小型化設計,有望如小汽車一般適應空中出行需求。

城市空中交通體系建設仍面臨困難與挑戰。謝雪軍説,目前,智能化、自動化載人低空飛行航空器發展尚處初期階段,如eVTOL形態、設計、結構等系列標準均未定性。面對廣闊的市場前景,企業與行業需避免盲目發展,社會各界要協力加快推動標準體系建設,推動行業有序發展。陳梅表示,eVTOL商運飛行需要大量試行測試數據,需要進一步完善相關飛行測試管理體系,持續推進全域全時飛控運維繫統全面落地,加快構建行業人才培育體系。

「乘坐直升機出行有較大的市場發展空間。未來,隨着eVTOL大規模商業運營,將有助於降低空中出行成本,使其成為一種普適性的交通方式。我們也將基於多年來直升機飛行運營經驗,緊盯行業發展動向,加快相關領域佈局。」蔡武羣表示,預計三五年內搭乘eVTOL通勤有望成為現實。為此,相關航空器起降場地建設應更加系統化佈局;應持續加大市場培育、強化公眾交流與空中飛行安全知識普及,持續完善產業生態。

趙柯表示,须發揮好有為政府作用,主動承擔「第一推動者」角色,強化制度供給和政策引導,加大資源投入和要素保障,同步推進市場培育與技術攻關,持續提升監管能力,使「監管—市場—技術」相互促進,以加快構建支撐產業成長的良性生態,推動低空經濟有序健康發展。目前,深圳正聯合相關部門,有序推進各項試點工作,培育低空經濟新增長點。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