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14 01:36
閲讀提示
近年來,廣東省綠色發展步伐持續提速,為環保產業快速發展提供了動力和空間。隨着政策的持續加碼和需求的穩定提升,一批領軍企業大力開展技術創新提高產品核心競爭力,優化產業佈局強鏈穩鏈。「生態美」與「產業興」雙向奔赴驅動環保產業加速升級。
在廣東省江門市維港環保科技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低值廢塑料化學回收利用示範基地,固體廢料「變廢為寶」的場景不斷上演。「相比於傳統的焚燒技術20%~22%的能源利用率,這項技術的資源利用率高達60%以上,且大大減少了對空氣、土壤、植物等的污染。」公司執行董事、總裁李開顏説。
近年來,廣東省積極落實國家在生態環保領域出臺的新政策,積極引導企業加大環保研發投入。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步伐持續提速,為環保產業快速發展提供了動力和空間,一批領軍企業大力開展技術創新提高產品核心競爭力,優化產業佈局強鏈穩鏈。「生態美」與「產業興」雙向奔赴驅動環保產業加速升級。
吃廢吐金「不挑食」
「公司打造的這款廢塑料回收利用系統吃的是‘粗糧’,對PE、PP等其他固體廢棄物的垃圾塑料無需分類分揀。」李開顏向《工人日報》記者表示,這有助於對低殘值廢塑料實現「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處理,成效優於其他處理方法。「一噸廢塑料成本約為1200元,而通過該系統轉化成的產值超過2000元。」
2017年,維港將業務拓展到廢塑料化學循環領域,並依託江門市成鑫環保技術有限公司打造了低值廢塑料化學回收利用示範基地,總體資源化利用規模為20萬噸/年。維港創新打造的混流瞬間成膜技術,大大提高了系統在無氧熱解過程中的安全係數,且無氧熱解技術直接杜絕了有害物質的生成,熱解后分離出的產品種類多、資源化率高。
作為國內綜合危險廢物處置解決方案領域的行業龍頭,目前,維港的業務覆蓋16個省市及自治區,服務國內外56家綜合危險處置企業,總計60條危廢處置生產線,總設計處置規模超137萬噸。
這正是廣東環保產業加速發展升級的一個縮影。以維港所在的江門市為例,政策的持續加碼和需求的穩定提升吸引了眾多企業佈局環保產業,當地環保企業由原來不足百家快速增加到超過500家,已成為江門產業鏈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環保產業的快速發展,又為綠色發展提供了進一步的支持。今年1月,廣東公佈的2024年生態環境「成績單」顯示,在固廢處理領域,廣東已完成11個「無廢城市」建設試點,推行無廢生產模式,引導工業固廢源頭減量和就地就近資源化利用。
向新污染物「宣戰」
近年來,廣東生態環境質量持續高位改善,城市空氣質量優良率、國考斷面水質優良率等指標創歷史新高。但與此同時,以有毒有害化學物質的生產和使用為主要來源的新污染物,也給生態環境保護提出新挑戰。
新污染物是「繼霧霾、黑臭水體之后,生態環境保護必須啃的‘硬骨頭’」。2022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新污染物治理行動方案》,要求對新污染物開展調查檢測、風險評估和試點治理。
「當前,廣東正在大力推動‘綠美廣東’生態建設及水、氣、土污染防治攻堅戰和‘無廢城市’建設。」在廣東省環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王剛看來,生態環境保護治理攻堅戰的深化和針對生態環境新挑戰提出的系列新要求、新舉措,為環保技術創新與規模化應用提供了明確方向和廣闊空間。
「新型污染物的監測,需要多款質譜儀器來完成,國內市場之前一直處於被進口儀器壟斷的狀態。」廣州禾信儀器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助理粘慧青向記者介紹説,多年來,禾信不斷加大研發投入,持續對核心技術進行攻關,研發出多款質譜儀器,核心部件國產化率達95%,和國內多個科學儀器公司一起,打破了新型污染物監測領域的國外壟斷。
目前,禾信研發生產的質譜儀已經投入應用。「越來越多為人們提供生產生活主要用水的河流流域,開始應用質譜儀對水體中異味進行在線監測。通過快速在線監測水體中異味的成分和濃度,可配合有關部門精準找到污染源頭,並協助相關部門對污染進行及時應對處置。」粘慧青説。
「生態美」與「產業興」雙向奔赴
當前,廣東正通過強化高端環保裝備製造發展、環保科技創新、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對外合作推廣等方式,進一步助力環保產業發展。維港、禾信等一批鏈主企業正採取提高設備國產化率、高標準培養國產供應商、打造上下游企業協同合作模式等方法,實現企業營收增加和環境更加友好的雙向奔赴。
粘慧青表示,在生態環境部門一系列政策支持下,環保產業市場活力不斷提高,企業更加有底氣加大新型環保設備研發投入,加速國產替代和技術更新迭代,優化產業鏈佈局。「當前國內質譜儀器的研發生產還處於正在發展的階段,所以在降本的同時不能丟掉質量。」粘慧青説。
「維港正在以合資、收購等方式整合產業鏈。當前已達到設備95%以上國產化,產業鏈穩定了,固廢的來源和主要成分也能相對保證穩定,對企業降低成本也有幫助。」李開顏説。
同時,維港正在致力於打造上中下游產業鏈協同的發展模式。預計2026年建成生產的山東省濰坊市維港資源循環有限公司,將發揮產業鏈集聚效應。
王剛表示,面對新政策要求和市場需求,部分環保企業積極調整策略,以技術突破為牽引,提供更高效、低成本、高附加值的解決方案,不僅滿足了新市場需求,通過產業鏈整合打造協同發展模式,進一步優化成本與供應鏈穩定性,也實現了自身業務的快速擴張。同時,通過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對關鍵技術的持續突破,企業不僅提升了自身生產效率與產品質量,更催生了具有高資源利用率、低污染排放、高國產化率特徵的新質生產力,為環保產業升級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