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12 13:42
中國大型主題樂園版圖再次刷新。7月5日,中國首座、全球開園規模最大的上海樂高樂園正式開園迎客。這是繼2016年上海迪士尼樂園、2021年北京環球影城之后,國內進入運營狀態的第三座全球性的頂級主題樂園。
樂高樂園開放后,上海作為國內主題樂園「第一城」的地位,再獲鞏固。同時,也標誌着國內主題樂園市場的競爭,將更趨白熱化。
樂高的影響,不止在樂園內
同樣是具有全球品牌度的主題樂園,迪士尼和樂高樂園的定位有着明顯差異。前者覆蓋全年齡段客羣,而后者則是專為2-12歲親子家庭打造的樂園。正是這種差異化的定位,讓迪士尼和樂高完全能夠在上海共存。
作為全球第11座樂高主題樂園,上海樂高樂園不僅「大」——佔地面積遠超日本、馬來西亞等亞洲項目,成為全球最大樂高樂園,更匯聚了多項「全球首發」與「全球唯一」的亮點項目,將品牌自身特點和中國文化IP進行了恰當融合。
如「樂高樂園創想世界」和「樂高悟空小俠」兩大主題區為全球首發。創想世界大樓外立面由95塊750倍巨型樂高積木組成,門前矗立着高26米、重136噸的全球最高樂高人仔「搭搭」,成為樂園標誌性建築;悟空小俠主題區則以《西遊記》為靈感,將金箍棒元素與樂高拼搭藝術結合,帶遊客沉浸式感受中國傳統文化魅力。據悉,樂園內80%景觀融入了中國元素。
而且,一家大型樂園帶來的綜合影響,遠不只是侷限於樂園之內。上海樂高樂園選址金山區北部楓涇古鎮旁,串聯區域「南、中、北」立體規劃。北部G320文旅連廊融合楓涇古鎮人文底藴與樂高創意體驗;中部廊下、呂巷等地依託農業資源,打造「親子微度假」生態,與樂園共享家庭客羣;南部濱海地區憑藉金山三島、沙灘漁村等資源,佈局水上運動、民宿,實現「日遊樂園、夜宿沙灘」的全時段消費。
同時,楓涇地處滬浙交界,是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的「黃金節點」,憑藉便利的綜合交通條件,可輻射上海、蘇州、杭州等核心城市超1億人口。有分析稱,長期以來,金山區以化工產業為主導,傳統工業模式面臨轉型壓力。而樂高樂園的落子,成為破局關鍵,可有效帶動金山區產業結構的轉型。有數據顯示,今年暑期金山區上海本地旅客的酒店預訂佔比僅三成,超七成為外省市旅客,而在去年同期,上海本地旅客預訂佔比超過五成。
對上海而言,隨着樂高樂園的開放,整座城市的主題樂園綜合競爭力進一步提升,也將給上海的消費活力提供新支撐。這方面,迪士尼樂園就是非常成功的先例。有報告顯示,2016年6月~2019年6月,上海迪士尼樂園固定資產投資對上海全市GDP年均拉動0.13%,樂園消費對上海全市GDP年均拉動0.21%,樂園年均直接提供就業崗位1萬余個,年均間接提供就業崗位超過6萬人次。
上海何以成為主題樂園的「樂土」
從迪士尼到樂高,上海主題樂園的「上新」,還在繼續。
今年4月,亞洲首個、全球最大的小豬佩奇户外主題樂園項目正式官宣落户上海崇明區長興島,項目佔地面積達290畝,預計於2027年建成開業;上個月,國內首個以航空科幻IP為核心的沉浸式文旅項目——《南天門計劃》AI科幻樂園宣佈落户上海臨港,計劃於2025年底正式開園;年初,運營超40年的上海錦江樂園開啟閉園改造,將引入國際知名IP「哈利・波特」,預計於2027年完成升級改造工作並重新開放。
應該説,無論是主題樂園的數量,還是質量層次,上海都可以稱得上是國內主題樂園的「第一城」。在去年舉行的第六屆中國主題公園發展論壇上,共有十座樂園獲得「2024年中國最佳主題公園」稱號。其中,上海獨佔三席(上海迪士尼樂園、上海歡樂谷、上海海昌海洋公園),成為入選主題樂園數量最多的城市。
為何上海會成為主題樂園的熱土?首先,還是由地理位置和區域綜合發展水平所決定的。大型主題樂園選址上海,不單單是看中上海作為超大城市的市場空間,也更是因為上海領銜的長三角地區,是中國整體收入水平最高、消費活力最強的區域。如樂高樂園選址金山區,距離上海市中心1小時車程內,周邊的江蘇、浙江和安徽,就有近5500萬潛在消費者。
其次,上海作為中國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鏈接全球資源的能力和營商環境的國際化水平都首屈一指,這也為全球頂流樂園落子提供了外在的條件保障。
要特別指出的是,像迪士尼、樂高樂園這類有着全球IP效應的頂級樂園,它本身就是城市對外開放和國際化水平的一張重要名片,也具備吸引國際遊客的能力。像之前免籤政策實施后,韓國遊客「扎堆」上海,其中重要一站就是迪士尼樂園。作為中國入境旅遊「第一站」,上海自然就成了全球大型主題樂園選址的理想之城。
不過,也正因為大型主題樂園對於一個地方的市場空間、消費水平,以及配套的資源保障能力等有着較高要求,過去十多年,儘管不少城市都釋放了要爭取迪士尼或樂高的信號,但同時實現迪士尼、樂高樂園開放運營的,目前僅有上海。
國內樂園經濟的競爭日趨激烈
過去一段時間,受內外部因素的影響,國內主題樂園的建設及運營狀況等,都遭遇一定的衝擊。但眼下,正處於快速升溫的階段。
如媒體報道,就在上海樂高樂園開園的同日,廣州的星紀世界南湖樂園在升級改造后開園迎客。僅6月單月,就有青島東方伊甸園、上海耀雪水世界室外樂園、江西吉安歡樂世界、蘇州樂園水世界4座樂園開園運營。而深圳樂高樂園最大單體建築也於日前成功封頂,距離開放又近了一步。
不過,大型主題樂園在國內的分佈主要還是集中於「四極」。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0月份,我國共有385座主題公園,其中87座是特大型和大型主題公園。鑑於競爭力評價所需資料的可獲得性,最終有86家被《2024中國主題公園競爭力評價報告》納入評價。這86家中,長三角以19家、佔比22%的規模位居榜首;京津冀、珠三角與成渝城市羣則均有6家。説到底,是因為這些地方人口密集,具有突出的超大市場優勢,且消費活力較強。
隨着消費的重要性日益凸顯,越來越多的地方都意識到「樂園經濟」在提振消費上的重要價值。不誇張地説,大型主題樂園已成為一個重要的消費基礎設施。這是因為,相較於傳統主題樂園依賴門票收入的模式,主題樂園的溢出效應以幾何級數釋放。中國主題公園研究院數據顯示,主題公園每1元的收入能夠帶動城市3.8元的收入,從而拉動上下游產業6元至15元的收入。有報告預測,中國遊樂園市場規模將在2025年突破1500億元,到2030年有望衝擊3000億元,年複合增長率超12%。
同時,主題樂園的競爭激烈性也在明顯提升。一方面,整體的市場供應在快速增加,能真正贏得市場、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只能是那些具備特色、能跳出同質化窠臼的樂園;另一方面,在經歷了市場啓蒙階段后,中國消費者對樂園的需求也在發生變化,這要求樂園在運營創新上必須具備「與時俱進」的能力。如上海也明確提出,推動世界級主題公園矩陣提質升級。
顯然,樂園經濟的競爭越是激烈,消費者的選擇越是豐富,而最后的「贏家」,也必然是中國經濟和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