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新冠疫苗」之王科興生物派發鉅額分紅,七年內鬥迎來終局?

2025-07-11 17:55

7月9日,停牌逾六年的科興生物(NASDAQ:SVA)上演了一場控制權爭奪的終極對決。股東投票通過賽富基金提案,罷免由李嘉強主導的現任董事會,並選舉以創始人尹衞東陣營為核心的新十人董事會。然而會議剛落幕,李嘉強即向媒體迴應該決議「不合法」,雙方圍繞董事會合法性的死結仍未解開。

這場衝突的導火索源於科興生物於7月初拋出的「清倉式分紅」計劃——總額最高75億美元(約538億元人民幣),每股分紅上限達124美元,相當於停牌前股價6.47美元的19倍。首期每股55美元的股息已於股東大會前支付,股息率高達850%,逾33億美元現金湧入股東賬户。

如此天價派現,實為新冠疫情期間天量利潤的集中釋放:2021年其疫苗收入飆升至193.75億美元,淨利潤暴增7572%至84.67億美元,但2023年迅速跌入虧損,非新冠業務收入始終未突破2億美元/年。分紅后,公司現金儲備消耗超七成,僅剩約20億美元維持運營,幾乎掏空疫情積累。

這場分紅本質是兩大資本陣營的終極博弈,控制權爭奪始於2016年,李嘉強在2018年通過積累股份參與了對董事會的爭奪,並在2025年1月英國樞密院推翻「毒丸計劃」后進一步鞏固了其在公司中的地位。

停牌2000余天的股東雖獲現金補償,但科興新冠疫苗已停產,研發投入連續萎縮,疊加審計機構辭職、年報難產,退市風險高懸,科興的未來仍深陷資本與法律博弈的迷霧中。

850%股息率,疫情紅利耗盡后的「清倉式」分紅

7月9日,科興生物召開特別股東大會。股東投票通過了賽富基金(SAIF)提出的兩項提案:罷免現任董事會成員,並選舉SAIF提名的十位資深董事候選人進入董事會,尹衞東陣營佔據絕大多數席位。

此次董事會洗牌前,科興生物拋出總額最高7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38.51億元)的「清倉式」分紅方案,被市場視為爭奪股東支持的策略,也可能意在掏空現金以削弱對手未來控制權。

科興生物的特別股息方案堪稱資本市場罕見案例,每股55美元分紅對應停牌前6.47美元股價,收益率高達850%;若疊加后續擬派發的每股19美元及20-50美元股息,總分紅上限將達每股124美元,相當於股東每持1美元股票可獲得19美元現金返還。

截圖來自科興生物公告 截圖來自科興生物公告

如此規模的派現並非憑空而來,其源頭直指新冠疫情期的業績爆發——2021年,憑藉主力產品新型冠狀病毒滅活疫苗克爾來福®在全球60余國獲批使用,實現營收193.7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280.33億元,歸母普通股股東淨利潤為14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959億元,同比增速分別達3694%和7572%。這一數字超過公司2015-2020年六年利潤總和的60倍,日均盈利超2300萬美元。

然而鉅額收益未能轉化為可持續增長。隨着全球免疫屏障建立,疫苗需求斷崖式下跌。2022年,科興生物營收驟降至15億美元,2023年甚至虧損7900萬美元。

現金流方面,子公司科興中維通過「專利費用」渠道將資金轉移至開曼母公司,截至2025年中賬面積壓103億美元現金。此次分紅實質是疫情紅利的集中釋放——33億美元首期派現已消耗積壓現金的三分之一,后續若按上限派發,基本清空儲備。

更深層矛盾在於產品結構失衡。儘管科興擁有四款WHO認證疫苗(甲肝疫苗孩爾來福®、脊灰sIPV疫苗、水痘疫苗及新冠疫苗),形成抗病毒、腫瘤免疫等領域的10余種產品矩陣,但非新冠產品收入始終未突破2億美元/年。

2024年財報顯示,公司海外拓展雖使外銷收入增長84.33%,但總營收仍同比下降1.97%。當管理層選擇將現金全數分配而非投入研發時,無異於承認轉型失敗——分紅后科興將僅剩年收入不足2億美元的非新冠業務,幾乎淪為殼公司。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