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特朗普威脅徵收200%藥品關税 分析師警告重大不利影響

2025-07-11 16:48

財聯社7月11日訊(編輯 卞純)美國總統特朗普本周威脅將對進口藥品徵收高達200%的關税。儘管他強調,這些關税不會立即生效,而是會有「大約一年到一年半的寬限期」。但分析師仍然警告稱,這將給藥品行業帶來重大不利影響

據央視新聞報道,當地時間7月8日,特朗普在內閣會議上表示,「我們很快將在醫藥領域宣佈一些重要舉措」。

特朗普稱:「我們會給相關企業大約一年到一年半的時間來調整,之后他們將面臨關税。」他補充稱:「如果他們必須將藥品和其他相關產品進口到國內,關税將高達200%。」

醫藥行業將遭受重大不利影響

分析師警告稱,如此高的税率可能會大幅推高藥品價格,並侵蝕藥企的利潤率

巴克萊周三在一份報告中寫道:「200%的關税將推高生產成本,壓縮利潤率,並有可能導致供應鏈中斷,從而令美國消費者面臨藥品短缺和價格上漲。」

瑞銀分析師日前指出,對於在美國境外生產藥品的企業來説,企業利潤率將受到「顯著的負面影響」。

投資公司RockCreek Group的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Afsaneh Beschloss周二表示,高額的藥品關税將對患者造成「災難性的打擊」。

「這對每個人來説都是潛在的災難,因為我們需要這些藥物,而這些公司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在美國生產這些藥物,」 Beschloss在一檔節目上表示。

據行業貿易組織美國藥品研究與製造商協會(PhRMA)的研究,對進口藥品僅徵收25%的關税,估計就會使美國藥品成本每年上漲近510億美元,藥品價格上漲12.9%。該組織周三猛烈抨擊了特朗普的關税威脅。

關税「寬限期」無濟於事

醫藥產品由於其關鍵性質,通常被排除在貿易關税之外。然而,特朗普一再指責稱該行業存在不公平定價行為,並敦促企業將藥品生產遷回美國。

作為迴應,包括諾華、賽諾菲、羅氏以及總部位於美國的禮來和強生在內的全球製藥公司已承諾在美國進行大筆投資。

然而,瑞銀指出,美國政府所謂的12至18個月的藥品關税寬限期「不足以」讓藥企將生產轉移到美國本土

「我們通常認為,將商業化規模的生產轉移到新地點需要4至5年的時間。」 瑞銀分析師寫道。

藥企密切關注事態發展

醫藥行業目前正在等待本月末的更多細節,屆時「232調查」的最終結果將出爐。與此同時,藥企別無選擇,只能密切關注形勢,併爲各種可能的結果做規劃。

今年4月,特朗普政府啟動針對進口藥品的所謂「232條款」調查。該調查將涵蓋所有藥品進口,包括成品仿製藥和原研藥,以及用於生產這些藥品的成分。

「232調查」指美國商務部根據1962年《貿易擴展法》第232條款規定的授權,對特定產品進口是否對美國國家安全造成威脅進行立案調查。這項調查允許美國總統限制被認為對國家安全構成威脅的產品進口。歷史上,美國多次依據 「232條款」 調查結果徵收關税。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本周二在內閣會議后表示,藥品關税細節「將於月底公佈」。 他表示,針對藥品等特定行業的調查將在7月底完成,屆時總統將制定政策,以決定如何實施。

羅氏的一位發言人表示,該公司正在「密切關注事態發展」,並與利益相關者合作,以 「倡導解決患者獲取(藥品)障礙的政策」,並打造 「一個更加公平、更可負擔的醫療保健生態系統」。

這家瑞士製藥巨頭此前曾表示,特朗普的藥品定價令可能會危及其在美國的投資。不過,該公司周三指出,擬議中的融資將使其能夠繼續擴大在美國的製造業務。

拜耳公司也表示,正密切關注「各項關税公告」,並專注於確保其供應鏈安全並「最大限度地減少任何潛在影響」

與此同時,諾華公司表示,它將繼續與美國政府和貿易協會合作夥伴合作,並且其在美國的投資計劃「沒有變化」。

豁免希望仍存

不過,藥品行業獲得特定豁免的希望仍然存在。該行業一直尋求在全行業範圍內免除關税。但隨着這一可能性逐漸消退,人們現在將注意力轉向了與特定國家達成的貿易協議,以作為潛在的緩衝

上個月宣佈的美英貿易協議雖然內容有限,但表示雙方將「根據第232條款的調查結果,就英國藥品和藥品成分的優惠待遇進行談判」。

瑞士和歐盟的製藥公司也有望在未來的貿易協議中獲得類似的條款。

近日有報道稱,美國和瑞士之間的貿易協議草案包含一項條款,即在正在進行的國家安全調查中,該歐洲國家將獲得優惠待遇,以避免對醫藥出口徵收的關税。

另有報道稱,歐盟願意與美國達成一項貿易安排,同意美方對大部分歐盟出口商品徵收10%的統一關税,但希望美方在製藥、酒精、半導體和商用飛機等關鍵領域實行更低税率。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