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東陽光:液冷疊加具身智能或創歷史最佳業績 戰略定力驅動長期主義

2025-07-11 15:22

近來,A股、港股均呈現量價齊升的態勢,7月10日上證指數更是站穩3500點。就在資本市場一路高歌之際,隨着半年度業績預告披露窗口期開啟,上市公司2025年上半年業績備受市場關注。電子新材料巨頭東陽光(600673.SH)正以超預期的業績增長,驗證戰略轉型的前瞻性。

7月10日晚間,東陽光拋出了一份亮眼的業績預告:2025年上半年預計實現歸母淨利潤5.83億元至6.63億元,同比增幅高達157.48%至192.81%;預計實現扣非淨利潤4.71億元至5.51億元,同比增幅最高超200%。

業內人士指出,東陽光不僅刷新了自身歷史同期業績紀錄,更驗證了其向智算中心液冷及人形機器人領域戰略轉型的成功路徑。同日,東陽光還公佈了員工持股計劃及參與關聯方東陽光藥向參股公司長江藥業換股H股的合併換股事項的公告,在股價上行、業績高增與資本運作的多重利好下,東陽光正以「技術+產業」雙輪驅動模式,加速競逐未來計算革命與智能製造賽道。

傳統與新興業務雙輪驅動業績騰飛

2025年上半年,東陽光傳統業務板塊延續強勢表現。第三代製冷劑(HFCs)作為當前的主流製冷劑,行業供需結構持續改善,配額管控下供給受限,而全球市場需求攀升推動價格走高。東陽光作為國內配額頭部企業,充分受益於這一趨勢,為公司經營利潤的顯著提升提供了強力支撐。與此同時,隨着數據中心與儲能行業對電子元器件的需求激增,帶動公司積層箔與化成箔產能產能穩步釋放,規模效應漸顯,成本結構進一步改善。

值得一提的是,東陽光在智算中心液冷及人形機器人領域的戰略佈局已開始結果。一方面,公司與中際旭創聯合成立合資公司,整合資源,打造從技術研發到市場推廣的完整生態體系;另一方面,具身智能機器人業務今年上半年已實現營業收入,初步顯現成效,為公司新增長曲線奠定堅實基礎。

「東陽光的業績預告超出了市場普遍預期。」一位長期關注該公司的市場人士表示:「傳統業務穩健增長與新興業務突破的雙重效應,使公司完成了從扭虧為盈到高速增長的華麗轉身。」

液冷技術佈局進入收穫期 與中際旭創協同發力

具體來看,東陽光在液冷領域的前瞻佈局已成為業績增長的新引擎。

隨着英偉達新一代AI芯片GB300單卡功耗達到1.4kW,甚至Rubin版本可能激增至1.8kW,液冷技術正從「可選」變為「必選」。市場研究機構IDC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中國液冷服務器市場規模達12.6億美元,同比增長98.3%,預計2023-2028年複合增長率將達47.6%,2028年市場規模將突破百億美元。

在數據中心液冷領域,東陽光的佈局可謂深遠。早在2016年,東陽光就對冷板式液冷和浸沒式液冷進行戰略佈局,申請了多項專利,並向市場推出多個牌號的電子氟化液產品。而技術實力也構成東陽光的核心競爭力,其開發的1200W芯片液冷散熱案例可滿足當前最高功耗芯片的散熱需求,並已儲備1400W冷板散熱技術和國內領先的相變浸沒液冷技術。

值得一提的是,在戰略協同方面,東陽光與中際旭創的深度合作尤其值得關注。兩家公司聯合成立合資公司,整合資源打造從技術研發到市場推廣的完整生態體系。更引人矚目的是,中際旭創董事長通過豐禾盈暉戰略入股東陽光並簽署一致行動協議,為雙方在數據中心温控與光通信領域的協同創造了有利條件。

此外,為鞏固技術優勢,東陽光於6月17日宣佈以9000萬元自有資金增資認購縱慧芯光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持股比例達2.575%。通過參股光芯片企業,公司正補全數據中心液冷散熱版圖,開發更高效可靠的整體解決方案。

光谷東智子公司落地 具身智能機器人實現商業化突破開啟新增長曲線

具身智能機器人業務是東陽光戰略轉型的另一個關鍵支點。

具身智能機器人作為人工智能的物理載體,正成為全球科技巨頭競相佈局的賽道。上半年,東陽光持續加速在具身智能領域的佈局,與智元機器人、北武院等聯合成立光谷東智子公司,打造機器人數據採集中心與場景驗證平臺。

而這一佈局已初顯成效。2025年上半年,該板塊已實現營業收入,首批訂單落地,標誌在傳統業務提供穩定現金流的同時,機器人業務的開花結果為東陽光打開了更為廣闊的成長空間。

此前,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將聚焦智能製造、康養陪護及危險作業場景,推動機器人解決方案的規模化應用。

戰略定力驅動長期主義 黃仁勛預言下的技術卡位

為鞏固轉型成果,東陽光同步推出2025年員工持股計劃,覆蓋公司董事(不含獨立董事)、監事、高管及核心骨干人員。該計劃遵循公司自主決定、員工自願參加的原則,具體參與人數、名單將由公司遴選並根據員工實際出資情況確定,旨在充分調動公司員工對公司的責任意識,吸引和保留優秀管理人才和核心骨干員工,增強員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和凝聚力,激發公司的發展潛力,從而確保公司發展戰略的實現,促進公司長期、持續、健康發展。

另一方面,東陽光作為東陽光藥、長江藥業的參股股東,將參與本次合併換股H股事項,也將有利於實現其分享東陽光藥上市的潛在收益。

分析人士指出,東陽光的轉型路徑與英偉達CEO黃仁勛「計算革命屬於散熱與能效極限解決者」的預言形成共振。通過液冷技術卡位AI算力基礎設施,以具身智能切入智能製造生態,公司正構建從材料到系統、從硬件到服務的全鏈條競爭力。

「東陽光在智算中心液冷、人形機器人等領域的多元化佈局,疊加傳統業務復甦,為其提供了穿越周期的成長韌性。」上述市場人士表示,在AI與智能製造的浪潮中,公司的「長期主義」戰略或將為其贏得更廣闊的未來。隨着全球數據中心建設加速及機器人應用場景拓展,東陽光有望憑藉技術積累與產業協同,持續受益。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