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11 10:06
智通財經APP獲悉,Canalys最新數據顯示,2025年第一季度,中國內地在雲基礎設施服務上的支出達到116億美元,同比增長16%。AI相關需求已成為推動企業向雲端遷移的主要動力。為把握這一增長機遇,雲廠商正積極加大對AI基礎設施和模型研發的投資。為彌合AI大模型能力與實際業務需求之間的差距,廠商正採取多種戰略路徑,包括開源AI模型、拓展合作伙伴生態、推出AI智能體開發平臺等。
在其最新發布的《企業AI合同數據庫》中,Omdia記錄了多項中國內地企業與雲廠商之間的新合作案例,企業正通過部署預訓練的即用型模型及相關服務,加速其AI落地進程。2025年第一季度,阿里雲在中國內地雲服務市場中佔據33%的份額,華為云爲18%,騰訊云爲10%。
2025年第一季度,中國內地雲基礎設施服務市場持續加速發展。隨着企業加快AI部署,雲服務市場的潛力正不斷釋放。AI大模型對算力的巨大需求,正在顯著推動企業對基於雲的GPU資源的依賴。
客户對AI的旺盛需求正在重塑雲計算的應用方式。Canalys高級總監 Rachel Brindley 表示:「AI正在全方位推動企業加速上雲。一方面,原本依賴本地數據中心的組織,正將AI相關工作負載遷移至雲端;另一方面,已經部署雲架構的企業也在持續將AI能力融入自身的數據系統與業務流程,帶動對GPU資源、IaaS服務及基礎模型能力的長期需求。」
與此同時,AI大模型的持續迭代正推動AI能力向更具實用性的方向發展。爲了更好地契合實際業務需求,雲廠商正在探索多種戰略路徑。例如,阿里雲已全面開源其Qwen 3模型,試圖通過開放與生態擴展,加速AI的採納與商業化。其他廠商則加快AI智能體平臺的開發,推動AI能力在實際場景中的系統化交付。騰訊雲推出了「騰訊雲智能體開發平臺」,華為雲則發佈了「ModelArtsVersatile」,這些平臺均提供了可適配不同業務場景的開發框架,助力企業更好地集成與規模化部署AI解決方案。
Canalys高級分析師章一表示:「頭部雲廠商正積極探索AI落地路徑,一方面通過模型開源釋放能力、構建生態,另一方面藉助智能體平臺加快任務執行與場景交付。這兩種路徑:生態擴展與應用交付,正在成為AI能力轉化為業務價值的關鍵模式。」
隨着AI產品化進程加快,生態合作伙伴的重要性日益凸顯,無論是通過模型開源還是智能體部署,都在推動AI能力與業務價值的融合。2025年第一季度,由合作伙伴驅動的雲服務收入佔整體市場的25%。隨着生態協作成為AI商業化的核心推動力,這一佔比預計還將持續上升。
2025年第一季度,阿里雲繼續穩居中國內地雲服務市場首位,市場份額達33%,同比增長15%。其AI相關工作負載已連續七個季度實現三位數增長,成為其雲業務的核心引擎。今年4月,阿里雲發佈首個具備「思考」與「非思考」模式動態切換能力的混合推理模型Qwen3,並將該系列共八個模型全面開源,進一步強化其AI生態建設。作為國際化戰略的一部分,阿里雲自5月起面向中國企業啟動「出海加速大會」系列活動,推動平臺在全球範圍的應用拓展。與此同時,其全球佈局也在持續推進——7月宣佈在新加坡設立首個全球AI能力中心(AIGCC),在馬來西亞啟用第三座數據中心,並計劃於10月前在菲律賓上線全新數據中心。
華為雲作為中國內地第二大雲服務商,在2025年第一季度實現18%的營收同比增長,市場份額提升至18%。6月,華為雲推出多項AI技術更新,包括發布基礎模型套件的最新版本「盤古5.5」,覆蓋自然語言處理(NLP)、計算機視覺(CV)、多模態學習、預測分析與科學計算五大核心領域,推理效率提升達八倍。同時,華為雲還推出企業級智能體開發平臺「ModelArts Versatile」,通過場景化模板簡化AI智能體的開發流程。為進一步壯大生態體系,華為雲還發布了一項總額達1.5億元人民幣(約合2100萬美元)的生態激勵計劃,聚焦昇騰AI服務、GaussDB數據庫等四大核心方向。其雲市場KooGallery也獲得顯著增長,年交易筆數突破百萬,超過一半客户通過該平臺完成交易。
騰訊雲在2025年第一季度的市場份額為10%。受限於內部資源優先級安排,其GPU供給一度緊張,短期增長受到一定影響。6月,騰訊雲對其混元大模型Turbo S與T1進行迭代升級,其中Turbo S已躋身全球Chatbot Arena評測前八。公司還推出了「騰訊雲智能體開發平臺」(TCADP),平臺集成其自研大模型,並支持接入DeepSeek-R1、V3等高性能模型,助力智能體應用的快速開發與落地。在國際市場方面,騰訊雲於日本新增一個雲區域,設立該國第三個可用區,進一步加強其在亞太市場的服務能力,推動區域雲服務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