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10 16:54
全球競爭力突破是本輪創新葯行情核心驅動力,行業進入估值修復
全球競爭力突破,是本輪創新葯行情核心驅動力
年初至今,港股創新葯指數上漲69.39%,恆生綜合指數上漲19.11%。創新葯指數大幅跑贏大市。 我們認為,本輪超額收益主要驅動因素是:1)中國創新葯全球競爭力突破,對外授權爆發,多個重磅產品即將在美 國上市銷售;2)國內醫保和商業保險相關支持政策預期;3)以百濟神州、信達生物為代表的頭部公司走向盈利。
年初至今,港股創新葯指數PS、PB大幅提升。需要注意的是,PS由於受到未盈利標的影響波動較大,我們同時列出 PB供參考。目前PS、PB回到歷史中位水平左右。
回顧禮來和Chugai的股價和PS,可以看到,在大產品驅動下,PS會顯著提升。禮來從21年的5x PS提升到 15x PS。Chugai從23年4x PS提高到11x PS。我們認為目前中國創新葯處於全球競爭力突破的時點,PS顯著 提升是必然的,尚不言頂。需要提示的是PS估值自身的彈性幅度較大,我們更推薦投資者關注個股DCF估值。
中國創新葯資產基本完成第一輪估值修復
Argenx與百濟神州可比性較強,權益調整后峰值銷售預期接近,當前市值也接近,Argenx市值329億美元,百濟神州市值291億 美元,低於Argenx。百濟神州初步完成第一輪估值修復,后續BTK CDAC、CDK4i、PRMT5/MAT2A 抑制劑迅速推進,研發管線 潛力十足。
其他中國頭部biotech,如信達生物、康方生物、科倫博泰、百利天恆、新諾威等,產品均有百億美金銷售潛力,而當前市值顯著 低於Argenx,我們認為中國創新葯資產仍有較大重估空間。考慮到中國創新葯企收入快速增長及海外市場的拓展空間,我們預計 未來5-10年將有一批公司進入全球top30序列。
全球市場極具吸引力,中國創新葯全球化產業趨勢明確
中國創新葯出海的重要動力:追逐全球市場
據統計,2021年全球創新葯市場約8300億美元,其中美國創新葯佔比超50%,是創新葯最重要的終端市場。 從藥品銷售佔比看,中國創新葯佔藥品銷售11%,遠低於美國的79%。
中國企業臨牀試驗開展數量迅速提升
據IQVIA數據,總部位於美國的企業啟動的全球臨牀試驗自2013年以來一直佔據全球最高比例,2024年共啟動1920項臨 牀試驗,佔比35%。來自歐洲的企業在全球新啟動臨牀試驗中佔比持續下降,目前已由2009年的44%下降至2024年的 21%。 中國企業臨牀試驗佔比近年來快速提高,全球佔比由2009年的1%提高至2024年的30%,2024年共啟動1669項臨牀試驗。
2024年,總部位於中國的申辦者共啟動了1669項試驗,與2023年基本持平,其中83%的試驗在國內進行。大多數中國 公司僅在中國境內有試驗點,而有17%的公司在其參與的試驗中包含了海外中心。其中約207項試驗中心全部位於國外。 2024年,中國總部公司啟動的臨牀實驗中傳染病和腫瘤試驗最為突出,分別佔2024年全球試驗份額的33%和39%,相比 2015-2019 年期間佔比大幅增長。
中國獲批NAS數量持續提高
2024年,全球共有65種新型活性物質(novel active substances)上市,近5年總數達381種。根據后期管線中的分子和歷 史成功率,預計未來五年平均每年將有65-75種NAS上市。美國仍是目前獲批最多的地區,2024 年共有 48 個NAS在美國 上市,五年獲批總數達273。與2015-2019年期間相比,2020-2024年獲批數量增加22%。 中國2024年共獲批35個NAS,過去五年獲批數量達到188個,與2015-2019年的128個相比提高47%,過去5年獲批NAS已 經超過日本。
中國獲批NAS數量持續提高
2025 年美國臨牀腫瘤學會(ASCO)年會將於美國東部時間 5 月 30 日至 6 月 3 日在芝加哥以線上結合線下的形式拉開帷 幕。本次 ASCO 年會預計開展場次超 200 場,涵蓋 24 場口頭摘要專場(Oral Abstract Session)、24 場摘要速遞專場 (Rapid Abstract Session),13 場臨牀科學研討會(Clinical Science Symposium),16 場案例專題討論會,超 2700 篇 壁報(Poster)展示。
根據統計,今年口頭匯報研究中共有 73 項為中國研究,各專場分佈情況分別為:口頭摘要專場為 32 項,摘要速遞專場為 33 項,臨牀科學研討會為 8 項。就摘要重磅程度而言,廣受關注的 Late Breaking Abstract(LBA)中,中國研究為 11 項。數量和佔比相比往年都有明顯提升。高級別口頭報告中,臨牀科學研討會(Clinical Science Symposium)數量達到 8個,佔比17%,比例繼續提升。
25H1:中國創新葯出海創歷史新高
2020年后國內藥企license-out的首付款金額及交易總額也顯著增長。在2018至2019年間,首付款及總金額較低,主要由於當 時海外授權的藥物以仿製藥或生物類似藥為主,創新葯多處於早期階段。自2020年起,隨着國內創新葯企業的迅猛發展, license-out的首付款及交易總額大幅提升。從具體交易產品來看,20年后更多是創新葯的海外授權,同時部分產品已經在國 內進入商業化階段,在海外開展臨牀及獲批成功率較高。2025H1,license-out交易的首付款總額達到33億美元,交易總金額 則達到480.9億美元,呈快速增長趨勢。
未來BD將呈現多元化佈局趨勢
對外合作模式多元:NewCo、併購、授權、聯合開發並存,適配不同發展階段企業。恆瑞醫藥開啟NewCo出海新模式,通過 與海外資本合作,恆瑞成功組建了「Hercules CM Newco」,並將其GLP-1產品組合除大中華區以外的全球權益進行授權,總交 易金額高達60億美元。跨國藥企從「管線引進」轉向「直接收購資產或股權」,加速整合中國創新資源,亙喜生物以12億美元 被阿斯利康收購,BioNTech以9.5億美元收購普米斯。另有中國藥企保留海外市場主導權,與當地企業共建商業化渠道。君實 生物授權LEO Pharma在歐洲32國推廣特瑞普利單抗,自身仍持有上市許可並負責生產研發,實現「渠道換市場」。
地域多極:從美國主導向歐洲、日本等新興市場滲透。面對美國政策不確定性,中國生物醫藥企業需加強對美國市場依賴的風 險管控,積極探索歐洲、東南亞、中東等新興市場的授權合作與出海渠道,構建更具多元化的全球化戰略佈局。
技術即疾病領域多點突破:ADC、多抗、減重等前沿領域持續輸出。得益於工程化改造方面具有突出優勢,中國企業在ADC和 TCE雙抗領域優勢突出,ADC(抗體偶聯藥物)領跑,雙抗/多抗技術平臺受青睞。同時隨着TCE類藥物開始向實體瘤和自免進 行突破,近兩年已有多款藥物實現出海。減重領域,中國創新葯也開始出現突破。
中國多抗IO資產具備強競爭力,引領全球創新
AK112:臨牀數據展現巨大潛力,國際化穩步推進
我們組建了研究報告知識星球社羣,加入后您可以享受以下服務:
1、星球中分享最新、專業、深度有價值的行業研究報告、投行報告、白皮書、藍皮書、公司研報等。報告持續更新;
2、會員可以用提問方式單獨獲取需要的報告,滿足個性化需求;
3、星球中海量研究報告PDF高清版,無限制下載;
4、4000+會員使用的研究報告寶庫值得您信賴;
業務諮詢、商務合作:136 3162 3664(同微信)
温馨提示
應廣大粉絲要求,「報告研究所」成立了報告交流羣,歡迎各位公司、企業、投行、投資機構、政府機構、基金、創業者朋友加入!
這里能且不限於:「每日分享多篇研究報告、行業交流、報告交流、信息交流、尋求合作等......」
入羣方式:添加助理微信【touzireport666】,發送「個人紙質名片」或「電子名片」審覈后即可入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