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10 16:34
作為中國首家主要由民營企業發起設立的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民生銀行的大股東陣容正經歷深度調整:泛海集團徹底退出股東序列,立業集團持續增持至 4.945%、距舉牌線僅一步之遙,中國長城資產等AMC、基金及新民營企業股東陸續入局,這一系列「舊退新進」推動股東結構呈現多元化格局。
在此輪股東調整背后,民生銀行近年同步推進不良資產處置與經營轉型:2021至2024年累計處置不良資產3446 億元,現金回收率達 27.7%,並重點化解東方集團、「泛海系」等關聯不良;同時壓降高風險業務,轉向基礎業務與客户深耕等。
立業集團增持至臨界點,泛海離場
作為本輪股東結構調整中最受關注的新入局者,立業集團一路持續增持民生銀行股份。6月30日,港交所披露易顯示,香港立業集團有限公司以每股2.624港元的均價,通過場外交易購入1.99億股民生銀行H股,耗資約5.23億港元。香港立業集團成立於2003年11月,系深圳市立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立業集團」)旗下子公司。此次增持后,立業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持股比例突破4.9%,達4.945%,距離觸發舉牌義務的5%紅線僅一步之遙。
回溯立業集團增持軌跡,立業集團自 2023 年三季度末首次進入民生銀行前十大股東行列(持股 3.15%,位列第七)后,便開啟常態化增持。2024 年一季報顯示其持股比例已升至 4.49%,躍居第四大股東,且該比例在2025 年一季報中保持穩定,直至此次增持再次突破。
立業集團是一家採用 「產業 + 金融」 模式、業務涵蓋電力設備製造、新能源等領域、控參股子公司超百家且旗下有華林證券等企業、佈局覆蓋全國並輻射海外的綜合產業控股集團。
立業集團實控人為林立。公開資料顯示,「60后」林立為金融學博士,擁有會計師資格、AMAC 基金從業人員資格,有銀行、保險從業背景。曾任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監事,中國銀行深圳上步支行總稽覈、會計科長,中國銀行深圳濱河支行行長,深圳市中華貿易公司財務部經理,中國農業銀行河源市紫金縣支行會計,中國人民銀行河源市紫金縣支行信貸員。
林立除了擔任深圳市立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還有多個頭銜:華林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深圳前海微眾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深圳市創新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證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西藏自治區工商聯合會副主席、深圳市工商聯合會常委、深圳公益基金會主席、深圳市深商總會副會長,西藏自治區光彩事業促進會副會長等職務。2024年,林立已被股東大會選舉為第九屆民生銀行非執行董事。
與立業集團的持續加碼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泛海集團的徹底退場。在2023 年三季報時,泛海集團還以4.12% 的持股比例位列第六大股東。但在2025年4月民生銀行通過網絡直播召開的2024年業績交流會上,該行副行長黃紅日在迴應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提問時透露,根據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公司(中證登)提供的股東名冊,中國泛海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已基本不再持有該行股票,即已不再是主要股東。(詳見本報報道《民生銀行高管迴應21記者:東方集團、泛海集團貸款風險可控 訴訟有序推進》)在6月26 日的民生銀 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上,黃紅日面對股東詢問,再次確認,依據中證登提供的股東名冊信息,泛海控股集團已經不是民生銀行的股東。
股東多元化:AMC、基金、資管等機構密集入局
民生銀行股東結構的多元化特徵在數次調整中愈發清晰,既有老牌股東的策略適配,也有專業機構的新增入局。
作為發起股東之一的新希望系,其持股動態持續受到關注。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依據同花順梳理發現,1996年1月,民生銀行正式成立,新希望系掌門人劉永好作為發起人之一,參與了該行的設立。2014年12月,劉永好持股民生銀行的比例由8.38%降至7.69%。2015年至2017年,劉永好每年都在調整民生銀行持股比例,其間有增有減。2018年,劉永好減持了部分民生銀行股份,減持后的持股比例降至4.43%。直至2024年11月之前,劉永好持有民生銀行股份基本上保持在4%左右。
2024 年 11 月,新希望集團曾公告擬通過旗下新希望化工增持至 5% 以上,顯示出其對民生銀行長期發展前景的看好。新希望集團認為,民生銀行在金融市場中具有獨特的業務優勢和發展潛力,通過增持股份,可以進一步加強雙方在產業與金融領域的協同合作。不過,民生銀行2025 年一季報顯示新希望持股比例為4.18%,仍居第六大股東之位。
四大 AMC之一的中國長城資產則以專業化機構身份於近期官宣入局。在民生銀行6月27日的2024 年年度股東大會上,該行在審議的議案中宣佈:提名鄭海陽為民生銀行第九屆董事會非執行董事。據民生銀行此前公告,鄭海陽系現任中國長城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該行董事會祕書、副行長李彬迴應稱,根據公司章程,持有3%以上的股東有權提出董事候選人,目前長城資產已經達到該標準,所以該行董事會同意提名其為董事候選人,並且提交本次股東會。不過鄭海陽董事資格仍待金融監管部門覈准。
此外,該行管理層還表示,除了原有股東的增持以外,近半年來一些新的投資者已經成為民生銀行股東,包括部分基金公司、資產管理公司、保險機構以及新的民營企業股東。
近年聚焦不良資產處置與經營轉型
近年來,民生銀行致力於化解歷史不良資產,優化資產質量。
在不良資產處置方面,黃紅日在2024年股東大會上介紹,該行近年採取 「現金清收優先」策略,通過訴訟清收、抵押物處置、司法執行等強化現金回收效率,同時結合行業回暖調整轉讓策略。數據顯示,2021至2024年累計處置不良資產3446億元,實現現金回收953 億元(現金回收率27.7%),覈銷資產現金回收 345.7 億元。
關於東方集團和泛海集團的相關不良資產,黃紅日表示,東方集團2024年末在民生銀行的貸款余額為76.4億元,較2023年末減少19億元。同時,相關貸款的擔保物系北京地區土地、商業房地產等抵押物,抵押率較為充足。截至今年5月末,該行向法院就東方集團5筆案件提起訴訟,並且完成了相關財產的保全。該行表示,預計相關訴訟損失金額將不會太大,但具體金額視案件進展而定。
「泛海系」貸款方面,黃紅日介紹稱,截至2024年末「泛海系」在該行貸款余額為184.84億元,主要擔保物為武漢地區土地,武漢中心大廈在建工程抵押,包括部分商業地產和股權質押。截至今年5月末,民生銀行與武漢中心大廈開發投資有限公司,武漢中央商務區股份有限公司的2筆訴訟已經發布立案執行公告,與泛海控股集團的6筆訴訟已取得生效判決和予以執行的立案。黃紅日表示,「泛海系」在該行的存量違約貸款,抵押率較為充足,隨着房地產市場企穩回暖,相關資產回收或有所提高,但仍需觀察外部形勢的變化。
對於民生銀行2020年以前存量的「問題貸款」處置,董事長高迎欣在2024年股東大會上回應稱,此前經過三年的處置,已大部分解決相關風險,近兩年的壓力主要集中在房地產。黃紅日補充道,近年來民生銀行正在嚴控風險成本,近三年來新准入的客户不良生成率僅為0.43%,處於行業較好水平。不良壓力方面,除了房地產領域,當前零售、小微以及個體經營者由於經濟環境變化,存在還款壓力,但這也是銀行業共同面臨的問題。
經營轉型方面,民生銀行董事長高迎欣在股東大會上強調,近年來民生銀行對業務結構進行了較大的調整,對於早期高收益、高風險、不可持續的業務,在早前就進行了壓降,因此當前面臨的壓力相對更小。近年來,民生銀行已全面轉向基礎業務和產品,以抓客户、打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