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預見2025:《2025年中國火鍋行業全景圖譜》(附市場現狀和發展趨勢等)

2025-07-10 10:00

轉自:前瞻產業研究院

行業主要代表性公司:海底撈(06862.HK)、呷哺呷哺(00520.HK)、小龍坎、巴奴火鍋、蜀大俠、大龍燚等

本文核心數據:火鍋行業規模;火鍋競爭格局;火鍋發展前景

行業概況

1、 定義

火鍋是一種烹飪方式和餐飲形式。通常是以一個相對較大的鍋具(如銅鍋、不鏽鋼鍋等)作為烹飪器具,使用木炭、酒精、燃氣或者電等作為熱源,在鍋中加入湯底(如清湯、麻辣湯、番茄湯等),然后將各種食材(如肉類、蔬菜、豆製品、海鮮等)放入鍋中煮熟后食用。它的特點是食物在食用過程中可以持續加熱,食材多樣,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選擇食材和調料。

按鍋底類型分類,火鍋可分為清湯火鍋、麻辣火鍋、番茄火鍋、菌菇火鍋和酸菜火鍋。

2、 產業鏈剖析

從火鍋產業鏈上游來看,產業鏈上游主要是原材料供應商,包括農牧企業、食品供應商等,主要提供各類新鮮食材,如肉製品、蔬菜、水產品、豆製品、菌菇類等;部分火鍋品牌通過自建種植基地的方式帶來了顯著的競爭優勢和增長潛力。產業鏈中游主要涉及調味品與食材加工,火鍋調味料企業負責生產火鍋底料、蘸料等調味品,是火鍋風味的核心;火鍋食材加工企業對食材進行加工處理,生產速凍肉製品、魚糜製品、蔬菜製品等火鍋食材。產業下游對應餐飲服務與品牌運營,傳統火鍋餐飲門店為消費者提供堂食火鍋服務,是火鍋消費的主要場所之一。

火鍋產業鏈上游原材料供應商主要有新希望、澳亞新蘭、國聯水產華英農業等。產業鏈中游食品加工企業主要有安井食品海欣食品、升隆食品等;調味品企業主要有海天味業天味食品、頤海國際等。產業鏈下游火鍋代表性門店主要有海底撈、呷哺呷哺、小龍坎等。

3、 行業發展歷程

火鍋在我國曆史悠久,從先秦時期的原始形態,到三國時期魏文帝曹丕頒發的《賜皇子中部督詔》中最早記載 「温火鍋」,再到明清時期隨着辣椒傳入和地域特色凸顯,火鍋逐漸豐富多樣。20世紀初,重慶、北京等地的火鍋開始商業化,出現如「雲龍園火鍋」「東來順」等品牌,開啟了初步商業化之路,但發展較緩慢。20世紀80年代后,隨着經濟改革與開放,火鍋行業迎來快速擴張,川渝火鍋走向全國,各地火鍋流派百花齊放,連鎖經營模式嶄露頭角。進入21世紀,火鍋行業步入多元化、創新與資本化發展新階段,不僅有火鍋與其他餐飲形式的融合創新,還有自熱火鍋、外賣火鍋等新業態涌現,同時資本大量湧入,推動品牌擴張與市場整合。

4、 行業政策方向

近年來,國家出臺《餐飲業促進和經營管理辦法》、《關於促進餐飲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等政策,為餐飲行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宏觀環境和政策支持。政策鼓勵餐飲企業加大創新投入,推動菜品創新、服務創新和經營模式創新,為火鍋企業提供了更多的發展空間和機遇。在產業融合創新方面,政策鼓勵餐飲業與其他產業的融合發展,為火鍋行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例如,「火鍋+文旅」模式得到了政策的大力扶持,推動了火鍋消費場景的提升,促進了餐飲業與文化旅遊等產業的相互促進、協同發展。具體相關政策如下:

行業發展現狀

1、2024年我國火鍋市場規模突破6000億元

火鍋品類近幾年受市場需求增長及可擴張性,高標準化的獨特業務模式,成為餐飲細分中一大品類。根據紅餐大數據,2019年我國火鍋市場規模為5554億元,2020年至2022年,行業受新冠疫情衝擊,市場規模波動變化,2023年火鍋行業市場規模有所回溫,2024年市場規模達到6175億元,同比增長5.6%。

2、四川省門店數量佔比仍居第一,雲貴兩地佔比有所提升

火鍋門店數TOP10的省級行政區中,四川省以11%數量佔比位居全國第一。值得關注的是,雲南和貴州的佔比相比2024年有所提升,這或主要是由於酸湯火鍋和山野火鍋等熱門細分賽道的崛起,推動雲南和貴州火鍋門店數增長。

3、火鍋領跑企業中川渝火鍋佔主導

2025年5月,中國飯店協會在第十五屆中國火鍋產業大會上發佈《2025火鍋領跑企業TOP100名單》,領跑指數包含經營指標和評價指標兩大維度,其中經營指標包含2024年度營業額、直營門店數、加盟合作門店數、翻檯率;評價指數包含消費者口碑評分以及業內專家團評分。從地區上看,川渝兩地展現出強勁發展動力,來自兩地的企業佔據名單半壁江山,TOP10企業中佔7名。同時,來自北方及長三角地區部分品牌憑藉特色單品或創新產品在榜單內佔據一席之地。從品類上看,川渝式火鍋在TOP100上榜品牌中仍佔據主導地位,佔比達到60%。

行業競爭格局

1、競爭梯隊

按火鍋企業門店數量來看,門店數量在1000家以上的企業有海底撈、朝天門火鍋、重慶劉一手火鍋等,處於第一梯隊;門店數量在500-1000家之間的企業有呷哺呷哺、小龍坎等,在第二梯隊;門店數量少於500家的火鍋品牌有蜀大俠、大龍燚、巴奴火鍋等。

2、競爭派系

我國火鍋派系林立,主要分為川渝火鍋、雲貴火鍋、北派火鍋和粵式火鍋。傳統的川渝火鍋仍是市場主流,代表品牌如海底撈、小龍坎、朝天門火鍋等。自2024年起,以貴州酸湯、雲南酸湯和海南糟粕醋為代表的酸湯火鍋熱度持續攀升,各細分賽道均涌現了一批代表品牌,如王奮鬥貴州酸湯牛肉火鍋、滇牛雲南酸菜牛肉火鍋、太瓊糟粕醋·海南酸湯火鍋等。

行業發展前景及趨勢預測

未來,消費需求推動品牌化與連鎖化,頭部企業憑藉規模優勢鞏固市場地位,小火鍋、自助火鍋等高性價比細分賽道有望崛起;另一方面,產品創新成為競爭關鍵,企業需在口味、食材、服務上持續創新。同時跨界合作將帶來更多特色體驗,通過「火鍋+」的形式通過擴大品類來滿足消費者多樣性的需求,其中飲品、甜品、小吃是火鍋品牌最常增加的品類,這些品類與火鍋具有互補性,能有效提升人均消費金額。此外,數字化轉型加速,智能點餐系統、無人配送等技術提升服務效率與顧客體驗,健康化趨勢愈發明顯,低脂、低鹽、高纖維食材受青睞,營養搭配與養生元素成賣點。 前瞻初步測算,到2030年我國火鍋市場規模有望達到8296億元。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火鍋連鎖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新賽道研究、投資可行性研究、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產業大數據、智慧招商系統、行業地位證明、IPO諮詢/募投可研、專精特新小巨人申報、十五五規劃等解決方案。如需轉載引用本篇文章內容,請註明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更多企業數據、企業資訊、企業發展情況盡在【企查貓APP】,性價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業查詢平臺。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