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10 14:04
(文/解紅娟 編輯/張廣凱)
2023年由盈轉虧暴跌2991.35%、2024年再度下滑50.4%,連續兩年淨利潤下滑的海拍客也想上市了。
近日,母嬰垂直電商平臺海拍客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擬主板上市,中信證券為獨家保薦人。
與過往憑藉亮眼財務數據叩開港交所大門的企業形成鮮明對比,海拍客在招股書中披露的歷年業績表現十分慘淡,不僅營收增長乏力,更連續多年深陷虧損泥潭,財務數據堪稱「反面教材」。
據iFIND數據顯示,2022年至2024年,海拍客分別實現營業收入8.95億元、10.67億元、10.32億元,后兩年分別同比增長19.16%、下滑3.22%;分別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0.02億元、-0.52億元、-0.78億元,后兩年分別暴跌2991.35%、50.4%。
儘管海拍客在招股書中未明確歸因虧損,但其財務報表已顯露端倪——持續攀升的運營成本,成為吞噬利潤的核心黑洞。
以2023年數據顯示,海拍客實現收入10.67億元,但同期銷售成本就高達6.65億元,折算下來毛利僅4.01億元。
進一步計算,海拍客2023年的銷售及分銷開支、行政開支、研發開支分別為0.4億元、3.09億元和0.59億元,合計爲4.04億元,較其4.01億元的毛利高出0.3億元,也就是虧損0.3億元。
而疊加財務成本、其他開支后,海拍客越虧越多。
但不可否認的是,若成功上市,海拍客將成為母嬰垂直電商領域首個IPO案例。
阿里系「學徒」
海拍客的創辦人共有三位,分別是首席執行官趙晨、非執行董事吳濤和首席技術官肖建濤。
上述三位人士的共同之處在於,都曾在阿里巴巴擔任多個職位,其中,趙晨曾參與孵化阿里巴巴天貓國際;吳濤曾擔任運營專員;肖建濤於2012年8月至2015年4月在浙江天貓技術有限公司任技術專家,負責聚划算的功能迭代和架構升級。
憑藉在阿里系任職的經驗,三位創始人創辦了海拍客——一個母嬰垂直電商平臺。
根據招股書顯示,海拍客平臺是一個端到端的多功能平臺,旨在連接中國低線市場(非一二線城市)家庭護理及營養產品的供需,註冊買家可通過海拍客平臺直接向上遊賣家下單,並由賣家直接發貨。
2024年,海拍客在中國低線市場的家庭護理及營養產品產生的交易額達86億元。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按2024年交易額計,海拍客成為中國低線市場家庭護理及營養產品行業為企業提供服務的最大的交易及服務平臺,市場份額為10.1%,已連接約4200家註冊賣家及覆蓋全國31個省、市及自治區,並覆蓋超過3000個村縣的約290000家註冊買家。
而作為平臺的所有者及運營商,海拍客通過向賣家收取基於平臺交易額的佣金獲得收入。
作為阿里系生態的「學徒」,海拍客顯然不滿足於佣金抽成的「輕資產」模式。2019年,其以產業互聯網思維切入基礎自營業務,主要聚焦於下游需求分散但具有彈性的高滲透率產品品類,包括嬰幼兒配方奶粉、零食與輔食、膳食補充劑及非食用類家庭護理產品等。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海拍客的基礎自營業務下有超過約100,000名付費買家,銷售SKU超過1,000個。
在成功推出基礎自營業務后,海拍客於2021年拓展自營業務並推出自有品牌業務,該新業務模式包括第三方製造商代工的白牌產品以及海拍客獨家自主開發並通過OEM生產的品牌系列產品。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海拍客已孵化開發包含喵小俠在內的92個自有品牌及系列。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海拍客的自有品牌業務在海拍客平臺擁有超過38000名付費買家,銷售SKU超過1000個。
從業務構成來看,自營業務成為海拍客增長的核心引擎。招股書顯示,2024年,海拍客自營業務收入達8.02億元,佔總營收的77.7%,較2022年的60.4%大幅提升。其中,基礎自營業務收入5.8億元,佔比56.2%;自有品牌業務收入2.22億元,佔比21.5%。
數字平臺業務雖然佔比有所下降,但仍是海拍客生態的重要組成部分。2024年,該業務收入2.29億元,佔比22.2%。
值得一提的是,不僅營收模式學習了阿里系,海拍客也更青睞於從阿里系中挖人。以首席運營官徐虹舉例,在加入海拍客前,徐虹於2004年8月至2016年1月在阿里巴巴擔任多項職務,最后職位為資深經理,主要負責多個項目的管理及獨立業務單位的經營,包括阿里旺旺(阿里巴巴的實時通訊平臺)及淘金幣(消費者忠誠度計劃)。
20億負債高懸
憑藉與「阿里系」相似的商業模式和在中國低線市場講商業故事,海拍客在一段時間內贏得了資本市場的熱烈追捧。
2015年7月,海拍客A輪融資開啟,Shunwei Angels II Limited(順為資本)、Lighthouse Capital Group Limited(遠瞻投資)、China Renaissance Corporation(華興資本)三家機構參與,共獲投資超337.2萬美元。
次年1月,海拍客完成B輪融資,Shunwei Angels II Limited等繼續加碼,投資總額達500萬美元。2017年1月B+輪,Fosun Starlight (BVI) Limited與九州通等加入,投資規模進一步擴大至近2293.33萬美元。
2018年3月,海拍客完成C輪融資,Shunwei Angels II Limited、Lighthouse Capital Group Limited、Fosun Starlight (BVI) Limited、九州通踴躍參與,總額超1.28億美元。同年6月C+輪,HH HPK Holdings Limited投資海拍客2000萬美元。
2019年11月,海拍客啟動D輪融資,Anchor等入局,投資總額近7916.7萬美元。2020年,D輪融資持續推進,3月PVG投資1532.5萬美元,5月HH HPK Holdings Limited及Shunwei Growth Limited再次加碼,投資2300萬美元。
但這些融資是有代價的。
雖然海拍客沒有在招股書中直言融資的前提條件,但從2024年、2025年股東批量撤資不難看出,雙方簽有對賭協議。
招股書指出,「由於本公司未能於2023年12月31日前完成與若干投資者的協議所訂明的一項,本公司決議於2024年5月14日向該等投資者購回以下D輪優先股。」
具體來看,於2024年5月16日,海拍客分別以259.96萬美元的代價購回Anchor持有的607,390股D輪優先股;以55.41萬美元的代價購回HH HPKHoldings Limited持有的139,028股D輪優先股;以53.12萬美元的代價購回PVG持有的124,110股D輪優先股;及以31.51萬美元的代價購回Shunwei Growth Limited持有的80,985股D輪優先股。
於2024年5月21日,本公司進一步分別以454.94萬美元的代價購回Anchor持有的1,062,932股D輪優先股;以96.96萬美元的代價購回HHHPK Holdings Limited持有的243,299股D輪優先股;以92.96萬美元的代價購回PVG持有的217,192股D輪優先股;及以55.14萬美元的代價購回Shunwei Growth Limited持有的141,725股D輪優先股。
現金流支付緊張,海拍客就通過發行票據還債。
2024年5月16日,海拍客分別就Anchor持有的剩余23,985,306股D輪優先股,發行總贖回價為1.03億美元的承兑票據;就PVG持有的剩余4,900,998股D輪優先股,發行總贖回價為0.21億美元的承兑票據;就HH HPK HoldingsLimited持有的剩余5,490,079股D輪優先股,發行總贖回價為0.22億美元的承兑票據;及就Shunwei Growth Limited持有的剩余3,198,040股D輪優先股,發行總贖回價為0.12億美元的承兑票據。
2025年,PVG、HH HPK Holdings Limited、ShunweiGrowth Limited及Anchor的退出,再度加大了海拍客的負債壓力。
海拍客在招股書中表示,截至2022年、2023年及2024年12月31日,分別錄得負債淨額17.33億元、19.17億元及20.01億元,主要歸因於與授予投資者的贖回權及承兑票據有關的大量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
這是什麼概念?可參考的是,近三年來,海拍客年度營業收入最高只有10.67億元,淨利潤最高也不過0.02億元。
「我們的負權益狀況令我們面臨流動性風險。」海拍客表示,未來的流動資金、貿易及其他應付款項的支付、資本開支計劃以及未償還債務的到期償還安排,主要依賴於我們能否維持充足的經營活動所得現金及充足的外部融資。
海拍客直言,「我們於不久的將來可能繼續維持負權益狀況,從而限制我們用於營運資金或用於擴張計劃的資金,並對我們的業務、經營業績及財務狀況產生重大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