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10 10:15
原標題:湖南夫妻做手機玻璃:公司市值1040億 來源:鉛筆道
7月9日,藍思科技在港股上市。截至收盤,港股總市值1040億港元。
整整10年前,藍思科技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
01
藍思科技的創始人叫周羣飛,1970年出生於湖南湘鄉的偏遠山區。她五歲便失去了母親,后來父親又因故雙目失明,家庭生活陷入了困境。
周羣飛15歲輟學,獨自前往深圳打工。
1993年,23歲的周羣飛揣着積攢的2萬多元,和哥嫂等家人在深圳寶安租下一套三室一廳的農民房,創立了恆生玻璃表面加工廠,這便是藍思科技的前身。
那時的她或許未曾想到,多年后,她會和玻璃一起,參與到全球消費電子的精密美學革命浪潮里。
千禧年后,周羣飛迎來了事業上的一個契機。一位朋友將TCL翻蓋手機面板訂單分給她,她大膽嘗試,把手錶玻璃製作工藝運用到手機面板生產中,用玻璃屏替代了易出劃痕、不耐高温且易變形的有機玻璃屏幕,解決了行業痛點。
這次嘗試為她帶來了更多機會,兩年后,一個改變命運的關鍵機遇降臨。摩托羅拉正在為Razr V3手機尋找合適的玻璃屏供應商,找到了周羣飛的工廠。
面對挑戰,周羣飛和她的團隊用三天三夜攻克了離子交換強化技術,產品的抗摔性能超越德國同行,成功贏得首張國際訂單。
當工程師對玻璃安全性提出質疑,擔心玻璃割傷政要時,周羣飛拍着胸脯保證:「我們的玻璃碎了會裂成蛛網狀,絕不產生鋒利斷口。」
2003年,周羣飛創立藍思科技,繼續深耕玻璃工藝在手機面板生產上的應用。而真正讓藍思科技實現重大轉折的,是2007年。喬布斯為初代iPhone尋找「既能觸控又極 致通透」的蓋板玻璃,周羣飛帶領團隊將玻璃厚度從1.1毫米壓薄至0.7毫米,透光率提升至92% 。自此,藍思科技在全球果鏈中留下了中國製造的深刻印記。
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以蘋果、三星為代表的手機巨頭都成為藍思科技的重要客户,源源不斷地為其帶來收益。
2015年,藍思科技在深交所成功上市,並一舉拿下創業板「營收第 一、淨利潤第 一」等六項紀錄。周羣飛也憑藉500億元身價登頂《2015胡潤女富豪榜》,成為備受矚目的「全球手機玻璃女王」,榮膺中國女首富。
次年,蘋果業績震盪引發供應鏈危機。但周羣飛沒有被困難打倒,反而以此為契機實現二次進化。
在長沙實驗室里,特斯拉的中控曲面玻璃、華為摺疊屏的鉸鏈金屬,乃至人形機器人的靈巧關節等產品不斷誕生,藍思科技重構着智能硬件的「骨骼」。
國外媒體曾評價:「白手起家的周羣飛,定義了中國女性創業者這個新階層。」
不過,周羣飛本人一直淡化自己的「女性身份」,甚至將微信簽名改為「飛哥」。截至3月13日收盤,藍思科技的總市值達1284億元。
2024年10月,胡潤研究院發佈《2024胡潤百富榜》,周羣飛、鄭俊龍夫婦以635億元的財富重回湖南首富寶座。
02
藍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藍思科技)總部位於湖南長沙,在湖南、廣東、江蘇和越南等地區和國家擁有9大研發生產基地。
其產品應用領域十分廣泛,涵蓋中高端智能手機、智能穿戴、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一體式電腦、新能源汽車、智能家居家電、光伏產品等多個領域。
從產品角度來看,智能手機與電腦外觀結構件是其核心產品。從iPhone的曲面玻璃蓋板到摺疊屏手機的鉸鏈金屬,這些薄至0.7毫米的產品,解決了電子設備抗摔性、透光率(達92%)與極 致美學的平衡難題。
2024年上半年,該業務營收240.2億元,佔比高達83.21%,是藍思科技的營收支柱。
在智能汽車領域,藍思科技同樣表現出色。它為特斯拉Cybertruck等車型提供中控曲面玻璃、車載顯示系統及B柱組件,滿足智能座艙的交互與安全需求。
2024年上半年,該業務收入27.16億元,佔比9.41%。資料顯示,藍思科技已經與超過30家國內外新能源及傳統豪華汽車品牌建立合作關係,覆蓋從技術研發到產品供貨的全鏈條,有望打造除消費電子業務外的第二增長曲線。
而在AR/VR設備領域,藍思科技的光學模組則通過3D微晶玻璃消除虛擬世界的視覺畸變,Meta Quest Pr出色的沉浸體驗背后,離不開其光學鍍膜技術。不過,2024年上半年該產品營收僅14.35億元,佔比4.97%,尚未形成規模效應。
此外,藍思科技還在積極拓展新領域,將精密製造能力延伸至人形機器人關節模組領域。其自主研發的靈巧手、軀干結構件等,瞄準工業與家庭服務場景的精準運動需求,目前雖處於技術儲備階段,但也展現出企業的前瞻性佈局。
03
在客户方面,蘋果是藍思科技最核心的合作伙伴。
2022年,蘋果為藍思科技貢獻331億元營收,佔比攀升至71%;2023年,這一數字雖降至315.12億元(佔比57.83%) ,但蘋果依然是其業務支柱。雙方的深度綁定源於2007年iPhone初代玻璃蓋板的合作,共同定義了智能手機玻璃技術標準。
2022年,藍思科技第二至五名的客户雖未披露,但銷售均有所增長,其中第二名客户的銷售額飆升至84.7億元,佔比從不到4%提升至15.55%。
除蘋果外,藍思科技還與三星、小米、OPPO、華為、榮耀、特斯拉、寶馬、奔馳、奧迪、大眾、比亞迪、理想、蔚來、小鵬等眾多行業知名客户達成合作。
財務方面,藍思科技的營收和淨利潤都呈現出增長的趨勢。2022年,藍思科技全年營收466.99億元(同比增長3.16%),淨利潤24.48億元(同比增長18.25%);2023年,營收達544.91億元(同比增長16.69%),淨利潤30.21億元(同比增長23.42%),核心驅動力來自智能手機業務回暖(449.01億元,同比增長17.50%)。
截至2024年前三季度,其營收已達462.28億元(同比增長36.74%),淨利潤23.71億元(同比增長43.74%),AI換機潮推動其垂直整合優勢爆發。
值得注意的是,藍思科技是以國外銷售收入為主導的企業。2022年至2023年,來自國外的銷售收入分別為382.66億元、368.07億元,佔同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81.94%、67.55%。
04
藍思科技所屬的消費電子零部件及組裝行業,市場規模龐大。全球市場規模預計從2024年的1.05萬億美元增至2028年的1.18萬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約3% - 7.63%。中國市場也將同步增長,2024年規模達1.98萬億元,2025年將延續增長態勢。
但也面臨諸多挑戰。
2023年,該行業全球市場規模約1.2萬億美元,2022 - 2024年呈現「V型」波動。2022年,因全球消費電子需求萎縮,行業87家上市公司中67.82%利潤下滑,中位數跌幅達27.50%。
2023年第三季度起,庫存周轉天數從97.88天降至96.08天,行業進入復甦周期;2024年,受益於AI硬件迭代和新能源汽車滲透,頭部企業營收增速回升至30% +。
不過,行業痛點也十分明顯。首當其衝的是技術迭代壓力,消費電子創新周期已縮短至12 - 18個月,一旦產品創新節奏滯后或客户策略調整,企業業績就容易出現波動。
其次,重資產模式下的成本剛性制約了盈利彈性。行業龍頭企業固定資產規模普遍超百億元,而淨利潤率僅5%左右,這也反映出精密製造領域高投入、長周期的特性。
此外,新興市場的培育存在不確定性,加劇了競爭內卷。比如AI眼鏡雖被寄予厚望,但企業收入卻不及預期,且技術標準尚未統一,市場教育仍需時間。
05
儘管面臨諸多挑戰,但藍思科技在行業內依然有着顯著的優勢。
在覈心業務上,藍思科技是全球唯 一實現0.1mm UTG玻璃量產的企業,拿下蘋果70% UTG訂單,獨供超薄玻璃基板。通過與康寧合作原材料,採用中央減薄工藝,充分利用UTG玻璃超薄、耐磨、透光性好、強度高、可彎折、回彈性好等優勢,有效解決了摺痕問題。
作為全球玻璃蓋板龍頭,巔 峰時期曾有「全球每兩片手機玻璃,就有一片產自藍思」的説法。早在2019年,其全球玻璃蓋板市場的佔有率就已達到驚人的55%,穩穩佔據龍頭位置。
在新能源汽車與AI硬件方面,藍思科技也成績斐然。其車企客户超過30家,均為國內外知名企業,還是特斯拉全球核心一級供應商。
在AI硬件領域,它是北美頭部AI眼鏡客户(如Meta)的核心供應商,負責導光模組、Mic模組等關鍵部件生產。
2024年與Rokid合作推出輕量化AI眼鏡,佔據全球AI眼鏡結構件60%以上份額。其納米微晶玻璃技術使抗摔性提升3倍,鏡片透光率超95%,為未來腦機接口硬件集成提供了有力支撐。
在技術方面,高通、聯發科等芯片廠商借鑑英偉達超級GPU思路,重新設計端側AI算力架構,藍思科技、長盈精密、京東方等材料與器件企業也積極跟進。其中藍思科技憑藉在新材料領域的深厚積累,榮登「2024胡潤中國新材料企業百 強榜」榜首。
不僅如此,藍思科技還具備前瞻性的佈局眼光。
就在今年三月初,長江證券2025春季策略會上,藍思科技機器人首席技術官圍繞人形機器人產業趨勢與量產路徑發表專題演講,吸引了400余家投資機構的高度關注,其在人形機器人領域的垂直整合能力也受到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