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10 09:46
保利集團董事長劉化龍給保利集團確定的2025年工作主題是「向新」。
半年過去,保利投入大力氣,頂格重視「向新」,尤其是重視戰新業務。
保利為什麼提出「向新」戰略?「向新」戰略具體是什麼?以何種方式推進「向新」進程?
01
為什麼
新形勢是什麼?為什麼要「向新」?對保利集團而言,這些問題意義深遠。
目前,保利集團旗下擁有多家上市公司,包括保利置業、保利文化、保利物業、保利聯合、中國海誠、保利投資、保利發展等,涵蓋貿易、房地產、文化、科技、工程、生物等多個領域。然而,這些上市公司當下都面臨着嚴峻挑戰。
先説説保利置業,這個以前的「賺錢大户」,現在收入和利潤都出現下滑,2024年收入402億港元,比2023年少了1.8%;淨利潤只有1.83億港元,比2023年少了87.3%。
再看看中國海誠,情況也不太樂觀。中國海誠2024年營業收入為68.21億元,同比增長2.54%;淨利潤為3.12億元,同比增長12.20%。但到了2025年第一季度,收入是10.49億元,比2024年同期少了15.32%,淨利潤是4554.79萬元,比2024年同期少了17.57%。
保利文化從2018年起連續五年虧損,最后只能無奈地退出港股市場。
保利聯合2024年淨利潤虧損231.50萬元,2025年第一季度,淨虧損達到了6035.93萬元。
保利發展是保利集團的核心平臺,在銷售額和市場佔有率方面一直穩居第一,但其創造的利潤卻越來越少。從2021年到2024年,其淨利潤分別是274億元、184億元、121億元、50億元,淨利潤同比下降幅度分別是5%、33%、34%和59%。特別是2024年,保利發展的淨利潤只有華潤置地的五分之一。從集團內部業務構成來看,不管是華潤集團,還是招商集團,地產只是主業之一。可是,地產是保利集團絕對主業,如何在這個主業上發展出新業務,很關鍵。
再來看保利物業,其2024年財報看起來還有點「閃光點」,全年收入達到了163.42億元,比2023年多了8.5%;毛利也有29.84億元,比2023年多了1.1%。但是,毛利率卻下降了大約1.35%。保利物業自己也坦言,2024年市場增長速度慢了,企業得面對內部能力重建和外部競爭越來越激烈的雙重壓力。
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保利集團的轉型之路迫在眉睫。
02
怎麼「新」
保利怎麼向新?
首先,高層掛帥,確定「向新」的大方向。保利成立了一個創新推進專班,該專班由集團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親自掛帥。
其次,確定四條「戰新主線」,賽馬爭先。
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生物技術、智能製造,這就是保利的四條「戰新主線」。這四個業務板塊,沒有全部收攏到一個戰新板塊里,而是散落在各個地方公司,讓各個公司都放開手腳去拼。
在這四個板塊里,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是重中之重。保利特別強調,要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方面砸資源、砸錢,攻克關鍵核心技術,要助力保利重返通信市場主流競爭地位。保利集團是諾基亞貝爾的股東,諾基亞貝爾是諾基亞在中國的獨家運營平臺。
其次,真金白銀,砸出創新路。
搞創新,得花錢。保利設立了總額超過1億元的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及科技創新專項基金,還為重點研發項目撥付了超3000萬元科研經費。此外,保利管理層還向子公司喊話要做創新,要搞併購。保利集團黨委常委、總會計師陳關中在調研中國海誠時,直接喊話要加大資本運作的力度,通過精準的投資與併購,把戰新產業做大做強。中國海誠也在業績説明會上表示,一直盯着併購機會,想通過投資併購或者自主孵化等方式找到第二發展曲線。
發展第二曲線,光有戰略和資金不夠,還得有人。集團總部統籌創新人才的管理,將各地的創新人才都集中到集團層面來統籌管理。比如一些外來的研發人員,被稱為「空軍」,都被納入保利的專業人才庫。集團總部逐項分解落實國資委「1+2」考覈激勵政策,從戰略引領、投資驅動、科技創新、資源支持、考覈評價等10個方面,明確了激勵支持政策,開展了「領軍、百帥、點將、煉兵」等優秀年輕干部專項培訓計劃,讓人才流動起來,杜絕「上面的人不信任下面的人,下面的人也不仰望上面的人」的現象。當然,內部也有兜底考覈制度,新業務的目標、新業務盤活的資源、技術突破等等,都有明確的要求。
03
如何落地
「向新」戰略如何干?劉化龍給出了答案:「在主業發展上蹚新路。」
先看保利發展的做法。
首先,一減一增。年初,保利發展一口氣合併了地產的八個區域公司,把保利江蘇與淮海公司合併爲江蘇公司、保利浙江與浙南公司合併爲浙江公司、保利山東與齊魯公司合併爲山東公司、保利遼寧與大連公司合併爲遼寧公司。
合併公司的同時,也成立新公司。2025年5月,保利發展和保利集團攜手成立了一家新公司——保城正信(深圳)產業發展有限公司,註冊資金1000萬元,業務範圍包括商業地產綜合服務等。
其次,管理層「向新」。
今年4月29日,保利發展高管們亮相年度業績直播發佈會。懂直播、懂營銷、懂數據,才能在這個時代搶佔先機。
再次,戰略調整。
在直播中,保利發展董事長劉平表示,再造一個新保利,2025年要「全面重做」,在地產主業上,將不動產經營、不動產服務與原有地產業務齊頭並進。未來3年,租賃房目標要力爭達到30萬間。
最后,人員「向新」。
保利發展的北京公司是保利新業務發展的第一個「試驗田」。保利北京有不少商辦資產沉澱,像北京保利廣場、保利未來大都匯、保利國際廣場等,轉化難度不小。不久前,保利發展董辦負責人李紅亮成為北京公司負責人。這位在保利發展工作17年的老將,從保利發展證券研究部部門經理起步,一路披荊斬棘,先后擔任董事會辦公室助理總經理、廣東保利副總經理等職務。資本運作是他的拿手好戲,投資運營經驗也豐富得很,是保利轉型路上的「急先鋒」。他接下來的主要任務,就是在北京這個基本盤上,把不動產資金回收與運營搞好。
保利中輕也在「向新」的賽道上突進。該公司旗下的中國食品院是國務院國資委確定的合成生物領域原創技術策源地。中國食品院設立的科技創新類基金從2020年到2024年累計研發投入高達5億元,研發投入強度高達34%。保利中輕鼓勵中國食品院開展股權激勵、項目收益分紅等,還讓中國食品院設立了青年科學家獎、優秀創新成果獎等。
保利文化、保利物業、保利聯合、中國海誠、保利投資、保利發展、保利久聯在這場「向新」大變革中,都亮出了自己的「殺手鐗」。
保利文化,瞅準了當下「文化+智能」,咬住網絡視聽、數字藝術、數字出版等新業務不松口。
保利投資把大部分籌碼都押在了戰新產業,在已投項目的業務佈局里,戰新產業佔比高達80%。
總之,保利再造一個新保利的邏輯極其清晰:短期靠地產,通過高質量發展保證現金流;中期靠高品質的產品和服務,提升自身競爭力,確保在市場中站穩腳跟;長期要靠技術創新全方位賦能,這是保利未來發展的核心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