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西班牙桑坦德銀行將在深圳籌建分行

2025-07-10 09:01

  張宏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 姜業慶

  日前,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批覆同意西班牙商業銀行——桑坦德銀行在深圳籌建分行,深圳擬新增一家歐資銀行。

  桑坦德銀行(BANCO SANTANDER)成立於1857年,業務覆蓋歐洲、拉丁美洲、美國和亞太地區。截至2024年末,桑坦德銀行總資產達1.8萬億歐元,全年總收入618.76億歐元,淨利潤137.44億歐元。桑坦德銀行持續深耕中國市場,先后於2008年及2014年成立上海分行和北京分行。時隔十年,桑坦德銀行再次在華設立分行,傳遞出外資堅定看好中國經濟、看好粵港澳大灣區市場的積極信號。

  深圳是中國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也是外資金融機構展業興業的熱門目的地。1982年,南洋商業銀行在深圳設立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內地第一家外資銀行營業性機構。此后,花旗、匯豐、渣打等跨國銀行將內地第一家分行設在深圳。2004年,深圳率先落實CEPA協議,引進3家港資銀行。2007年,永亨、大新、中信嘉華等銀行在轉製法人時,紛紛選擇將深圳作為總部註冊地。2010年,兩岸簽署ECFA協議,臺資銀行開始進駐深圳。2013年「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后,多家外資分行和玉山、開泰銀行在華法人總部陸續落户深圳。

  近年來,在「雙區」驅動、「雙區」疊加、「雙改」示範等歷史機遇下,外資銀行持續加大在深圳的佈局力度。開泰銀行、招商永隆銀行、中信銀行國際、華僑銀行在深設立金融科技子公司,星展銀行先后三次投資增持深圳農商行,大新銀行設立全國首家「雙牌照」銀行。

  在深發展40多年,外資銀行是深圳金融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末,9個國家和地區的35家外資銀行在深圳設立了5家法人銀行、33家分行和1家代表處,營業性機構總數38家,總資產超4000億元人民幣。無論是機構數量還是業務規模,深圳外資銀行均長期穩居國內城市前三。外資銀行長期深耕深圳,帶動了深圳金融業的管理進步和技術創新,助推了深圳金融業對外高水平開放,促進了深圳經濟社會發展。

  具體而言,近年來在深外資銀行發揮境內外聯動優勢,在以下細分領域表現突出。

  首先是便利跨境投融資和跨境結算。大新、東亞、恆生、匯豐、南洋商業、星展、渣打、華僑、富邦華一等9家在深銀行參加「跨境理財通」試點,為大灣區居民提供便捷的跨境投資渠道,滿足區內居民廣泛多元的財富管理需求。截至2024年末,資金跨境匯劃累計超16億元,佔大灣區外資銀行總額近八成。

  其次是助力中資企業「走出去」。各外資行發揮槓桿作用,撬動集團在全球範圍內的金融資源,為中資企業在海外展業提供授信、發債、結算、現金管理、風險管理等一攬子金融服務,並提供對接當地政府、會計師事務所,協助搭建供應鏈條等非金融類服務。例如,匯豐銀行攜手阿里巴巴國際站推出中小企業出海專項服務;三井住友銀行聯動越南VPBank,協助某汽車集團開拓越南新能源汽車市場;開泰、大華、華僑等銀行提供東南亞小幣種的直接匯兌、融資和套保等服務,支持企業在東盟地區拓展業務。

  最后是推動綠色金融發展及創新。綠色金融是金融業的重要發展方向,在深外資銀行參與中國綠色金融市場,助力低碳綠色轉型。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