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除了打嘴仗,家電行業這半年都在拼什麼?

2025-07-09 16:11

原標題:除了打嘴仗,家電行業這半年都在拼什麼?

越是高階的商戰,招式越是簡單直接——比如大佬間的口水仗。過去,車圈、科技圈、互聯網界的大佬們常在輿論場中激烈交鋒,話題度拉滿。如今,這股潮流正蔓延至素來低調的家電圈。

6月初,董明珠為鄭州「董明珠健康家」門店開業剪綵並直播探店,期間火力全開,控訴同行虛假宣傳等行為。無獨有偶,小米總裁盧偉冰放出豪言「小米空調今年進全國前三、2030年衝前二」,美的董事長方洪波直接回應「戰術上重視小米,戰略上不懼小米」,你來我往互不相讓。

大佬發言的犀利程度,往往和行業的競爭壓力成正比。家電行業日漸「車圈化」背后,是肉眼可見的增長困境。

奧維雲網數據顯示,洗衣機、空調一季度銷售額、銷售量增長微弱,冰箱量價齊跌;彩電經歷了一季度的反彈后,4月出貨量環比、同比分別下降8%、4.3%,連續6個月的增長戛然而止;掃地機器人看似高歌猛進,實則深陷價格戰泥淖,奧維雲網檢測顯示各大電商平臺熱銷產品均價從去年的4000元檔下滑至3000元檔……

剛落幕不久的「史上最長618」,家電品牌也是相當低調。美的發佈戰報稱蟬聯全網總銷售額行業第 一,但並未透露任何具體數字;格力、海爾、TCL等巨頭和一眾網紅小家電品牌的戰報也相對簡約。

平臺發佈的官方榜單也只有排名,未提及具體銷售數據,其的、海爾、格力位居天貓大家電618全周期品牌銷售榜前三,小家電三甲則被美的、米家和石頭佔據。另外幾個平臺的情況也類似,頭部大品牌佔據榜單前列。根據星圖數據,京東618家電銷售額前五名分別為美的、海爾、格力、小米和小天鵝,抖音前三名和京東完全一樣,只不過小天鵝和小米的位置換了過來。

剛需屬性加上國補刺激,家電的基本盤無需懷疑。但剛需的另一面,是理性主導的主流消費觀,要創造新增量尤為不易。中怡康的報告指出,使用國補的消費者中,71%是出於換購需求,大規模補貼並未帶來太多新增需求。

過去幾年,以高端化、智能化為主導的家電升級浪潮洶涌一時,可如今已瓶頸驟現。賽道比以往更擁擠,創新比從前更困難,更崎嶇的關卡被擺到了所有人面前。

01

同病相憐:

高端受阻,

白電「三大件」以價換市

白電領域,空調、冰箱、洗衣機三大主力賽道境遇相似,都陷入了增長放緩、犧牲價格搶份額的局面。

空調銷售量相對樂觀,根據奧維雲網的統計,一季度共售出5478萬台,同比增長11.9%;只可惜量漲價跌,一季度線上總體銷售均價下滑1.9%,全渠道零售總額下滑約2%;

洗衣機中規中矩,全渠道銷售額同比增長5.9%至216.3億元,銷售量同比增長約5.7%至1023.1萬台;不過和空調一樣,線上銷售均價錄得下跌,線下增速也不及銷售量,以價換市趨勢明顯;

冰箱寒意最足,各項數據全面滑坡:一季度銷售額同比下跌2.9%至286億元,銷售量同比下滑1.3%至813萬台。

圖源:奧維雲網 圖源:奧維雲網

細看可以發現,無論空調、洗衣機還是冰箱,大煩惱都是高端市場增長勢頭減弱,過去幾年靠漲價、發力高端系列建立的增長慣性難以為繼。

比如冰箱市場,作為高端代表的法式多門、十字門、對開門產品價格指數均呈下降趨勢,平嵌、零嵌等高端嵌入式產品均價也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對開門、法式多門冰箱均價跌幅都在4%以上。洗衣機也有相似的情況,「洗-烘-護」一體化產品增長停滯,傳統的滾筒單洗洗衣機、波輪洗衣機銷量佔比有所回升。

節能則是消費者關注的另一大要素,除了順應環保潮流外,更重要的還是省電費。以空調為例,今年618期間華凌1.5匹「超省電」Pro掛機空調、小米1.5匹「巨省電」Pro掛機空調、海爾1.5匹「淨省電」掛機空調和奧克斯省電俠Pro系列空調等1500-2000元價位的產品成交額紛紛破億,在京東新品爆款榜上排名前列。

但不同於大盤的震盪,白電三巨頭的業績依舊亮眼。一季度,美的、海爾、格力營收、利潤雙增長,且利潤增速均高於營收,賺錢能力令人驚喜。

美的一季度總營收1278.39億元大幅領 先,淨利潤則達到124.2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0.49%和38.02%;

海爾智家增長稍為遜色,營收、淨利潤同比分別漲10.06%和15.09%至791.18億元和54.87億元,但勝在海外市場增長強勁,海外營收佔比以提升至52%;

格力則是悶聲發財的典型,415.07億元的總營收不及美的、海爾智家,但14.31%的淨利潤率領 先對手一個身位。

圖源:財報 圖源:財報

這也側面表明,行業上升通道收窄、大盤增量減少將加劇頭部效應。以冰箱為例,海爾、美的今年前五個月牢牢佔據前二,其的的佔有率已經連漲四個月。

對比之下,長虹美菱澳柯瑪等二、三線白電品牌都陷於「微利」狀態,前者一季度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扣非淨利潤同比下滑6.18%至1.74億元;后者毛利率僅有14.21%,環比零增長,比美的、海爾、格力三巨頭都低了超過10個百分點。

歸根結底,頭部品牌的規模效應、渠道、資金實力遠勝中腰部品牌,以價換市的主流趨勢下,優勢進一步放大。中腰部品牌想要和頭部品牌競爭、清庫存,要麼得加大營銷力度,要麼要提供更高折扣,自然會犧牲利潤。

02

電視回暖:

mini LED狂飆,

高端化還能走多遠?

和白電相似,電視市場的主要驅動力也在高端產品。

根據洛圖科技的數據,一季度電視整機出貨量同比增長4.7%至884萬台。其中,mini LED電視為代表的高端產品漲勢兇猛,一季度銷量同比暴漲520%,今年618期間京東百吋電視成交額也同比大漲260%,平臺數據顯示購買85英寸以上大屏電視的用户佔比超過35%。頭部品牌賣最 好的也都是超大屏Mini LED電視,如TCL的QD-miniLED Q9L Pro系列、小米的S Mini LED 2025系列大促周期內成交額均告破億。

圖源:洛圖科技 圖源:洛圖科技

從競爭格局來看,電視品牌三層金字塔結構清晰,頭部之間的競爭最為激烈。

頭部梯隊是TCL、海信、創維、小米組成的TOP 4品牌,一季度市場份額合計超過80%,較去年同期增長3.1%,品牌集中度再度提升。其中,TCL系出貨量超200台,繼續排 名 ,小米系(含紅米)出貨量也突破了180萬台,二者市佔率都在20%水平線左右,榜首之爭白熱化;海信、創維兩家傳統大廠穩紮穩打,前者的子品牌Vidda表現搶眼,3月出貨量一度排名行業第二。

第二梯隊長虹、海爾、康佳、華為等品牌出貨量在50萬台以下,和前后兩個梯隊都拉開較大差距;再往后的第三梯隊則是松下、三星、索尼等為代表的外資品牌,合併市場份額不及5%,愈發邊緣化。

總體而言,電視市場的mini LED這根頂樑柱相當可靠——但潛在的風險也在於,當所有希望都壓到mini LED身上,會否適得其反?

事實上,mini LED電視並非無懈可擊。一方面,隨着技術普及以及上游產業鏈成熟,mini LED電視的價格有所回落,技術溢價空間也遭到削弱,TCL等廠商已經開始轉向「技術平權」,將高端技術下放到中端產品。以被視為經典尺寸的65英寸mini LED電視為例,根據洛圖科技的統計,其均價較2019年的高位直降48%,部分主流產品已經跌至3000元價位。

另一方面,卷屏幕尺寸的玩法效果減退。以這一屆618為例,根據奧維雲網的監測,98英寸和100英寸超大屏幕電視均價分別為11056元和10369元,出現罕見「倒掛」現象。可見消費者並非一味追捧大尺寸電視,當滿足閾值達到一定程度,尺寸更大、價格更貴的產品無法提供超過預期的觀看體驗時,人們便會轉而追求更高性價比的產品。

別忘了,mini LED電視的優點之一是使用壽命長、損壞易修復,換機周期本來就長。廠商只有拿出顛覆性的技術創新或差異化賣點,才能讓消費者買單。

03

網紅洗牌:

掃地機器人競爭激化,

具身智能成突破口?

和電視一樣迎來階段性復甦的,還有掃地機器人。奧維雲網的初步統計顯示,今年一季度全國掃地機器人總銷量同比增長51.7%;剛結束的618,根據集瓜數據統計,掃地機器人全渠道銷售額創下歷年新高,其中天貓掃地機器人銷售額同比增長54.9%,遠高於家電行業整體的21%。

但在靚麗的銷售數據背后,掃地機器人行業並不平靜——洗牌悄然開啟,競爭局勢愈發複雜。

對內,頭部品牌面臨業績分化。

一季度,石頭科技業績悲喜兩重、增收不增利,營收同比增長86.22%至34.28億元,淨利潤則同比大跌32.92%至2.67億元,除此之外,毛利率、淨利率等數據也都出現了同比下跌,銷售毛利率僅45.48%,一夜回到2020年。

科沃斯這邊則是一片向好,一季度營收、淨利潤同比分別增長11.06%和59.43%,至38.58億元和4.75億元,淨利潤環比更是接近翻倍。

圖源:財報 圖源:財報

業績的分化的根源,或許是兩家頭部企業迥異的發展規劃,尤其是業務擴張層面。

石頭科技更信奉高舉高打策略,通過加大營銷、研發投入加速產品迭代。根據財報,一季度石頭科技銷售、研發費用同比分別上漲149.04%和36.9%,而科沃斯這兩項支出的漲幅分別僅有21.74%和6.94%。科沃斯採取的是「深挖牆,廣積糧」 的策略,通過改善財務架構、積攢現金流,以應對日后挑戰。數據顯示,一季度科沃斯的財務費用同比減少239.67%,經營活動現金流淨額則暴漲1005.05%。

追覓同樣採取積極擴張態度,重點放在線下渠道和海外市場。出席AWE2025(中國家電及消費電子博覽會)期間,追覓掃地機事業部總裁孟佳透露追覓計劃今年新開過百家旗艦店,且正在籌備美國工廠。孟佳表示,追覓全球門店數預計年內破萬,品牌會針對不同地區做差異化運營,持續深入當地市場。

儘管採取的策略不同,石頭科技、科沃斯、追覓們的出發點和目標是一致的——抵禦競爭對手衝擊。新玩家爭相湧入,讓本就擁擠的掃地機器人賽道變得更加「機」滿為患。

美的、格力、海爾等白電巨頭早在2023年便開始下場,普渡機器人過去一年加快上新,陸續發佈了SH1、PUDU MT1等新品,大疆祕密研發四年的首 款掃拖一體機器人也被爆將在今年正式發佈。

小家電和大家電最大的不同在於,前者並無剛需屬性,更接近於享受型消費,需求不是天生的,而是要靠行業自己去創造。新玩家湧入不是問題的關鍵,其癥結在於新產品是否能帶給消費者不一樣的增值體驗和新鮮感——否則,只會加速消耗消費者熱情,讓行業陷入無止境的零和博弈。

尷尬的是,近些年掃地機器人技術分化相當嚴重。比如避障技術上,石頭科技堅持雙目視覺避障,科沃斯則採用RGBD融合避障,追覓專攻激光+AI算法融合路線,通過AI Camera識別障礙物再用線激光和LDS雷達進行定位,行業缺乏共識和統一標準,技術路線分散、無法形成合力。找到一個能引領整個行業技術風向的突破口,至關重要——今年大火的具身智能,或許是那個正在等待的答案。

目前,頭部品牌均已投身具身智能技術戰——石頭科技發佈了第 一款機械臂掃地機器人G30 Space,追覓計劃給下一代產品增加「仿生多關節機械手」,科沃斯表示已申請15項具身智能發明專利,雲鯨預告最早明年上市新一代具身智能產品。

具身智能的靈活度高、感知和執行能力更強,這是傳統掃地機器人無法比擬的。儘管當下還有許多技術難關未被克服,但其所描繪的應用前景足以令人期待。

04

風口增量:

養護意識增強,

「健康家電」崛起

風口有漲有落是常態,狂奔多年的掃地機器人走到分岔口之際,新風口也開始涌向。今年上半年,以健康養護為賣點的水家電、環境淨化家電和生活用品養護家電增長勢頭喜人。

根據奧維雲網數據,一季度淨水設備零售額同比上漲18.3%至63.7億元,銷售量則增長6.9%至570萬台,具備複合功能的淨飲機、淨水器銷量走俏,比如618期間製冰淨飲水機成交額同比增長260%,功能單一的飲水機則出現下滑;

空氣淨化器、空氣加濕器為代表的環境類家電出貨量、銷售額全年預計同比增長9.8%及7.7%,今年618京東平臺除濕機銷售額實現翻倍,天貓平臺寵物空氣淨化器銷量也實現翻倍;

一些傳統品類也開始響應健康養護理念,改變設計方案,比如方便衣物分洗的多分區設計洗衣機熱度頗高,Leader三筒洗衣機就成為今年618京東官方榜單的TOP級爆款新品,大促周期內成交金額破億。

圖源:奧維雲網 圖源:奧維雲網

健康家電目前尚未涌現太多垂直細分品牌,頭部大品牌是主要玩家。

其中,淨水設備市場呈現國際大牌和本土品牌捉對廝殺局面,根據奧維雲網數據,A.O.史密斯、安吉爾、美的、海爾(含旗下高端品牌卡薩帝)長期佔據銷售量、銷售額榜單前列,不過本土品牌線下渠道優勢明顯,美的一度登上京東淨水器銷量榜榜首。空氣淨化設備層次分明,高端市場以飛利浦、戴森、霍尼韋爾等國際品牌為主,根據QY Research報告上述品牌市佔率超30%;小米、美的、格力等本土品牌則以性價比著稱,瓜分入門級市場。

「健康家電」能走紅,首要歸功於當代人家居健康意識的增強。社交媒體時代,各種健康科普層出不窮,還有「串串房」、「二手家居」污染等醜聞,當代人迫切需要藉助「健康家電」來對抗焦慮。始於去年下半年的國補擴容,把更多健康養護類家電納入補貼範疇,則在短期內進一步刺激消費,疊加口碑效應讓「健康家電」成功破圈,觸達了更廣泛的消費羣體。

智能家居場景的流行,同樣在助推「健康家電」發展。智能家居的場景化理念中,智能和舒適是兩大關鍵詞,智能化指向了不同設備的跨屏互聯和人機交互,讓人類充分解放雙手;舒適理念,則指向迴歸自然、身心放松的無拘束居家環境,這正是空氣淨化等產品的優勢。

05

萬物可AI:

功能優化與隱私爭議

另一個被視為行業新增量的風口,是AI。

家電圈的AI熱潮始於2023年,經過一段時間發酵、摸索之后,如今已達到全民開卷的狂熱狀態。

一方面,應用的AI技術不再侷限於語音交互、智能調節,部分廠商甚至把家電當成新時代「AI智能體」,一股腦往里塞進各種功能。另一方面,AI技術開始無差別覆蓋各類產品,甚至包括看起來和AI關係不大的洗衣機、廚電等。

像小米、TCL等都推出了AI洗衣機產品,前者的脱水轉速預測、自動調整技術拿到國際領 先認證,后者的AI超級筒洗衣機T7R Pro能自動識別衣服材質、分配洗滌參數;廚電這邊,卡薩帝搭載「AI之眼」技術的蒸烤箱,則能通過深度學習能力主動識別食材、推薦菜譜,萬得的廚烹飪智能體更配備1200像素識別攝像頭、搭載「祝融」大模型,能根據用户烹飪記錄匹配自定義烹飪方式,功能越來越多樣。

然而,隨着時間推移,AI家電的爭議也逐漸增加。

價格虛高的爭論由來已久,根據GfK的報告,AI家電溢價在30%-200%之間,越是功能繁瑣的大型家電溢價幅度越高。三星的一系列AI家電就招致不少爭議,比如「AI神冰箱」系列定價是基礎款的近5倍,部分產品售價高達2萬元,3匹AI空調售價也達到11600元。

爲了搞噱頭、推高價格而大搞AI軍備競賽,忽略實用性,是另一個焦點爭議。央視財經調查顯示,消費者選購家電時最看重節能環保、服務和質量,只有大約22%的消費者關注智能化。在AI加持下,冰箱、空調、熱水器節能效果有所改善,當然是喜聞樂見;但AI冰箱內置大屏中控和高清攝像頭,洗衣機語音點歌這種設計,就略顯多余。

除此之外,家電紛紛接入AI深度學習能力,意味着用户生活習慣、個人信息將被全方位「捕捉」,隱私風險更為叫人不安。

自年初DeepSeek走紅以來,包括美的、海爾、海信、長虹、TCL等諸多家電品牌都宣佈接入DeepSeek大模型,以提升系統的深度思考能力。諸如海爾AI冰箱的食材儲存效果實時動態管理、創維AI電視A5F Pro的任務拆解和主動預測用户指令等功能,就是在AI深度學習技術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怪就怪AI家電實在走得太快,行業目前對於用户信息收集、保護各個環節尚未形成統一標準,隱私保護一直是個敏感話題,用户也需要接受過程,跑得太快未必是好事。或許在現階段,AI家電的重心應該放在智能生態互聯上,即借AI實現更好的跨設備互聯互通,讓整家家居更智能,而不是死磕單一設備深度學習能力、狂堆冗余功能。

06

渠道分化:

線上價格戰慘烈,

線下拼體驗加分

儘管不像AI熱潮那般受人關注,渠道上也在悄悄醖釀一些新趨勢。

具體而言,線上價格戰打得愈發慘烈,眾多品類的線上零售均價出現下滑,線下則逆勢上漲。根據奧維雲網的數據,一季度冰箱線上渠道均價同比下降5.4%,線下則上漲4.6%;洗衣機線上均價下跌1%,線下上漲4%。此外,線上線下的消費偏好分化也愈發明顯,以空調為例,線上中低端產品為主導,2-3K價格區帶產品份額最高;線下則是高端產品當主力,7.5-11.5K價格區間櫃式機份額增長最快。

品牌對線下也愈發重視,扎堆開大店、升級業態,投入更多資源拼服務體驗。格力上半年先后在北京、河南、上海等多地開設大型「董明珠健康家」旗艦店,全 國 首 家面積超1000㎡的旗艦體驗店也在6月初落户長沙;美的則在成都開設了美的MALL西南超體中心,不僅提供產品展示、體驗,還配備咖啡吧、餐點,並將定期舉辦各種生活沙龍。

發力線下體驗,表明家電品牌仍緊扣高端化、智能化兩大主題做佈局。

從美的、格力們的體驗店功能分區、設計理念來看,銷售是次要的,鞏固品牌高端形象、和消費者面對面建立聯繫纔是關鍵,高端化拼到這個階段,就是品牌力、產品力、價格力和用户服務全方位PK。而隨着智能化場景革命的興起,更多消費者開始關注生活里的家電使用細節,而不是白紙黑字的參數講解,線下渠道的優勢自然凸顯。

此外,京東、蘇寧等大廠也在發力線下業態,把線上導流、線下體驗結合起來,為家電品牌提供了更多線下展示的窗口,雙方互惠互利。蘇寧正在推行「一城一店」高端品牌店戰略,京東MALL則在抓緊擴張,最近一個月深圳、北京首店陸續開業。

無論是線下渠道的重構,對AI浪潮的反思,還是「健康家電」的風口崛起,用户需求始終牢牢把控着行業走向。

家電作為一個傳統行業,確實需要注入新鮮血液,需要跟上科技潮流;但產品設計也不是越智能就越好,傳統渠道的作用也難以取代——實用、好用的產品和體貼到位的服務,纔是家電行業永遠的「金標準」。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