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極智嘉港股上市首日大漲5%,雄安智能機器人等基石投資者浮盈,公司淨利潤4年虧45億元,研發支出縮減

2025-07-09 18:09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7月9日,極智嘉港股上市首日大漲5%,基石投資者雄安智能機器人有限公司等已實現浮盈,值得注意的是,極智嘉大漲背后的挑戰重重。

  資料顯示,極智嘉本次IPO堪稱機器人企業H股IPO中的「巨無霸」,也是今年香港市場規模最大的非「A+H」科技企業IPO。發售過程中,香港公開發售超額認購達133.62倍,國際配售獲30.17倍認購,位居今年港股國際配售高倍數的Top3,更是刷新了港股科技板塊國際配售倍數的紀錄。

 4年虧45億元,研發支出縮減

  招股書顯示,2022年至2024年,極智嘉的總營收分別為14.52億元、21.43億元和24.09億元,呈現出持續增長的態勢。不過,極智嘉的總營收增速已有所放緩。2022年和2023年,極智嘉的總營收增速分別為83.90%和47.57%,而到了2024年卻驟然降至12.62%。從淨利潤來看,極智嘉2021至2024年合計虧損45億元。

  研發投入縮減。研發投入是機器人企業保持核心競爭力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但極智嘉研發投入情況不容樂觀。2022年至2024 年,極智嘉的研發開支分別為4.37 億元、3.80億元和2.82億元,研發費用率分別為30.1%、17.7%和11.7%。可見,極智嘉的研發投入在2024年出現了明顯縮減。

  研發投入的縮減,對極智嘉的技術創新產生了直接不利影響,並導致其在產品迭代方面的步伐放緩,無法及時跟上市場需求的變化和行業技術發展的趨勢。

  全球化運營風險

  極智嘉業務覆蓋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全球範圍內設立了48個服務站點和13個備件中心。然而,全球化運營在帶來廣闊市場的同時,也伴隨着諸多複雜風險。地緣政治局勢的不穩定,可能導致部分地區業務受阻;不同國家和地區在市場法規、政策等方面存在顯著差異,公司需耗費大量精力去適應和遵循;全球供應鏈管理面臨諸多不確定性,如原材料供應中斷、物流成本大幅波動等;此外,爲了提供本地化服務,還需投入高昂成本建設本地化服務團隊和設施。這些因素都給極智嘉的全球化運營帶來巨大挑戰,增加了運營管理的難度和負擔。

 激烈的市場競爭

  當下,AMR及智能物流賽道呈現出異常激烈的競爭態勢。一方面,傳統行業巨頭憑藉深厚的技術積累、強大的品牌影響力和廣泛的客户資源,紛紛佈局該領域;另一方面,新興創業公司如雨后春筍般不斷涌現,它們往往帶着創新的技術和商業模式加入競爭。極智嘉雖然目前處於行業領先地位,但市場份額正受到各方挑戰。與此同時,市場對智能物流解決方案的認知和接受程度仍有待提高,客户在進行自動化改造時,對投資回報周期較為敏感,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市場的快速拓展。極智嘉不僅要應對同行的激烈競爭,還需加大市場教育投入,培育客户市場,面臨的市場競爭壓力巨大。

  規模化交付挑戰

  隨着極智嘉業務的不斷拓展,訂單規模持續攀升,2024年訂單金額已達31.4億元。當面對大規模訂單尤其是全球範圍內的超大型複雜項目時,公司的規模化落地與複雜項目交付能力面臨嚴峻考驗。在項目執行過程中,工程管理難度大幅增加,如何確保項目按時、按質、按量完成,提升實施效率,保障服務體系的穩定性和韌性,直接關係到客户滿意度和公司的市場聲譽。一旦在交付環節出現問題,可能導致客户流失,對公司未來業務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極智嘉在港股上市首日的大漲,是市場對其過往成績與未來潛力的認可,但公司未來發展之路並非坦途,面臨着諸多挑戰。如何在技術創新、全球化運營、市場競爭以及項目交付等方面應對挑戰,將決定極智嘉能否在全球智能機器人市場持續領航,實現長期穩健發展。

聲明:本文由AI大模型生成。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着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