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健康160收入下滑持續虧損:核心業務面臨挑戰,負債率近130%

2025-07-09 08:20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轉自:港灣商業觀察

《港灣商業觀察》施子夫 王璐

近期,健康160國際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健康160)遞表港交所,擬主板上市,聯席保薦人為申萬宏源香港和清科資本。

這已經是健康160第三度衝刺港股,2023年12月迄今,可見公司上市的決心。天眼查顯示,健康160國內運營主體為深圳市寧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維康致遠科技有限公司。

招股書披露,健康160為客户提供各種醫藥健康用品,以及全面的數字醫療健康解決方案。公司亦通過線上醫療健康服務平臺-健康160平臺提供數字醫療健康解決方案,賦能整個醫療健康產業鏈上的各平臺參與方(主要包括企業客户、醫療衞生機構、醫護人員及個人用戶和第三方商户)。

1

營收下滑持續虧損,核心業務面臨挑戰

對用户而言,健康160原名或許更為熟悉,為就醫160掛號網,其主要提供預約掛號、在線諮詢、健康資訊、160體檢等。

官網顯示,用户通過健康160在線諮詢,收費普遍在30-100元左右,其涵蓋多數常見疾病。此外,在預約掛號層面,其覆蓋全國多個城市以及三甲醫院。

招股書介紹,截至2024年12月31日,健康160將服務範圍擴展至全國260多個城市。平臺已連接超過44600家醫療健康機構,其中包括超過14400家醫院(包括3424家三級醫院)及超過30200家基層醫療衞生機構。截至同日,合作醫療健康機構中超過6800家民營機構在平臺上主要提供消費醫療服務,如牙科、眼科及體檢服務。

此外,與超過89.82萬名醫護人員建立合作關係。同時,平臺擁有龐大的用户羣,截至2024年12月31日,註冊個人用戶為5410萬名,平均月活躍用户為330萬名。

財務數據層面,2022年-2024年(報告期內),健康160實現收入分別為5.26億元、6.29億元以及6.21億元,淨虧損分別為1.2億元、1.06億元以及1.08億元,經調整淨虧損分別為8194.5萬元、3569.3萬元以及3147.4萬元,經調整淨虧損率分別為-15.6%、-5.7%以及-5.1%。

公司表示,於此期間,收入主要有兩個來源:醫藥健康用品銷售;及提供數字醫療健康解決方案。產品銷售收入在總體收入中佔很大比重,並呈現顯着的增長趨勢。

從收入角度,公司2024年呈現下滑態勢。2023年、2024年公司收入增長率分別為19.6%、-1.3%。

健康160表示,除2024年外,業績紀錄期的大部分收入源自批發模式下的藥品銷售。然而,藥品批發在2024年出現大幅下跌,主要由於本年度應市場需求及狀況變化對產品組合進行戰略性調整所致。

報告期內,醫藥健康用品銷售所產生的收入分別佔公司總收入的73.2%、71.7%及68.7%,其中,醫藥健康用品批發產生的收入分別佔同年總收入的57.8%、66.1%及64.9%;數字醫療健康解決方案所得收入分別佔總收入的26.8%、28.3%及31.3%。

公司詳細介紹,於業績紀錄期,醫藥健康用品銷售收入佔整體收入的很大一部分,絕大部分收入均來自批發模式,與零售模式相比,該模式通常涉及更大的銷售額,並且在單筆交易中促成更多產品的銷售。2022年至2023年,醫藥健康用品銷售收入大幅增長,主要是由於批發模式大幅增長,但該業務線2023年至2024年的收入略有下降,主要原因是在此期間受到市況變化和競爭加劇的不利影響(如帶量採購政策的覆蓋面持續擴大),批發和零售模式下的收入雙雙下滑。

換言之,核心業務佔比超六成的醫藥健康用品批發業務,在2024年下滑,即便是數字醫療健康解決方案業務增長,但還是影響整體表現。

那麼,醫藥健康用品批發業務是一時下滑,又或是還將持續負面影響公司?值得投資者進一步關注。

2

主業毛利率驟降,負債率近130%

不僅如此,公司各業務的毛利率也波動較大。報告期內,醫藥健康用品銷售毛利率分別為4.1%、1.9%和1.4%,醫藥健康用品銷售批發模式毛利率分別為3.0%、1.0%和0.9%;數字醫療健康解決方案毛利率分別為72.8%、72.4%和79.3%。總體來看,公司期內毛利率分別為22.5%、21.8%和25.8%。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郭濤認為,「健康160」前兩次遞表失敗,主因在於盈利短板與業務模式爭議。財務層面,其雖收入增長,但持續虧損,毛利率偏低,不符合港股對盈利穩定性的潛在要求。業務層面,「醫療預約+健康商城」模式被質疑「重流量輕盈利」,過度依賴醫院掛號、藥品銷售分成等第三方合作,自身醫療資源掌控力不足,導致商業閉環脆弱。此外,市場對其「互聯網醫療」屬性存在爭議,疊加數據安全、醫患責任界定等監管趨嚴,進一步削弱了投資者信心。

此外,也有港股市場投資者向《港灣商業觀察》指出,健康160主要業務依賴於「批發賣藥」,公司更大的威脅是面臨着互聯網巨頭們在醫療領域的深度佈局,無論是阿里、京東,還是美團、微醫等,此外還有包括好大夫、春雨醫生、妙手醫生等知名平臺。「如果僅僅是通過互聯網平臺掛號、看病、諮詢以及賣藥,這些屬性大多數平臺都可以實現,健康160還需要持續提升核心競爭力,至少目前看起來並不明顯。」

與此同時,在激烈的競爭格局之下,健康160的銷售及營銷開支和行政開支也持續上升。報告期內,公司銷售及營銷開支分別為9742.4萬元、1.02億元以及1.17億元,佔營收比重分別為18.5%、16.2%及18.9%;行政開支分別為3982.6萬元、8965.9萬元以及9298.6萬元,研發開支分別為5405.7萬元、4169.7萬元以及5051.3萬元,佔營收比重分別為10.3%、6.6%及8.1%。

此外,報告期內,公司資產總值分別為1.79億元、2.36億元以及2.98億元,流動資產總值分別為1.56億元、2.06億元以及2.74億元;負債總額分別為5.71億元、2.77億元以及3.86億元,流動負債總額分別為5.44億元、2.53億元以及3.71億元,負債淨額分別為3.92億元、4055.6萬元以及8850.2萬元。經計算,公司期內資產負債率分別為318.99%、117.37%以及129.53%。

同時,公司流動比率分別為0.29、0.81以及0.74;速動比率分別為0.27、0.79以及0.73,均低於1倍,可見公司短期償債能力偏弱。

報告期內,經營活動所用現金淨額分別為-4239.1萬元、-6452.6萬元以及-5604.7萬元,公司解釋稱,流出的主要原因為營運成本及已付開支超過經營活動所得現金,原因為正處於業務擴張階段,需要在營運能力、技術提升及市場拓展方面進行大量投資。

對於此次IPO,健康160表示,擬將募集資金用於進一步擴大醫療資源覆蓋面並增加平臺流量、加強研發能力、豐富服務及產品種類並探索增值服務等方面。

天眼查顯示,截至7月8日,深圳市寧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有34條司法案件,其中67.85%的案件身份為被告;深圳市維康致遠科技有限公司則有5條司法案件,其中80%的案件身份為被告。(港灣財經出品)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