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08 21:42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南方都市報
業務轉型之下,國內證券行業正經歷深刻的人力資源重構。據數據,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120家證券公司(不含單列的資管子公司,含單列投行子公司,下同)從業人員合計32.5萬人,半年減員7330人,降幅2.2%。
其中,80%券商出現減員,國泰海通(-698人)、國信證券(-424人)等頭部機構減員規模居前,方正證券投行以15.9%的減員比例成為「瘦身」力度最大的券商,但也有部分中小券商逆勢增員。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有5家券商從業人員破萬人,國信證券從業人數滑落萬人臺階。
具體業務線上,數據顯示,傳統證券經紀人數量持續減少,上半年減員2640人;作為「金領」的保薦代表人數量近3年首次下滑,上半年減少308人,中信建投證券保代半年減少50人,減員數量居首,降幅達8.4%。投資顧問和分析師數量延續增長趨勢,上半年分別增員2037人、94人,但不同券商內部分化明顯。東方財富證券分析師半年增加83.3%至66人,而首創證券分析師半年流失近半。
國泰海通減員數最多
部分中小券商逆勢增員
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據wind數據,中國證券業協會登記在冊的從業人員32.5萬人,較去年末減少7330人,降幅2.2%。其中,一般證券業務人員20.3萬人,投資顧問8.1萬人,證券經紀人2.6萬人,保薦代表人8526人,證券分析師5588人,投資主辦人418人。
自2022年末達到峰值后,券商從業人員數量已經第三年進入縮減。2025年上半年,在120家券商中,97家券商出現從業人員數量減少,減員券商佔比達80.3%。
頭部券商從業人員聚集效應明顯。今年初,國泰君安完成吸收合併海通證券,並改名為國泰海通。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國泰海通從業人員數量(1.88萬人)超越中信證券(1.39萬人),位居第一;從業人員數超萬人的券商還有中信建投、中國銀河、廣發證券。此外,國信證券(9587人)、華泰證券(9490人)、招商證券(8865人)、中泰證券(8206人)、方正證券(7548人)從業人數躋身前十。
另一方面,頭部券商也成為上半年減員主力。國泰海通上半年減員698人,降幅3.6%,成為人員數量減少最多的券商;國信證券緊隨其后,半年減員424人,降幅4.2%;此外,中信建投、中信證券、廣發證券、中金公司、興業證券半年減員均超300人,降幅在2.3%-5.4%。
方正證券投行以15.9%的減員比例成為上半年「瘦身」力度最大的券商,成立於2023年5月的渣打證券(中國)上半年同樣減員超10%,從業人員下降11.1%至56人。
減員潮中,上半年仍有21家中小券商逆勢增員。麥高證券上半年人員擴張26.5%至858人,半年增員180人,成為上半年人員擴張規模和幅度最大的券商;東方財富證券、申港證券同樣半年增員超百人,分別增員151人、128人,增幅達5.6%、10.4%。
經紀人淡出,投顧崛起
頭部券商投顧已達數千人
從絕對數量看,投顧正取代經紀人羣體。據wind數據,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120家券商投顧人員半年增加2037人至8.13萬人,增幅2.6%;證券經紀人半年減少2640人至2.63萬人,降幅達9.1%。
券商投顧人員和經紀人一增一減背后反映出行業向財富管理業務轉型的新趨勢。近年來股票交易佣金率不斷下降,傳統券商經紀業務收入受到衝擊,而居民財富管理市場空間廣闊,券商開展投顧服務可以收取服務費,豐富盈利來源。
從數據看,頭部券商「投顧化」轉型在人員配置上已經呈現明顯變化。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國泰海通投顧人數達5823人,位居行業第一;廣發證券(4640人)、中信證券(4421人)、中國銀河(4092人)、中信建投證券(4088人)、國信證券(3746人)、華泰證券(3596人)投顧人數均超3000人。其中,國泰海通投顧人數是證券經紀人數量3.1倍,其余6家該比例均在10倍以上,中信證券、國信證券更是已無證券經紀人登記在冊。
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上半年末從業人員超5000人的券商基本擁有超千人投顧隊伍,而中金公司成爲了例外,其投顧人員僅82人。然而,wind數據顯示,2024年中金公司投顧業務收入7.4億元,位居行業第一。
部分中小券商也嘗試加碼投顧業務,打造差異化特色。2025年上半年,麥高證券投顧人員增加56%至117人,成上半年投顧人員增幅最大的券商;申港證券投顧人員半年增加37.1%至196人,增速排名第二;此外,瑞銀證券、華源證券上半年投顧人員增幅均超20%,增速靠前。
證監會2025年5月印發的《推動公募基金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中提到,出臺《證券基金投資諮詢業務管理辦法》《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投資顧問業務管理規定》,促進基金投顧業務規範發展。未來,隨着新規出臺,基金投顧業務試點轉常規預計有望加快落地。
保代多年增長后現萎縮
中信建投保代在頭部券商中降幅最大
在近年IPO項目減少背景下,券商投行業務承壓,券商保薦代表人從業格局正悄然生變。據wind數據,2021年至2023年,券商保薦代表人均呈現增長態勢,但2025年上半年減少308人至8526人,降幅3.5%。
2025年上半年末,國泰海通保代798人,斷層式第一,但半年保代人數減少82人,降幅3.9%。作為國內券商投行老大哥,「三中一華」保代人數分列第二至第五——中信證券593人、中信建投證券545人、中金公司472人、華泰聯合證券401人,上半年分別減員29人、50人、27人、16人。
保代人數前十的券商還有國信證券(350人)、民生證券(314人)、國金證券(287人)、申萬宏源投行(263人)、招商證券(236人),上半年保代人數分別增加2人、-26人、-3人、-12人、-3人。
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保代人數前十的券商中,僅國信證券上半年保代人數出現增長,其余均在「瘦身」,中信建投保代減員力度最大,降幅達8.4%,其次是民生證券(-7.6%)。上半年,部分中小券商保代人數降幅更加突出,金圓統一證券保代人數驟降53.3%至7人;高盛中國保代減少42.9%至4人,愛建證券、華源證券、東亞前海證券保代流失均超30%,
也有部分中小券商保代人數上半年逆勢擴張。例如,麥高證券保代人數從去年末1人增加至5人,增幅達4倍;銀泰證券保代增加44%至13人;華金證券、粵開證券、國聯民生證券保代人數半年增幅均超20%,保代人數分別增至20人、21人、78人。
除了股權融資項目減少,近年來,監管部門嚴監嚴管,加大力度壓實中介機構作為資本市場「看門人」責任,加快保薦代表人優勝劣汰。2024年9月,中國證券業協會發布《關於修訂〈證券公司保薦業務規則〉的決定》,其中在原實行的A、B、C三類名單基礎上新增一項D類保代名單(暫停業務類),進一步完善保薦代表人負面評價公示機制。
據中國證券業協會數據,截至7月8日,有16人進入保薦代表人D類名單,其中8人為2025年新進入,佔據D類名單數量一半,其中包括國金證券2人、國元證券2人、東吳證券2人,財信證券、廣發證券各1人。
券商分析師流動明顯
首創證券分析師半年流失近半
據wind數據,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券商分析師半年增加94人至5588人,增幅1.7%。今年來,券商研究所負責人變動,券商分析師轉行、跳槽等報道頻頻,數據上也驗證了券商分析師的流動。
2025年上半年末,分析師超百人的券商有19家。其中,中金公司以337名領先同行,但半年人數減少18人,降幅5.1%;國泰海通、中信證券分列二、三位,分析師人數分別為289、263人,半年分別增加-9.1%、6.9%。此外,興業證券、中信建投證券、華泰證券、浙商證券、廣發證券、長江證券、國金證券分析師數量位列前十,上半年人員增減不一。
相比2024年底,東方財富證券分析師半年增加30人至66人,增速以83.3%高居同行第一;華源證券、西部證券、東吳證券、中信證券、國金證券、國盛證券、長江證券、中郵證券分析師人員數量增幅在10人到22人之間,增員同樣較為明顯。
另一方面,國泰海通證券分析師上半年流失29人,分析師流失最多;國投證券分析師減少22人,跟隨其后;中金公司、德邦證券、中信建投證券分析師半年減少均超10人。
從變化幅度看,2025年上半年,首創證券分析師減少47.4%,降幅最大;中山證券、萬和證券、金圓統一證券、德邦證券、江海證券分析師減少幅度均超30%,還有華興證券、國投證券、華寶證券等多家券商分析師半年流失超20%。整體看,分析師流失幅度最大的集中在中小券商。
有分析指出,券商分析師流動既有券商之間合併引發的人員重整,也與公募基金費率改革之下,券商研究業務盈利模式面臨衝擊相關;此外,各家券商對於研究所的重新審視及定位,都會引發內部架構及團隊的調整。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着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