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07 22:38
(轉自:研報虎)
藍思科技、立訊精密籌劃赴港上市,深化全球化佈局,疊加美越關税調整,刺激消費電子產業鏈修復。1)藍思科技港股招股落地,立訊精密籌劃H股上市深化全球化佈局。藍思科技(300433.SZ)H股發行價區間確定為17.38-18.18港元,擬全球發售2.62億股(含15%發售量調整權及超額配股權),全額行使后募資上限63.05億港元,基石投資者陣容彰顯產業協同效應,募資聚焦於豐富產品及服務組合、海外產能(越南/泰國)及智能智造升級。藍思募資用途:精準指向產業鏈升級。藍思科技此次港股IPO,募資淨額約45.90億港元(按發售價中位數計):其中48%:將用於豐富與擴展產品及服務組合,和探索產品的其他應用場景,大部分用於支持新一代智能終端摺疊屏組件,並擴大產品和服務組合;其中28%(約12.85億港元):將用於擴大海外業務佈局,提升海外產能(越南、泰國),增強海外交付能力;其中14%(約6.43億港元):將用於提升垂直整合智能智造能力,包括提高垂直一體化能力,以及促進「智能智造工廠」的發展;10%(約4.59億港元):補充營運資金,及其他一般企業用途。立訊精密本周公告啟動H股發行籌劃,錨定全球化資本通道,旨在增強境外融資能力、提升公司治理透明度,進一步深化全球化佈局。立訊精密、藍思科技和歌爾股份三者若能順利IPO,果鏈「三巨頭」有望「會師」香江。2)美越關税協議落地釋放積極信號,驅動消費電子產業鏈復甦。7月2日美國與越南達成貿易協議,美國對越南輸美商品關税降至20%,任何從第三國通過越南轉運的商品將面臨40%的關税,越南對美企開放市場(零關税進口),美越關税調整+市場開放的利益交換將顯著降低蘋果供應鏈成本,直接利好出口鏈條企業,有望催化果鏈創新周期加速。
英偉達GB300即將出貨,雲廠商資本開支推動算力基建需求增長。1)英偉達GB300芯片下半年上市驅動產業鏈共振:臺積電代工的Blackwell架構GB300 AI芯片下半年推出,營收機會較前代提升50倍,核心代工廠鴻海GB300服務器進入測試、下半年出貨,帶動AI服務器營收佔比超50%,廣達等廠商9月起啟動GB300/B300出貨;CPO技術推動光通訊進入1.6T時代,中際旭創1.6T光模塊產能分別達50萬隻/月、100萬隻/月,光迅科技等硅光模塊佈局加速。2)甲骨文雲服務多份雲服務合同催化算力需求,全球雲廠商AI基建資本開支持續拉動PCB產業鏈。甲骨文簽署自2028財年起年貢獻超300億美元的雲服務合同,市場預期買家或為OpenAI,其與甲骨文合作項目未來四年耗資5000億美元;2025年微軟/谷歌等雲廠商資本開支同比增30%+,國內阿里/騰訊資本開支預期1200+/800+億元,AI基建需求拉動PCB等底層材料產能搶裝。
GPU及ASIC服務器迭新帶動PCB量價齊升。雲服務大廠對AI推理側需求的資本支出依舊見漲,尤其是對PCB的需求出現明顯增長。AI-PCB有兩個增量方向:一是受到英偉達AI服務器需求的拉動,二是受到ASIC需求的拉動。1)英偉達GB200 NVL72架構對PCB提出更高的要求,推動PCB增長。2)ASIC發展推動PCB需求增長,促進AIPCB產業產值的快速增長。3)國內HDI方面,勝宏、滬電以及生益電子建議關注。
2025年第二季度,中國手機市場華為繼續保持第一,關注下半年新機發布節奏。1)華為和蘋果在中國智能手機銷量同比增長,華為佔據2025年第二季度中國市場第一位置。2025年第二季度,iPhone在中國的銷量同比增長8%。華為同比增長了12%。2)關注新機發布節奏,看好AI創新和影響升級。華為即將推出的Pura80系列旗艦、榮耀的Magic V5、小米的MIXFlip2小摺疊屏、三星Galaxy Z7系列、vivo XFold5摺疊屏等新機在AI與影像技術上各有創新。
建議關注:消費電子零組件&組裝:工業富聯、藍思科技、鵬鼎控股、立訊精密、聞泰科技、領益智造、博碩科技、舜宇光學科技(港股)、高偉電子(港股)、東山精密、欣旺達(與電新組聯合覆蓋)、環旭電子、比亞迪電子(港股);
消費電子材料:創新新材(與金屬材料組聯合覆蓋)、思泉新材、中石科技、福蓉科技、世華科技;
連接器及線束廠商:連接器及相關:鼎通科技、立訊精密、華豐科技、中航光電、博威合金;線束:沃爾核材、新亞電子、兆龍互連、金信諾、電連技術;
被動元件:上游原材料:潔美科技、國瓷材料;MLCC:三環集團、風華高科、達利凱普;電感:順絡電子、麥捷科技、鉑科新材(金屬材料組覆蓋);晶振:泰晶科技、惠倫晶體;
面板:京東方、TCL科技、彩虹股份、深天馬A、聯得裝備(與機械組聯合覆蓋)、精測電子、奧來德(與機械、化工聯合覆蓋)、鼎龍股份(與基礎化工組聯合覆蓋)、萊特光電(化工組覆蓋)、清溢光電、菲利華、深科達、頎中科技、匯成股份、新相微、天德鈺、韋爾股份、中穎電子、易天股份;
CCL&銅箔&PCB:勝宏科技、鵬鼎控股、滬電股份、生益電子、南亞新材、深南電路、建滔積層板、生益科技、金安國紀、華正新材、方邦股份、深南電路、興森科技、景旺電子;
消費電子自動化設備:科瑞技術、智立方、思林傑、大族激光、賽騰股份、傑普特、華興源創、博傑股份、凌雲光、精測電子;
品牌消費電子:傳音控股、漫步者、安克創新(與家電組聯合覆蓋)、小米集團(港股)(與海外、汽車聯合覆蓋);摺疊屏產業鏈:藍思科技、領益智造、精研科技、統聯精密、科森股份、凱盛科技(與建築建材組聯合覆蓋)、長信科技、長陽科技、匯頂科技
風險提示:消費電子需求不及預期風險,新產品創新力度不及預期風險;地緣政治衝突風險;消費電子產業鏈外移影響國內廠商份額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