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07 22:45
截至目前,國藥控股、上海醫藥、九州通一季度業績全部出爐。
01
兩大藥商營收、淨利潤實現增長
國控一季度已超「千億」
2025年一季度,頭部三大藥商中有兩家營收實現了增長,其中,上海醫藥營收為707.63億元,同比+0.87%,其已實現連續4年(2022-2025年)一季度營收均增長;九州通營收420.16億元,同比+3.82%,扭轉了去年同期下滑的趨勢。
國藥控股是近4年(2022-2025年)一季度首次出現營收下滑,2025年一季度營收1416.62億元,同比-3.81%。
歸母淨利潤方面,國藥控股和九州通均實現了增長,尤其是九州通增長迅速。 2025年一季度,國藥控股的歸母淨利潤為14.57億元,同比+2.59%;九州通的歸母淨利潤為9.7億元,同比+80.38%,這也是近4年(2022-2025年)在一季度取得的最好成績。
九州通將歸母淨利潤的高速增長歸因於其在保持主營業務穩健發展的同時,完成醫藥倉儲物流基礎設施公募REITs發行上市,增加淨利潤4.38億元。
上海醫藥2025年一季度歸母淨利潤為13.33億元,同比-13.56%,這也是近三年(2023-2025年)首次下降。
02
銷售、研發、應收賬款
三大項目明細
2025年一季度銷售費用中,國藥控股位列三大藥商首位,達到38.41億元;其次是上海醫藥(27.61億元)、九州通(11.7億元)。
國藥控股今年一季度銷售費用較2024年同期有所下降;上海醫藥一季度的銷售費用較去年也有所下降,同比-16.11%;九州通一季度的銷售費用較去年有所上升,同比+13.22%。
研發費用中,上海醫藥遙遙領先,一季度研發費用達到4.97億元,同比基本持平。上海醫藥在中藥大品種的二次開發上投入不小,多個品種循證醫學研究取得諸多進展。
目前,上海醫藥旗下上藥藥材全面實施「大基地、大品種、大品牌、大健康」戰略,積極佈局全國中藥資源網絡,構建中藥全產業鏈追溯體系等。
應收賬款中,國藥控股達到最高(2217.68億元),其次是上海醫藥(853.54億元)、九州通(380.26億元)。
三家大型藥商的應收賬款較2024年12月31日均有所增長,尤其是九州通增長近28.99%。應收賬款的大幅增加可能會帶來一定的壞賬風險,各大藥商需加強應收賬款的管理,確保資金回籠。
03
上半年三大藥商收併購情況
下半年動作?
各大頭部藥商通過調整業務結構、整合資源,逐步形成了差異化的競爭策略。
在2024年年報中,各大頭部藥商均表達了對「收併購」的看法和下一步。而在今年上半年,頭部藥商都開展了不同的「收併購」,與此同時,各大藥商也在加速出清發展較慢以及負債的資產。
國藥控股未主動發起收併購,其子公司國藥控股濟南15%股權遭股東東阿阿膠二次掛牌出售,轉讓底價降至597.19萬元(較首次降價9%)。國藥控股濟南由國藥控股山東有限公司與東阿阿膠共同持股,持股比例分別為85%和15%。東阿阿膠計劃將其持有的國藥控股濟南有限公司全部股權掛牌轉讓,意味着其將徹底清倉退出。
上海醫藥的收併購聚焦在中藥、創新葯等。
《上海市支持上市公司併購重組行動方案(2025—2027年)》明確提出,設立100億元生物醫藥產業併購基金,支持上市公司併購重組,促進產業鏈整合,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而后上實集團發起設立百億元規模的上海生物醫藥併購基金日前公告「首關」,基金首期規模約50.1億元,市級母基金、產業集聚區引導基金、中央金融機構、龍頭「鏈主」企業如上海醫藥、東富龍等多種類型出資人均參與其中。政策驅動下,未來上海醫藥有望併購創新葯企或生物技術公司。
九州通跨界醫美終端,控股奧園美谷補全產業鏈。此外,九州通還設立產業基金,聚焦醫藥大健康領域。
近日,九州通公告稱,其全資孫公司北京九州通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與北京楚昌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共同投資設立北京智匯九州創業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該產業基金主要投資於藥品、醫療器械、醫美、抗衰等領域。
7月4日,該產業基金已在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完成備案手續,並取得《私募投資基金備案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