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從「雞毛換糖」到新質供給,義烏小商品也能在拼多多做品牌?

2025-07-07 16:55

6年前,温州人余永遠來義烏淘金。在嘗試過塑料刷、剃毛器等產品后,余永遠意識到義烏小商品的同質化競爭異常激烈,沒有價格優勢幾乎很難立足。

「不管線上還是線下,沒有工廠資源就沒有價格優勢。就算建了工廠但是產品質量不過關,同樣沒有生意。」余永遠回憶道。

義烏號稱「世界小商品之都」,在這方1105平方千米的土地上,生產、銷售着收納盒、塑料玩具等各類小商品。有數據顯示,僅義烏國際商貿城就有7.5萬個商鋪,銷售的單品超過210萬種。但因為塑料製品的生產門檻不高,義烏小商品很早就邁入了以價格競爭為核心的同質化競爭階段,多年來當地商家在持續走低的利潤中苦撐。

其中就包括余永遠。繼塑料刷、剃毛器之后,他還嘗試過除蟎儀等產品,但都沒有濺起太大水花。眼見身邊同行一個個關掉店鋪離開義烏,余永遠也一度萌生退意。

直到去年3月,一款在拼多多熱賣的捲發棒纔打破僵局。在余永遠的記憶中,這款產品一經上架,日銷量很快就突破了兩千單。「旺季一天能賣四五千單,就算淡季一天也有一兩千單。」他説,這款捲發棒僅開模成本就高達七八萬元,是義烏常規百貨的三四倍。高昂的前期投入讓不少同行望而卻步,也讓捲發棒的熱度延續至今。

除了余永遠,近兩年在新電商拼多多扶持下,義烏當地還涌現了一批「90后」「95后」的新生代老闆,他們以產品創新築起了行業壁壘,將幾十元的小商品做成了千萬元的大生意,也給發展了三四十年的義烏小商品行業帶來了新氣象。

在拼多多賣百貨,「95后」廠二代年銷千萬

從義烏國際商貿城出發,向東沿商城大道驅車二十分鍾,便來到赫赫有名的廿三里街道。廿三里街道是義烏小商品經濟的發源地之一,義烏人「雞毛換糖」的商業傳奇便誕生於此。

「95后」張小杰的新工廠也在此處,早在十年前他就嗅到了電商機遇,靠着收納盒、垃圾桶等小物件吃到了一波紅利。沒承想,兩年后網上的義烏工廠店如雨后春筍般涌現。「一個垃圾桶我賣八塊錢,別人就賣七塊五,就是這麼赤裸裸地競爭。」他説,這導致張小杰的日銷量從一萬單跌到了兩三千單。

算起來,張小杰也是「廠二代」:父母做了多年的工廠生意,靠着塑料衣架、垃圾桶,養活了十來人的小團隊。只是隨着同質化競爭加劇,工廠規模日漸萎縮,早在2015年張小杰就意識到將「無班可接」,因此不得不選擇創業。

及至2020年,張小杰發現附近台州的日用百貨開始在拼多多爆發。區別於義烏,台州小商品更注重小微功能創新,售價也更高。據他回憶,一款摺疊櫃被做成雙開門設計后,售價從五十多元漲到了近兩百元。 「有台州同行一天能賣好幾千單,每天流水就有四五十萬元。」

抱着試試看的心態,張小杰開始重點押注拼多多,並逐步從顏色、外觀、款式對義烏小商品進行改良。在這一過程中,他留意到平臺的流量也在變多。比如,張小杰曾研發出一款防濺蓋,能有效避免食物在微波爐加熱時濺油,僅僅三四天時間產品日銷量就達到了三四千單。

張小杰研發的防濺蓋、冰格等產品成為拼多多的熱銷品。(拍攝/金鵬)

「針對新產品,平臺會提示哪些是機會產品、潛在產品,並相應加大流量扶持,所以我們能一步步跟着指引去做調整。」摸清門道后,張小杰開始對廚房、收納、家清等更多產品進行改良。

爲了解決冰塊脱模難等問題,張小杰和團隊歷經三個月研發出一款按壓式冰格,產品一登陸拼多多日銷量就達到了六七千單,熱度持續半年之久,這帶動張小杰拼多多店鋪的年銷額突破了六千萬元。

可惜的是,半年一過,張小杰就發現義烏有十幾家工廠在生產類似冰格,冰格的價格也從19.9元降到了6.5元。這也讓張小杰意識到,只有抬高競爭門檻,義烏小商品才能真正避開同質化競爭。

引入新工序,新生代構築行業壁壘

總結同質化競爭的根源,張小杰認為義烏小商品大多為塑料製品,生產門檻低。他算過一筆賬,工廠大多設在農村自建房內,年租金不過三五萬元,而一兩臺注塑機器的成本也只有十來萬元,算下來前期投入不過二十萬元。「有間門面房、兩臺注塑機,再招三五個人就能干。」

余永遠的看法相同。在產業帶摸爬滾打二十多年,他認為只有生產門檻足夠高,商家才能避開無效競爭。很快,一款長青款捲發棒就印證了他的想法。

去年3月,余永遠發現旗下一款捲發棒在拼多多迅速爆發。「量起得很快,在三四月這種淡季一天也能賣一兩千單,一到下半年就直接飆到了四五千單。」更重要的是,市面上沒有跟風產品,捲發棒因此成為全年大爆款。

分析原因,余永遠表示常規塑料品的開模成本不過兩萬元,而捲發棒的成本高達七八萬元,僅這一項就把很多人擋在了門外。「而且捲發棒這種產品很多義烏工廠還做不了,只有深圳、温州纔有開模工廠。」

嗅到商機后,余永遠決定一鼓作氣。去年7月,他拉來表哥合夥辦起工廠,首批兩千多萬元投入后新工廠很快落成。在成本優勢的推動下,余永遠當年在拼多多賣掉了40萬根捲發棒,帶動店鋪銷售額突破四千萬元。

在拼多多扶持下,余永遠去年賣掉了四十萬根捲發棒。

1994年,金鑫東出生於「世界木雕之都」浙江東陽市,他的策略是引入木質材料拉長工序,從而拔高生產門檻。據他描述,塑料製品大多一體成型,相比之下木製品則需要經過開料、打坯、打磨、拋光及上蠟五道工序,工藝更為複雜。

這一策略很快通過了市場驗證。去年9月重點投入拼多多后,金鑫東僅用兩周時間就讓一款五爪鹿角梳成為全網爆款。單品日銷量突破三千單后,他還一口氣包下了三座工廠的產能。「平均下來,每座工廠每天能製作五千把梳子,都在給我們供貨。」

談及策略奏效的原因,金鑫東坦言離不開拼多多對新質產品的扶持。「早在2017年我就在平臺做生意,説實話那時候實惠的小物件流量大,但是去年木梳這種帶手工元素的產品明顯就更好賣了,我也算是吃到了平臺紅利。」

吃到紅利的並非金鑫東一人。去年以來,拼多多推出「新質商家百億扶持計劃」,對具備產品和技術創新能力的新質商家,提供從產品、銷售、倉儲到供應鏈在內的全方位扶持。今年4月,平臺「千億扶持」出臺后進一步擴大了扶持範圍,扶持對象從產業帶的頭部商家進一步延伸至中小商家。

對此,余永遠同樣感受深刻。據他分析,捲發棒之所以在去年爆發,也是踩中了拼多多的風口。「市面上很多捲發棒都存在操作難、卡頭發等問題,但是這款捲發棒可傻瓜式操作,很容易上手。」此外,對比市面上動輒數百元的大牌捲發棒,三四十元的價格優勢也更明顯。

借力新電商風口,小商品也能做品牌

在每年賣掉40萬根捲發棒后,余永遠又有了新想法,他想借拼多多打造自己的品牌。

「説到底,做了捲發棒工廠還是有競爭。但有品牌就不同了,就變成了自己跟自己比。」目前,他正申請拼多多黑標授權。而黑標的門檻之一,就是銷售額。為此,余永遠正積極擴大工廠規模,並有望在今年底將工廠面積擴大至一萬平方米。

據他估計,新工廠落成后將帶動拼多多店鋪的年銷售額突破兩億元,是去年的五倍。從成本角度分析,這也將進一步擴大余永遠的成本優勢。「銷售額變成五倍后,捲發棒的生產成本至少能降低3%,我就可以賺這部分錢。」余永遠説。

捲發棒在拼多多熱銷后,余永遠開辦了捲發棒工廠。

拿到黑標授權同樣是張小杰的目標。但在他看來,黑標不僅意味着登上百億補貼實現爆發,更是線下機會的敲門磚。「我不是單純想做一個線上品牌,而是想把產品賣到商超、展會等線下渠道,做成一個全渠道品牌,這樣就能進一步甩開同行。」

他的想法始於一次展會經歷。去年5月的義烏電商百貨展剛一開幕,一批生的採購商就擠滿了張小杰的展位。最初他很困惑,但沒多久張小杰就想明白了,原來這些人都是拼多多的熟客。「在拼多多買多了,他們對我們的公司和產品就熟悉了,所以就直接在展會上採購。」這也讓張小杰意識到,在拼多多積累的名氣也很容易遷移到線下。

同樣是在去年,張小杰注意到拼多多開始清退一批品牌授權店,並鼓勵商家經營自主品牌。瞅準時機,張小杰迅速在廚房、收納、家庭清潔三個賽道佈局了獨立品牌,並積極申請平臺黑標。

今年4月,拼多多推出「千億扶持」計劃,擬在未來三年投入千億資源包,助力產業帶的商家新質轉型,打造新質品牌,包括張小杰、余永遠在內的義烏商家率也先獲得平臺扶持。張小杰和余永遠都估計,最快本月將拿到第一個黑標授權。

進入7月后,捲發棒的銷售旺季也即將來臨,余永遠開始將重心放在了工廠。看着加班加點的工人,他不免感慨五六年前想要放棄的時刻,「小到我們這些商家大到義烏小商品行業,其實都是在新電商的風口里重生的」。(孫藝)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