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悄然興起的「打酒鋪」,有人説像散酒「拼多多」!新型散酒連鎖正重塑酒飲消費邏輯?

2025-07-05 19:03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每經記者|蔡鼎  劉明濤    每經編輯|程鵬 趙雲    

  在很多人的記憶里,「打散酒」的場景似乎還停留在喧囂雜亂的菜市場:一排排大酒缸,酒液品質全靠老闆的「良心」,衞生狀況也讓人心里打鼓。然而,如今在成都宏濟新路的街頭,一家名為「唐三兩打酒鋪」的店鋪,卻呈現出截然不同的景象。

  傍晚時分,在昏黃温暖的燈光下,空氣里瀰漫着淡淡的酒香混着隔壁滷肉店的肉香,交織出一種奇妙的市井煙火味。店里是鋥亮的不鏽鋼酒頭和乾淨的木質吧檯,所有酒都能免費品嚐,一兩起賣,顧客們説,來這里不看包裝,只看「好不好喝」,簡單直接。

  這並非個例。近年來,類似的「打酒鋪」在國內多地悄然興起。它們的出現,恰逢白酒行業的「凜冬」時刻。當宏觀經濟進入調整期,疊加相關政策的持續影響,以高端商務宴請和禮品消費為主要驅動的「黃金時代」已然落幕,庫存高企、價格倒掛等問題不斷加劇線下渠道的壓力。

  然而,危與機總是相生相伴。《每日經濟新聞·將進酒》記者卻發現,就在酒類零售行業感到陣陣寒意之時,卻也有人「義無反顧」地紮了進來。他們用這種連鎖「打酒鋪」的方式,拋棄華麗的包裝與高昂的品牌溢價,以一種更純粹的方式,重新連接酒與消費者。 這種類似散酒「拼多多」的微創新模式,更像是一次消費理念的價值迴歸,那就是對「喝酒」這件事本真樂趣的探尋。

  打破過去的刻板印象 賣散酒也能「有格調」

  唐三兩打酒鋪創始人李孟龍,自稱是一個「成分複雜」的新成都人。這位東北漢子2007年來到成都讀大學,后來到深圳工作還落了户口,最后卻還是回到了這座浸潤着酒香的城市紮根創業。

  他的第一個創業項目,是2013年在成都騾馬市開的一家葡萄酒酒莊。可突如其來的政策影響,讓這次創業戛然而止。

  他説,自己算是國內較早一批從事連鎖零售的人,曾在康佳負責對接蘇寧、國美等大渠道。后又加盟知名酒水連鎖品牌「1919」,並參與了后者幾次重大戰略擴張事件。2020年,他選擇重新投身創業。

  市場的寒冬讓許多從業者感到迷茫,但也為一些有想法的人打開了一扇窗。

唐三兩位於成都宏濟新路的門店 (每經記者 蔡鼎  攝) 唐三兩位於成都宏濟新路的門店 (每經記者 蔡鼎  攝)

  位於成都宏濟新路的這家店,正是李孟龍開的第一家「唐三兩打酒鋪」。門臉上擺放着三個大陶壇,櫃檯上掛着幾十個小木牌,上面是各種香型的白酒,甚至還有啤酒、黃酒、洋酒。

唐三兩宏濟新路店內陳設(每經記者 蔡鼎  攝) 唐三兩宏濟新路店內陳設(每經記者 蔡鼎  攝)

  店內有點中西合璧的味道。泛着光澤的木質吧檯和一排排鋥亮的不鏽鋼酒頭,背后的牆上,陳列着各種樣式的陶壇,頂上「天地糧心」四個書法大字,感覺頗有格調。

  「過去一提散酒,大家就想到菜市場一排一排的大缸,價格雖然低,但消費環境喧囂雜亂,產品質量保障全靠老闆個人的信譽,總覺得不放心。」李孟龍説,他就是要打破消費者對散酒的刻板印象,做全品類品牌化的散酒零售商。散酒鋪內,全密封的售賣方式、吧檯式的體驗場景、多元化的產品供給,將散酒重新包裝成「高性價比、高品質、安全」的消費品。

  無獨有偶,成都的另外一家名為「關爺打酒」的打酒鋪也完全摒棄了過往老舊打散酒門店的裝修風格。其店內裝修更像是奶茶店,顧客進店買酒就和買奶茶咖啡一樣,甚至支持「快送快喝」。

成都關爺打酒門店外景  (每經記者 劉明濤  攝) 成都關爺打酒門店外景  (每經記者 劉明濤  攝)

  谷小酒董事長兼CEO劉飛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將進酒》記者採訪時也指出,像唐三兩這樣的新興打酒鋪業態的出現,本身就打破了傳統鄉鎮散酒鋪子低端老齡化的認知。「特別是這種場景化的售賣方式,不僅讓傳統散酒客羣增添了體驗環節,更能切中一些年輕人的情緒消費需求,讓散酒從邊緣走向主流。」

  40歲以下顧客佔比超六成

  在同一座城市,黃朝勇創立了前述另一個散酒連鎖品牌:關爺打酒鋪。

  「消費者,永遠追求用最低成本喝到一杯好酒;合作伙伴,則希望用最低成本開最能賺錢的店。」有着20多年品牌諮詢經驗的黃朝勇,將打酒鋪的價值主張歸納為四個字:「好、省、多、快」。

  「好」,是純糧釀造、原果發酵的品質承諾 ;

  「省」,是剝離一切不必要的中間成本,實現極致性價比 ;

  「多」,是用豐富的品類選擇滿足不同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 ;

  「快」,則是嫁接成熟的即時配送網絡,滿足即時飲用需求。

  目前,來關爺打酒鋪的顧客,既有二十多歲的小年輕,也有六七十歲的老大爺,甚至有不少是女性。

  以唐三兩的客羣為例,30歲以下佔比最高,達到36%;其次是30-40歲佔比27%。更令人意外的是,性別比例居然基本持平——男性佔51%,女性佔49%。這表明,這種新模式對年輕人的吸引力遠超預期,並且成功破除了酒飲消費的性別壁壘。

  場景的構建,更需要的是針對目標羣體的一套「組合拳」。

  「全場免費品鑑」,是黃朝勇津津樂道的「引流神器」。他生動地描述了顧客的轉化路徑:進店后超過95%的顧客會品嚐 ;品嚐后,加上產品價格親民,很多人出於「來都來了,嚐了不買不好意思、況且價格也不貴」的心理,很容易完成首次購買。

  而提高復購率,則需要在散酒質量上下功夫。「打酒鋪」為顧客提供全密封、標準化的打酒包裝,既方便攜帶,又能避免泄露。同時,每一款產品都配備完整的生產信息、第三方檢測報告與合規資質,讓顧客安心和放心。

  黃朝勇透露,不僅是品嚐轉化率高達90%以上,顧客的復購率也達到了驚人的60%。「這充分證明,只要產品足夠好,模式足夠透明,消費者願意為高性價比的優質‘口糧酒’買單。」

  如果説精準的用户洞察是「打酒鋪」的起點,那麼對傳統價值鏈的深度重構,纔是其走向未來的核心競爭力。這些新品牌從誕生之初,就試圖擺脫對上游酒廠的依附,將價值鏈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

  供應鏈的掌控力是第一道護城河。「我們的模式是,綜合考慮生產、儲存、人工等多個因素,反向推算出成本價,然后加上20%~30%的毛利來確定進貨價。」李孟龍透露。

  這讓「打酒鋪」變成了一個「選品平臺」,其邏輯是基於消費者喜好的最優選擇,而不與任何一家酒廠深度綁定。

  類似酒類「拼多多」  不怕模仿卻怕有人破壞規則

  受經濟環境及政策影響,白酒消費場景的結構性遷移正在加速,商務宴請及送禮需求加速下滑。

  李孟龍和黃朝勇們卻堅信一個常識:「經濟調整期,人們對酒的需求非但不會下降,甚至可能更旺盛,因為酒是調節情緒最廉價的工具之一。」變的是人們的選擇,大家轉向了更理性的「價值消費」。

  成都市酒業協會會長王牆對此也表示認同,他對《每日經濟新聞·將進酒》記者指出,這種全新的消費模式對酒業的意義重大,因為它契合當下的環境。

  在王牆看來,打酒鋪的模式首先是直接解決了用户對酒的需求,省去了傳統白酒品牌中間包括包裝在內的很多成本。其次,打酒鋪的裝修不像傳統的菸酒專賣店,它解決了用户與酒品之間的互動問題。第三,打酒鋪的商業模式因為品類齊全,既能解決年輕消費者對微醺的需求,又能滿足老年顧客對小酌的需求,能夠覆蓋的年齡結構很廣。最后,對於酒廠來説,打酒鋪的模式也是消化庫存一個非常理想的出路。

  「現在這個打酒鋪的商業模式都還在早期孵化階段。但是我們的判斷這是個大賽道,這種模式反而還能夠就像原來奈雪的茶、喜茶等品牌對茶飲行業的重構一樣。我們認為打酒鋪們有可能會像當年的喜茶、奈雪的茶一樣,去重購酒飲行業市場。」王牆對記者補充道。

  而劉飛直接將打酒鋪這種商業模式比喻成酒類的「拼多多」,他認為,打酒鋪們建立的是「M2C」的運營平臺。」

  在掌握供應鏈主動權之后,運營模式的創新成為打酒鋪的第二道護城河。

  爲了適應不同場景,李孟龍設計了「日、月、星、辰」四種店型:分別是追求大流量的商圈「日」店、作為核心模型的社區「月」店、開在大型超市里的「星」店,以及靈活的流動打酒車「辰」店 。其中,社區店的復購和粘性遠高於商圈店,證明了散酒做的就是人情味的高復購生意 。

  而黃朝勇則在降低合作伙伴門檻上做了極致創新。他創造性地引入了「數字化裝配式門店」,採用模塊化預製,將開店時間縮短至3-7天,成本比傳統裝修便宜20%,且環保可遷移,極大地降低了試錯風險。

  劉飛還談到了另一個層面:這種連鎖散酒模式,以社區為中心,除了堂食之外,還能輻射周邊區域,進一步打通即時零售的配送渠道,拓展更多場景用户。

  《每日經濟新聞·將進酒》記者還注意到,其實不僅唐三兩和關爺,近年來全國各地類似的打酒鋪都在蓬勃興起。

7月2日18時,唐三兩位於成都宏濟新路的門店門口已經有不少顧客(每經記者 蔡鼎  攝) 7月2日18時,唐三兩位於成都宏濟新路的門店門口已經有不少顧客(每經記者 蔡鼎  攝)

  對於競爭,李孟龍和黃朝勇默契地表示,怕的不是模仿。「偉大的公司,往往都誕生於經濟不好的時代 。」這個賽道足夠寬廣,未來足以支撐不止一個、甚至更多「萬店連鎖」品牌。

  但他們都擔心有人把這個模式做成「割韭菜」的快招項目。李孟龍説,自己在去年一整年只開了21家「唐三兩」門店。大量時間都花在內部測試上,去驗證不同城市、南北市場的模型差異。直到今年3月各項測試跑通后,才正式啟動招商。

  「打酒鋪」的興起,從迴歸消費者對酒本身的定義出發,創造的是一種全新的酒類銷售方式。未來,它能否持續走下去,並最終在白酒萬億市場中佔有一席之地?拭目以待。

  記者|蔡鼎  劉明濤  

  編輯|程鵬 趙雲 杜波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着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責任編輯:凌辰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