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04 21:22
(文/觀察者網 張家棟 編輯/高莘)
當雷軍與小米YU7訂單量的熱度再度撥動中國車市的神經之際,外資品牌也在海外市場重新審視自身的發展策略。
儘管小米在兩款車型的定位上直指特斯拉,但在其整車設計背后透露出的保時捷與法拉利的身影,讓全球市場為之震驚。
彭博社在近日報道中提出一項疑問:一旦標誌性的內燃機消失,傳統豪華品牌們將如何(與小米等中國車企)競爭?
法拉利整車工廠 紐約時報
其結論為,德國高端汽車製造商似乎並沒有很強的韌性來保持競爭力,其核心問題在於,在電動化時代,豪華品牌正面臨着核心技術商品化的風險,即強大的動力性能在電動汽車中已經是家常便飯。
在外媒眼中,除了寶馬即將推出的新世代車型上搭載的全新智能電動技術外,其他多數傳統外資車企還未能展現出保值的一面。
超豪華品牌,利潤猛增
但與之相對應,也有部分車企高管與媒體表示,小米等中國車企的強勢崛起,並不會威脅到保時捷與法拉利等超豪華品牌。
大眾汽車集團CEO兼保時捷品牌CEO奧博穆(Oliver Blume)表示,他並不認為小米是競爭對手,並聲稱對小米在賽道上取得的成績「非常放心」。今年3月,他曾對分析師表示:「熱愛保時捷運動性能和駕駛動力的客户會一直選擇保時捷品牌」。
相同的預測也出現在被稱為YU7借鑑的法拉利品牌上,多數投資者認為,儘管相仿的外觀可能會影響到法拉利在華銷量,但由於中國市場僅佔該品牌全球銷量的不足10%,且V12的Purosangue有着充足的利潤空間,所以該車企也將在市場競爭過程中保持充足的韌性。
2015—2025年法拉利市值變化趨勢 經濟學人
而《經濟學人》在相關報道中則通過一組數字來證明了法拉利與其他大型汽車製造商的差異。該報道稱,作為同屬於阿涅利家族Exor旗下的兩家汽車公司,去年Stellantis銷售了570萬輛汽車;法拉利不到1.4萬輛。然而,法拉利的市值為740億歐元(約6249.2億元人民幣),遠超過Stellantis的250億歐元(約2111.2億元人民幣),目前在同行業中,超過法拉利市值的汽車製造商僅有特斯拉、豐田和比亞迪。
此外,法拉利的訂單已排滿兩年,去年其營業利潤率為28%,而大多數大型汽車製造商的營業利潤率僅為個位數。
從時間節點來看,法拉利的迅猛發展源於其2016年從菲亞特克萊斯勒(該公司目前已經)獨立,截至去年,法拉利的汽車銷量與營收已經較2015年翻了一倍,市值也約為上市之初的九倍。
法拉利CEO貝內代託·維格納 MOTORTREND
而在戰略層面,外媒則將法拉利如今的成就歸功於其現任CEO貝內代託·維格納(Benedetto Vigna)。儘管擁有濃厚的理論物理學背景,但維格納對於法拉利的營銷戰略卻令這家公司全然不像一家汽車製造商。
比起汽車更像奢侈品
外媒認為,維格納對於法拉利的塑造,更像是愛馬仕等超奢華時尚品牌的運作方式。
近年來,法拉利正以遠超以往的速度提價。研究經紀公司伯恩斯坦的經紀人表示,法新車型的價格通常比其取代的車型高出3%—5%,而法拉利新款12Cilindri的價格則比其取代的812 Superfast高出30%。
法拉利F80 CAR AND DRIVER
這一做法在法拉利的其他旗艦車型上也是如此,例如被視為旗艦車型LaFerrari繼任者的F80售價爲360萬歐元(約3040.1萬元人民幣),而12年前上市的LaFerrari的售價僅為100萬歐元(約844.5萬元人民幣)左右。傑富瑞銀行表示,F80的總收入將超過23億歐元(約194.2億元人民幣)。
但在此期間,法拉利的車型卻有着極其不規律的迭代周期,原因是其從賽事中汲取的技術,難以預測量產化的周期。爲了彌補這一空窗期內的利潤空白,法拉利還會生產諸如售價高達200萬歐元的Daytona SP 3這類特殊限量版車型作為補充。
在整車外,法拉利還會提供大量的個性化選裝,這些選配方案覆蓋定製噴漆到碳纖維件加裝,以及更加奢華的內飾配置,而這些定製化內容可能會使汽車價格上漲20%。巴克萊銀行估計,明年法拉利購車者的平均價格將超過50萬歐元(約422.2萬元人民幣)。
而法拉利之所以能夠以如此超出汽車市場的定價出售,則得益於該品牌創始人恩佐·法拉利的座右銘——「銷量應比市場需求少一輛」。儘管近年來擴張迅速,但法拉利仍堅持其一如既往獨一無二的產品思路。
常年在賽車領域積累的尖端技術,以及有限的汽車數量,令法拉利的粉絲極為忠誠,甚至有許多人前往工廠「朝聖」。
據外媒報道,目前法拉利品牌約80%的客户均已是既有車主。以限量799輛的F80為例,購買者名下需要擁有多輛法拉利車型,並出席法拉利組織的多項車展活動(併爲此付費)作為前置條件。即便如此,這些客户仍隨時有可能因為各種原因在候補名單中被擠掉。
分析師認為,法拉利幾乎完全依賴於超級富豪,這些人更不容易受到經濟衰退和環境波動的影響,例如在近期由美國進口汽車關税引發的全球貿易摩擦下,法拉利的美國訂單絲毫未受影響。
偏離大眾市場的隱患
不過,外界對於法拉利能否長期保持其「奢侈品」擴張路線也存在着疑問。
首當其衝便是其漲價幅度過大,同時進一步增加車型產量也可能會傷害其品牌的價值。此外,與整車相比,其個性化定製帶來的收入仍相對有限。
最為重要的是,作為一家汽車製造商,法拉利也與其他大眾化的車企有着相同的技術轉折點,即電動化轉型。
保時捷近年在華銷量快速下滑 彭博社
儘管作為其進軍純電領域的首款車型,法拉利此前終於在多次跳票后宣佈Elettrica將於明年上市,其位於馬拉內羅的工廠規模甚至為這台即將到來的新車擴大了一倍。然而,今年以來海外電動車市場的變革,以及保時捷Taycan等先行者的遇冷,都對法拉利的轉型之路提出挑戰。
布加迪CEO梅特·鋭馬克(Mate Rimac)在去年解釋了Nevera電動超跑銷量慘淡的原因,「它可以做上千件事,更精確,還可以測量心率。但沒人會花20萬美元買一塊Apple Watch。」這台超跑是布加迪旗下子品牌Rimac的一款超級跑車,售價超過200萬美元。
Rimac Nevera電動超跑 CAR AND DRIVER
在此趨勢下,蘭博基尼已經取消在本世紀打造首臺純電汽車的計劃;布加迪和奔馳則在打造新款超跑時選擇採用混動技術來保持獨特性;法拉利也在近期表示,其第二款電動車的推出時間將至少推迟至2028年以后。
彭博社表示,超豪華品牌在電動化領域的退讓,能夠讓這些汽車製造商繼續保持自身的品牌價值與市場競爭力,消費者對老品牌的忠誠度、電氣化進程放緩以及歐洲建立銷售和服務網絡的困難,也為西方汽車製造商在本土市場提供了一定的保護。
但拖延同樣也有風險,這家外媒警告稱,想象一下5年后,小米、問界、尊界、仰望將會成長到什麼地步。
有觀點認為,在電動汽車和軟件定義汽車時代,豪華汽車製造商要想持續捍衞其高昂的價格,唯一的辦法就是證明自己能夠超越中國市場所能提供的最佳產品,但對於正愈發變得像「奢侈品」的法拉利們而言,這將是一項極為艱鉅的任務。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