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04 18:30
茫茫東海邊,杭甬複線寧波三期項目海域高架橋如巨龍般不斷向前延伸。組成這條「海上長龍」軀體的,是112片龐然大物——每片重達千噸的現澆混凝土梁。
同爲杭紹甬高速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什麼杭甬複線寧波一期項目用預製梁拼接,而三期項目要用更加費時費力的現澆梁呢?
原因很實在,周邊經濟發達,寸土寸金,找不到合適的場地建預製場,千噸巨梁長途運輸風險太高,且一期通車后,現場不再具備「樑上運梁」的道路條件。項目團隊果斷決定:就在灘塗上,現場澆築!
海域高架橋施工現場
那麼,現場澆築又會碰到什麼難題呢?今天,小編帶你一探究竟!
風力太大站不穩?
定製「空中造梁機」穩如泰山!
先搭好鋼筋骨架,外面套上模板,中間注入混凝土,待凝固后拆模,一片梁板就誕生了。聽起來很簡單,但在30多米高的墩柱上,在近海灘塗邊,一切就沒那麼容易了。海邊風大浪急,普通設備站不穩、扛不住。為此,該項目指揮部定製了兩臺「空中造梁機」——「平安號」和「品質號」移動模架。
移動模架模塊化拼裝示意動畫
移動模架是一種自帶模板,利用墩柱作為支承,逐跨原位澆築混凝土梁的施工裝備。這兩臺「大家伙」在最初設計時,就考慮了灘塗最大風力的衝擊,特別加強了抗傾覆能力。移動模架的主樑、支腿和連接系統,都按千噸級梁體荷載進行設計。特別是支腿底部,設計了超大承壓板,像大腳掌一樣分散壓力,穩穩踩在橋墩上。此外,移動模架採用模塊化設計。施工部件被運輸至棧橋上后,像「搭積木」一樣拼起來,還能微調適應不同跨度和高度變化。所有的鋼鐵部件還都穿上了「防腐鎧甲」,不懼海風侵蝕。一跨澆築完成后,移動模架利用大噸位液壓頂推,精確地移動到下一個工位,確保梁體線形完美。
移動模架過孔示意動畫
千噸混凝土怕「發燒」?
降温「退燒」有妙招!
一次澆築近千噸混凝土,最怕的就是硬化過程中內部急劇升溫,形成內外温差,導致開裂。如何讓混凝土穩穩當當「冷靜」下來,項目團隊採用降温配方、智能温控和精細澆築三大妙招。在混凝土配合比設計中,採用專為海洋環境定製的高性能海工混凝土,摻加優質粉煤灰、礦粉等「退燒藥」,降低混凝土硬化時產生的熱量,從根源上防止「高燒」開裂。同時,項目團隊還在混凝土內部預埋了一套複雜的冷卻水管網,並內置「智能體温計」,實時監控混凝土內部温度。一旦「體温」異常,立刻調整冷卻水温度和流量,實現精準温控。
澆築過程講究「慢工出細活」。巨大的梁體被分成若干段和若干層,分段定點、水平分層、斜向推進,還要嚴格控制兩側的高度差,從兩端向中間均衡澆築,避免「一頭沉」導致偏載失穩,澆築一片梁板就需要兩臺泵車連續作業10小時。
混凝土澆築示意動畫
高空巨物太危險?
「智慧天網」來護航!
千噸龐然大物懸在空中澆築,任何微小偏差都可能引發風險。別擔心,「感知神經」 + 「智慧大腦」全程守護!移動模架在各關鍵點安裝了運行監控系統,就像是全身佈滿「感知神經」,實時採集鋼結構應力、傾斜度、作業環境等重要數據。
移動模架運行監控系統佈置示意圖
這些數據即時傳輸到「智慧大腦」——智能指揮中心,結合BIM模型進行三維可視化展現。工程師們如同擁有「透視眼」,能直觀掌握整個模架的運行狀態和健康狀況,為高空高危作業織就一張嚴密的安全網。
工程師在智能指揮中心內監控模架運行狀態
當前,杭甬複線寧波三期項目海域高架橋已完成32片梁的澆築,計劃今年實現澆築進度過半。截至6月30日,該項目累計完成投資112.57億元,佔總投資概算的51.49%。
圖文 / 浙交建設
熱點關注
高浩孟:堅持四種理念 加快向世界一流企業邁進
集團年度工作會議:錨定目標齊發力 干字當頭見成效 以集團高質量發展扛起大國企大擔當
一圖讀懂|集團高質量發展戰略規劃
(浙江滬杭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