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166億逾期!又一港資地產巨頭「淪陷」

2025-07-04 18:33

(轉自:不良資產行業觀研)

來源丨不良資產頭條綜合

來源丨不良資產頭條綜合

新世界發展后,英皇國際商業帝國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債務危機。

6月30日,因英皇國際166億港元銀行借貸逾期,德勤對其持續經營能力亮出紅燈。利空消息迅速引發市場劇烈反應,其股價當日一度暴跌超15%,市值已縮水至11.58 億港元,這一數字甚至不足其債務總額的零頭。

更具連鎖效應的是英皇繫個股的集體重挫。

截至港股收盤,英皇鍾錶珠寶跌8.33%,英皇娛樂酒店跌5.26%,英皇資本暴跌18.18%,英皇文化產業跌幅亦達14.89%。

兩年虧損68億 德勤對財報「不發表意見」

英皇國際日前公佈的2024/2025年度全年業績公告(截至2025年3月31日)顯示,該年度持續經營業務總收入13.76億港元,同比增長41.5%,但年度虧損由上年的20.28億港元擴至48.4億港元,虧損擴大138%;股東應占虧損47.43億港元,同比擴大131.7%。

該業績公告被核數師德勤發出非標準報告:不就集團綜合財務報表發表意見。德勤表示,英皇國際上財年錄得虧損48.4億港元,截至3月底,賬面共計166億港元的銀行借貸已逾期,或已違反貸款協議的若干條款。銀行可能要求其立即償還銀行借貸。因此,上述銀行借貸已於3月底分類為流動負債。該事件可能會對集團持續經營能力構成重大疑問,故對其業績不發表意見。

而上個財年,英皇國際股東應占虧損為20.46億港元,也就是説,這兩年內股東們虧了67.89億港元。

德勤的「不發表意見」背后代表着什麼,不用多言。

截至2025年3月底,公司賬面現金僅剩6.39億港元,而一年內到期的銀行債務竟高達166億港元。這意味着全部流動資產57億僅夠覆蓋1/3的短期債務。尤其是現金覆蓋率僅3.8%,現金流異常緊張。

關於公司虧損的原因,英皇國際在財報中指出,主要是投資物業的公允價值虧損,虧損達15.41億港元。同時,公司還面對經營壓力,香港商業租賃及寫字樓需求持續放緩,導致商業樓宇空置率高。並且,集團預計未來零售及寫字樓租賃業務仍將面臨挑戰。

集團正與銀行協商財務重組,將於未來12個月通過出售物業及投資物業的租金,持續加強流動資金及經營現金流量。

債務危機緣於誤判形勢

英皇國際債務危機爆發的本質與近幾年香港的地產行業走勢、自身的擴張有關。

2023年,英皇國際豪擲30.8億港元接盤屯門Lane Up商廈和北角建威坊商場,2024年又斥資19億購入中環公寓、銅鑼灣等15項非核心物業,連跑馬地豪宅One Jardine's Lookout都收入囊中。

彼時,英皇國際賬上每年的一年內到期的銀行借貸也有個六七十億,每年物業投資也在貶值。所以從2025財年開始,公司的財務壓力明顯劇增。

爲了緩解債務壓力,英皇國際也在悄悄然的「賣賣賣」,今年更是頻繁出手,先是7980萬港元賣掉廣東道大樓部分單位,又9288萬港元甩賣維港峰基座商鋪,這個商鋪從2022年2.4億港元的掛牌價,一路跌到如今不足1億。

輸血遊戲終究難以為繼,英皇國際還嘗試了資本運作。

公司於2024年8月推出「2供1」供股方案,以每股0.25港元(較市價折讓30.6%)募集4.55億港元,但代價是減少了對英皇娛樂酒店71.63%的控制權。

「拆東牆補西牆」的資本運作雖能暫緩危機,卻難掩公司核心盈利能力衰退的困境。隨着香港樓市持續調整,英皇國際能否走出債務泥潭仍存巨大變數。

85年曆史的傳奇商業帝國

英皇國際的創始人楊受成生於1943年,今年已82歲高齡。

楊受成祖籍廣東潮州,其創業歷程極具傳奇色彩,其早年在父親的鍾錶店中學習經商,12歲便開始協助父親經營生意。1960年,他憑藉父親借給的20萬元,在中國香港市區開設鍾錶店,並迅速取得了歐米茄、勞力士等世界名錶的代理權,不到30歲便成為「鍾錶大王」。

1970年,楊受成開始涉足房地產和金融行業,1973年成立了「好世界投資有限公司」,並大量購置物業,使公司在地產界嶄露頭角。

在香港經濟騰飛時拓展金融產業,楊受成相繼成立了英皇金融集團與英皇資本集團。而后,業務拓展到了娛樂、酒店、傳媒、博彩等領域。

1986年改革開放初期,楊受成在深圳開設了高跟鞋廠。截至今日,英皇集團在內地的房地產、金融、鍾錶珠寶等行業均有不少投資。房地產上有包括位於北京長安街上的北京英皇中心,此外還在杭州投資50億建立了英皇影視文化村,2024年,旗下英皇資管申請QFII,旗下產品投資範圍擴大至中國A股。

截至目前,楊受成的英皇集團旗下共有7家港交所主板上市公司:英皇鍾錶珠寶、英皇娛樂酒店、英皇國際、英皇資本、英皇文化產業、歐化和新傳企劃。2023年的胡潤全球富豪榜數據顯示,其身價為20億美元,摺合人民幣138.73億元。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